焦尾琴的
《后漢書·蔡邕傳》載,吳人用桐木燒火做飯,蔡邕聽到桐木在火中爆烈的聲音,知道是難得的上好木材,“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 此事干寶《搜神記》中亦有記載。后遂用“焦尾琴”、“焦桐”、“桐尾焦”等指美琴或比喻遭受磨難的良才?咨腥巍短一ㄉ·小引》:“轉(zhuǎn)思天下大矣,后世遠矣,特識焦桐者,豈無中郎乎?”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