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后形容缺乏實際生產(chǎn)知識。【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示例】:世間也盡有~的人。 ◎郭沫若《銀杏》【近義詞】:愚昧無知、目不識丁、五谷不分【反義詞】:博學(xué)多才、學(xué)富五車【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比喻脫離實際,缺乏常識不辨菽麥造句例子:1、你整天讀書;連這么簡單的一筆帳都算不清;簡直是不辨菽麥的書呆子!2、世間也盡有不辨菽麥的人。3、我常常思考這樣一個的問題,如果一個人不能將所學(xué)的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那么你就有可能鬧出不辨菽麥,讓人貽笑大方的事情來。4、我們郊游時,看見田里長著綠油油的植物,都以為是韭菜,正在干活的農(nóng)民聽了笑了起來,說:你們真是不辨菽麥,這是小麥!.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