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
拼音xiǎo xué
注音ㄒㄧㄠˇ ㄒㄩㄝ?
詞性名詞
基本解釋◎ 小學 xiǎoxué[primary school;elementary school] 對兒童、少年實行初等教育的學校
引證解釋1. 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我國 西周 即有小學,此前則名曰下庠、西序、左學等,其后亦名稱不一。官學如四門小學、內(nèi)小學,私學如書館、鄉(xiāng)塾。近代小學始于19世紀末!洞蟠鞫Y記?保傅》“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jié)焉” 北周 盧辯 注:“小學,謂虎?師保之學也……《白虎通》曰:八歲入小學,十五入大學是也。此太子之禮!渡袝髠鳌吩唬汗渲樱蠓蛟康兆,年十三始入小學,見小節(jié)而履小義;二十而入大學,見大節(jié)而踐大義。此世子入學之期也。又曰:十五年入小學,十八入大學者,謂諸子性晚成者,至十五入小學,其早成者,十八入大學。《內(nèi)則》曰: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者,謂公卿以下教子於家也! 宋 朱熹 《<大學章句>序》:“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之下,至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禮、樂、射、御、書、數(shù)之文。” 沈從文 《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一課》:“ 民 三左右地方新式小學成立, 民 四我進了新式小學!2. 漢 代稱文字學為小學。因兒童入小學先學文字,故名。 隋 唐 以后為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之總稱!稘h書?藝文志》:“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yǎng)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zhuǎn)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薄端鍟?經(jīng)籍志》始以有關研究文字、訓詁、音韻著作備于小學。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 太炎先生 曾教我小學!3. 猶小道。謂瑣屑之學。《陳書?傅?傳》:“頃代澆薄,時無曠士,茍習小學,以化蒙心,漸染成俗,遂迷正路!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