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īshàngliángshān
【解釋】:逼:逼迫。比喻被迫起來反抗,F(xiàn)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種行動。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一回:“林沖雪夜上梁山!
【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可以說差不多的人都是~的!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比喻被迫反抗或采取不得已的行動
【褒貶】:中性詞
【英語】:forcesb.tojoinrebels;bedriventodrasticalternatives;bedriventorevolt;beforcedtodosth.desperate;
梁山:在今山東省東平湖西,梁山縣南,附近地區(qū)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這里常為農(nóng)民起義軍的根據(jù)地!端疂G傳》中就寫了宋江、林沖等人為官府所逼迫,人生語錄,投降梁山造反的故事。后用“逼上梁山”比喻被迫從事某種事情,或進(jìn)行反抗。
迫不得已 鋌而走險 官逼民反 揭竿而起 被逼無奈 走投無路 趕鴨子上架
心甘情愿 自覺自愿 自告奮勇 刻意經(jīng)營 有意為之 自告奮勇
陳涉起義,恐怕也是逼上梁山的。
抗日時期,很多革命軍人是失去親人后,逼上梁山的。
我們受到了各方的阻擾,不得已,被逼上梁山。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