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手機版
記憶力訓練
記憶法
記憶術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練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
注意力訓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習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小學
作文
詞語
句子
詞語大全
近義詞
反義詞
組詞大全
造句大全
成語造句
俗語大全
諺語大全
詞語典故
好詞好句
成語故事
形容的成語
修辭手法
人生語錄
名人名言
勵志名言
名人語錄
傷感語錄
經典語錄
經典詩句
詩歌鑒賞
詩詞名句
唯美的句子
優(yōu)美的句子
精品推薦:
記憶力培訓
|
快速閱讀培訓
|
速讀訓練軟件
|
超右腦訓練卡片
|
數字編碼卡
逍遙右腦
>
詞語庫
>
成語造句
>
容易混用誤用的成語及其解釋匯編
編輯:
詞語庫
關鍵詞:
成語造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容易混用誤用的成語
1、阿諛逢迎、趨炎附勢:都有巴結奉承之意。但前者多指用好聽的話討好人;后者比喻奉承依附有權勢的人。
2、愛財如命、一毛不拔:都形容極其吝嗇。但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嗇,語意重;后者偏重于行為上的自私吝嗇,語意輕。
3、愛憎分明、涇渭分明:都有界限清楚之意。前者指思想感情的愛與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壞顯然不同。
4、安分守已、循規(guī)蹈矩:都有規(guī)矩老實之意。前者側重于規(guī)矩老實,守本分;后者側重于拘守成規(guī),不敢變易。
5、安之若素、隨遇而安:都有對環(huán)境遭遇不在意之意。前者多指面對不順利的境況,仍能像平常一樣;后者強調在任何環(huán)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滿足,也有安于現狀,得過且過之意。
6、按部就班、循序漸進:都有按一定的順序、步驟進行之意。前者側重于按一定的條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學習、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
7、暗箭傷人、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誹謗、攻擊或陷害別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別,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種手段傷害別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語言,并還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8、八面玲瓏、面面俱到:都有對各方面應付得很周到之意。但前者多含貶義,側重于處事手腕圓滑;后者是中性詞,側重于應付周到之意。
9、跋山涉水、風塵仆仆:都有旅途辛苦之意。但前者重在遠行艱辛;后者重在長途奔波忙碌。
10、百依百順、惟命是從:都有順從之意。但前者含有由于感情的愛而表現出來的順從;后者多用于上下級之間,無條件地遵照執(zhí)行。
11、半斤八兩、勢均力敵:都有彼此一樣,不分上下之意。但前者強調水平相等;后者偏重于力量相等。
12、半途而廢、淺嘗輒止:都有沒有完成之意。前者側重在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側重“淺”,沒有深入。
13、包辦代替、越俎代庖:都包辦之意。但前者重在包辦;后者重在超越權限。
14、飽經滄桑、飽經風霜:都指閱歷深。但前者側重于經歷許多世事變化;后者側重于經歷長期困苦
生活
的磨練。
15、卑躬屈膝、奴顏婢膝、奴顏媚骨:都有向別人討好之意。但前二者重在“奴氣”;后者重在“奴性”。
16、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都有主次關系處理不當之意。但前者強調把主次關系顛倒了;后者側重丟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17、鞭長莫及、望塵莫及:前者比喻力量達不到;后者指趕不上。
18、標新立異、獨樹一幟:都有自成一套,提出主張與眾不同之意。前者側重顯示特點;后者側重在創(chuàng)造出獨特風格或另外開創(chuàng)局面,多含褒義。
19、別具一格、別開生面:都有與眾不同,給人一種新的印象、新的感覺之意。但前者重在“格”,表示風格、樣子與眾不同,一般用于文藝創(chuàng)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適用范圍較廣。
20、彬彬有禮、溫文爾雅:都可形容人態(tài)度溫和,舉動斯文。但前者側重對人有禮貌,后者可以形容人的舉止、氣質等。
21、病入膏肓、不可救藥:都表病情嚴重,無法醫(yī)治。但前者重在病,比喻病情嚴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藥,強調無法挽救。
22、博聞強志、見多識廣:都有見識廣之意。前者側重見聞廣博,知識面寬,記憶力強,用于書面語;后者側重于閱歷多,多用于口語。
23、捕風捉影、無中生有:都有憑空捏造之意。但前者重在沒有事實根據;后者重在本來沒有,語氣較生。
24、不脛而走、不翼而飛:前者指沒有腿卻能跑,形容事物不等推行,就迅速傳播,風行一時;后者指沒有翅膀卻能飛,比喻言語或消息流傳得極快。
25、不刊之論、不易之論:都有不能改變之意。但前者強調不可磨滅,不可更改;后者重在論斷正確,不可改變。
26、不堪設想、不可思議:都有不能想象之義。但前者適用于嚴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適用于奇妙的深奧的不可理解的事情或道理。
27、不謀而合、不約而同:都指沒有經過商量或約定而彼此看法、行動一致。前者側重人們的意見、觀點等;后者側重用來形容人們的動作行為等。
28、不求甚解、囫圇吞棗:都有掌握知識不透徹,或對情況不夠了解之意。前者表示想懂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重在態(tài)度上,是中性詞;后者多指在學術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籠統(tǒng)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貶義詞。
29、不識好歹、不識抬舉:都表不理解別人對自己的好意。但前者含有不珍視別人對自己的器重、稱贊、提拔;后者表示不懂得別人對自己的好意。
30、不聞不問、漠不關心:都有冷漠、不關心之意。但前者重在行動,后者重在態(tài)度。
31、不由自主、情不自禁:都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意思。但前者側重下意識,以及環(huán)境的影響;后者形容熱情奔放,心情無比興奮和激動時才用。
32、步履維艱、寸步難行:都可指行走困難。但前者一般只用于老年人或有病之人;后者常比喻處境困難。
33、參差不齊、良莠不齊:都有“不整齊”的意思,指人時,前者側重指水平,后者指好人壞人本質有區(qū)別;指物時,前者指高低長短大小不一,后者指好事壞事混在一起。
34、慘絕人寰、慘無人道:都有狠毒殘暴之意。但前者語義重,強調人世間從沒有見過的慘痛,不能用來形容人;后者強調無人性,不講理,常用來形容人。
35、側目而視、另眼相看、刮目相看:前者指斜著眼睛看人,不敢正視,形容敬畏的神態(tài);中者指用另一種不同于一般的態(tài)度對待,有重視或歧視的意思;后者指擦亮眼睛,另眼相看,指情況已有變化,已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
36、暢所欲言、各抒已見、推心置腹:都表示說出自己心里想說的話。但前者重在說話心情;中者重在發(fā)表己見;后者重在待人真誠,且所涉及的對象一般是個人或較少的人。
37、暢所欲言、推心置腹:都有說出自己心里話之意。前者重在盡情地說;后者重在待人真誠。
38、陳詞濫調、老生常談:都指講聽慣聽厭的話。前者談的內容既陳舊,又空泛;后者重在待人真誠。
39、乘人之危、落井下石:都表趁人危難之時去侵害人家。但前者重在別人遭遇苦難時用要挾引誘等手段去害別人;后者重在要置遭難者于死地。
40、出爾反爾、反復無常:都表經常變卦。但前者偏重語言上的前后矛盾;后者重表現上的變化無常。
41、出神入化、爐火純青:都表達到的境界很高。但前者只能形容技藝高超、神妙;后者還可以用于學術修養(yǎng)方面。
42、穿鑿附會、牽強附會:都表生拉硬扯。但前者指硬把講不通的道理,牽強解釋;后者是把不相關的事硬拉在一起。
43、春風得意、滿面春風:都有高興之意。前者側重于神態(tài),后者側重于表情。
44、唇齒相依、辱亡齒寒:都比喻關系密切,互相依存。但前者強調互相依存;后者強調利害與共,一方遭難,另一方也跟著遭難。
45、大吹大擂、自吹自擂:都有吹噓之意。但前者吹噓的可以是別人;后者則只能是自己。
46、大發(fā)雷霆、怒不可遏:都表示十分憤怒。前者側重發(fā)怒時高聲斥責;后者強調憤怒難以抑制。
47、大公無私、鐵面無私:都表示沒有私心。前者指一心為公;后者指不畏權勢,不講情面。
48、大海撈針、海底撈月:都指白費力氣。但前者比喻目的雖很難達到但仍有達到的可能性;后者則指目的完全達不到,只是白費力氣而已。
49、大庭廣眾、眾目睽睽:都表示有許多人的場合。前者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共場合;后者指很多人注目的場合。
50、得寸進尺、得隴望蜀:都比喻貪得無厭,不知滿足。但前者表逐步進逼,越要越多;后者強調得到了這個,還想要那個。
51、低三下四、低聲下氣:都形容卑恭、無骨氣。但前者重在卑恭下賤;后者重在恭順小心。
52、掉以輕心、漠不關心:前者指用輕率的態(tài)度對待某事;后者形容對人或事冷淡,不關心。
53、頂禮膜拜、五體投地:都表示崇拜之意。但前者偏重崇拜;后者重在敬佩。
54、獨斷專行、專橫跋扈、一意孤行:都有不考慮別人的意見,辦事主觀蠻干之意。但前者有蠻橫、霸道之意,語意較重,一般只用于掌權者;中者和后者,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風,語義較輕,而且不限于當權者,一般人也可用,范圍較寬。
55、獨樹一幟、別居一格:都有與眾不同之意。前者指獨自樹立起一面旗幟,比喻與眾不同,自成一格,強調獨特新奇,自成一家;后者指另有一種風格特色。
56、咄咄逼人、盛氣凌人:都能形容氣勢洶洶,使人難堪。但前者的應用范圍廣,不限用于人,還可用于氣勢、形勢、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
57、咄咄逼人、盛氣凌人:都能形容氣勢洶洶,使人難堪。前者的話適用范圍廣,不限用于人,還可用于氣勢、形勢、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之意。
58、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都有受到影響不知不覺發(fā)生變化之意。前者指經常耳聽目視而受到影響;后者指人的思想、性格受環(huán)境或他人的感染、影響,在不知不覺中起了變化。
59、耳聞目睹、耳濡目染:都有耳朵聽到,眼睛看到之意。前者不強調影響,后者側重指不知不覺中受到深刻的影響。
60、防患未然、未雨綢繆:都表示事前做準備。前者重在預防災禍;后者重在為將來做準備。
61、匪夷所思、難以思議:前者指言談行動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后者指很難想象,很難考慮。
62、分庭抗禮、相提并論:前者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后者指把某些不同的事物不加區(qū)別地同等看待。
63、風言風語、流語蜚語:都表示沒有根據的話。但前者多指無意傳說,傳說者多出于無知、懷疑和猜測;后者多指有意傳說,傳說者往往出于險惡用心。
64、鋒芒畢露、嶄露頭角:都有才能顯露出來之意。但“畢”指全部,“嶄”指突出的才能。前者還可喻驕傲自負;后者不能。
65、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前者比喻印象不深刻;后者比喻粗略地觀察事物。
66、改邪歸正、棄暗投明:都指從壞的方面轉到好的方面來。前者側重不再做壞事;后者側重在政治上脫離反動勢力,投向進步勢力。
67、狗尾續(xù)貂、畫蛇添足:都有將東西放在后邊而不好之意。前者指拿不好的東西續(xù)在好的東西后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后者比喻多余的事,反面顯得不恰當。
68、茍且偷安、得過且過:都形容只圖眼前,不顧將來。但前者偏重貪圖眼前安逸;后者偏重胸無大志。
69、孤注一擲、破釜沉舟:都有最后拼一下,以求勝利之意。前者側重在盡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險,多含貶義;后者信箋在下決心決一勝負。
70、故步自封、墨守成規(guī):都因規(guī)守舊,不求進步或革新之意。但前者偏重在不求進取;后者偏重在固執(zhí)地守舊,不肯改進。
71、光明磊落、光明正大:都含有心地光明之意,都能用于人及其言行。前者側重在人的精神品質,指胸懷坦白;后者信箋在固執(zhí)地守舊,不肯改進。
72、鬼斧神工、巧奪天工:前者指好像鬼神制造,不是人工做成,形容技藝精巧;后者指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形容技藝精妙,多指美術、園林等。
73、含糊其辭、閃爍其辭:都有說話不清楚、不明確之意。前者重在說得含混不清;后者重在說話遮遮掩掩、躲躲閃閃。
74、厚顏無恥、恬不知恥:都形容不知羞恥,?赏ㄓ谩5罢咧卦谀樒ず;后者重在做了壞事仍滿不在乎。
75、花天酒地、醉生夢死:都形容腐朽糜爛的享樂
生活
。但前者偏重于迷戀酒色;后者偏重在渾渾噩噩,糊里糊涂地生活。
76、畫餅充饑、望梅止渴:都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赏ㄓ。但前者有“畫餅”的行動;后者只表示“空等、空望”。
77、渙然冰釋、煙消云散:前者指嫌疑或誤解消除;后者指情緒或思想消除。
78、荒誕不經、荒誕無稽、荒謬絕倫:都表示荒唐、不可信之意。但不經指不正常,不近情理;無稽指無法考查;絕倫指超出同類,沒有可以相比的。后者語意最重。
79、揮金如土、一擲千金:都形容極度揮霍。但前者重在對錢財的輕視;后者重在一次花錢之多。
80、回味無窮、耐人尋味:都形容意味深長。但前者只限于事后回憶、追憶中體會到意趣很深;后者不僅事后,也可以當時。
81、悔過自新、痛改前非:都有改正錯誤之意。但前者重在未來,強調重新做人;后者重過去,強調改正錯誤的徹底。
82、魂不守舍、失魂落魄: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樣子。前者可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驚慌異常或因受強烈刺激而行動失常,語義較重。
83、疾惡如仇、深惡痛絕: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樣子。但前者可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驚慌異常或因受強烈刺激而行動失常,語義較重。
84、見利忘義、利令智昏:都表為私利而做壞事。但前者忘義指不顧道義;后者智昏指頭腦發(fā)昏。
85、潔身自好、明哲保身:都指不招惹是非。前者多作褒義用,側重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后者多用作貶義,指怕犯錯誤或怕得罪人。
86、津津有味、津津樂道:前者指感到很有滋味,特別有興味;后者形容感興趣的談論話題。
87、居心叵測、高深莫測:前者指心存險惡,不可推測;后者指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沒法揣測,形容估摸不透。
88、空前絕后、鳳毛麟角:前者指以前沒有過,以后也不會有;后者比喻珍貴的方才或事物。
89、口蜜腹劍、笑里藏刀:都形容阻險狡詐。但前者偏重嘴甜;后者偏在臉笑。
90、老氣橫秋、老態(tài)龍鐘:前者原指老練而自負的氣派,后多形容擺老資格或缺乏朝氣;后者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
91、理所當然、天經地義:都表示按道理應該如此的意思。但前者偏重在應當如此,適用范圍要比后者寬得多;后者偏重在合乎道理,語氣重,色彩莊重,還可指非常正確的、不能改變的道理。
92、歷歷在目、記憶猶新:都可表示清楚記得往事。但前者重在過去情景的再現;后者偏重在記憶像新的一樣。
93、厲兵秣馬、嚴陣以待:都有作好戰(zhàn)斗準備之意。但前者重在人員的行動;后者重在整個軍隊排好陣勢,等待敵人的來臨。
94、戀戀不舍、流戀忘返:都有舍不得離開的意思。但前者語義范圍廣,可指一切所留戀的人、事物、景物等;后者偏重對景物的留戀。
95、琳瑯滿目、美不勝收: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前者側重在來不及看,來不及一一欣賞;后者側重于滿眼都是,而且多用來形容珠寶、貨物和書籍。
96、另眼相看、刮目相看:都有特別看待之意。但前者作橫向比較,表看待某個人不同于一般;后者作縱向比較,表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97、六神無主、心驚肉跳:都形容驚懼不安。但前者偏重在心情慌亂,不知怎么辦才好;后者偏重在心神不寧、不安,害怕不好的事臨頭。
98、爐火純清、淋漓盡致:前者比喻技術、學問達到成熟、完美的境界;
99、絡繹不絕、川流不息:前者形容行人、車馬往來不絕;后者是像河水那樣流個不停,多用以形容車船行人來往不斷。
100、每況愈下、江河日下:都有越來越壞的意思。但前者重籠統(tǒng)地表示越來越壞;后者重在一天天壞下去。
101、美輪美奐、美不勝收:前者形容房屋高大華麗而眾多;后者指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看不過來。
102、明察秋毫、明察暗訪:前者比喻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問題都看處清楚;后者指明里觀察,暗里詢問了解。
103、莫衰一是、無所適從:前者指不能判斷哪個是對的,形容意見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后者指不知道跟從誰好,形容不知怎么辦才好。
104、目不見睫、目不交睫:前者指眼睛看不見自己的眉毛,比喻沒有自知之明,或見遠不見近;后者指上下眼瞼上的睫毛不相交合,不合眼,形容不睡覺。
105、目不暇接、應接不暇:前者形容可看的東西太多,看不過來;后者形容景物繁多,來不及觀賞,后用以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忙不過來。
106、目光如豆、鼠目寸光:都可形容目光短淺,看不到遠處、大處。但前者偏重在眼光小,強調看不到全局;后者強調眼光近,看不到將來。
107、迫不及待、刻不容緩:都形容緊迫。但前者多用來形容心情十分迫切;后者則形容事情緊迫,必須立即去做。
108、撲朔迷離、閃爍其辭:前者比喻事物錯綜復雜,難以辨別;后者指說話吞吞吐吐。
109、起死回生、死里逃生:前者指醫(yī)生的醫(yī)術高明,能把垂死的病人救活;后者形容經歷了極其危險的境遇。
110、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前者指感情不能控制;后者指由不得自己,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111、如虎添翼、為虎添翼:前者指使強的更強,一般用于人或組織,帶貶義;后者則比喻給惡人做幫兇,助長惡人的勢力。
112、喪盡天良、喪心病狂:都有心腸壞,做事兇狠之意。前者側重心腸壞;后者側重做事兇狠,言行荒謬、兇狠殘忍。
113、身臨其境、設身處地:前者指親身到了那個地方,形容感受深切;后者指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地位,指替別人著想。
114、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都有親自做出榜樣之意。前者側重于在關鍵時刻自己帶頭去做,走在群眾的前頭;后者僅指自己作出榜樣。
115、深入人心、耳熟能詳:前者指政策等已被人們認可;后者指聽的次數多了,熟悉得能詳盡地說出來。
116、勢如破竹、一瀉千里:前者指作戰(zhàn)或工作節(jié)節(jié)勝利毫無阻礙;后者形容江河水奔流直下,比喻文筆奔放暢達。
117、死得其所、死有余辜:前者指死得有價值,有意義,是褒義詞;后者指雖然處以死刑,也抵償不了所犯的罪過。
118、死氣沉沉、萬馬齊喑:都形容無一點生氣。但前者偏重指氣氛壓抑,用于人時有不愿講話之意;后者重于不敢講話。
119、聳人聽聞、駭人聽聞:都有使人聽后感到震驚之意。前者指歪曲、捏造事實或故意夸大事態(tài),所指的事不一定是壞的;后者指卑劣、殘暴的事實壞到了使人吃驚的程度,所指之事是壞人壞事。
120、談笑風生、談笑自若:都有談話時有說有笑之意。前者側重談話時興致勃勃,氣氛活躍,多指平時談話;后者側重于不變常態(tài),多用于緊張、情勢嚴重時談話。
121、天花亂墜、娓娓動聽:都有說好好聽之意。前者形容說話十分動聽,卻是夸張而不切實際,含貶義;后者形容說話生動,使人愛聽,含褒義。
122、推陳出新、新陳代謝:都有以新的代替舊的之意。前者強調主觀努力的結果;后者強調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
123、望風而逃、聞風喪膽:都有聽到一點風聲就害怕的意思。但前者重在嚇得連忙逃跑;后者重在嚇破了膽,喪失了勇氣。
124、無可厚非、無可非議:前者指雖然有過錯,但可以原諒,不能過分指責;后者指本沒有什么過錯,不能指責。
125、無微不至、無所不至:都含有沒有一處不到之意。前者形容處事待人細致周密,體貼入微,含褒義;后者多指什么壞事都干得出來,含貶義。
126、無隙可乘、無懈可擊:前者指沒有機會可以利用;后者指沒有可以讓人攻擊,挑剔的毛病,形容找不到破綻。
127、五顏六色、五光十色:都有色彩繁多之意,后者還含有光彩之義,多有贊美之情。
128、習以為常、司空見貫:都有經常見到之意。前者指習慣了就當作平常的事,強調覺得很平常;后者形容常見之事,不足以為奇,側重于不覺得奇怪。
129、瑕不掩玉、瑕瑜互見:都指同時具有優(yōu)點和缺點。前者是缺點遮不住優(yōu)點之意;后者比喻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無主次之分。
130、心照不宣、心領神會:都有心里已領會,不用說出來之意。前者多指雙方,有時指較多的人;后者重領會、一般指一方。
131、形影相吊、形影不離:前者指只有影子相伴,形容非常孤單寂寞;后者形容彼此關系密切。
132、徇私舞弊、營私舞弊:都指為私而玩弄手段干違法亂紀的事。但前者指曲從私情,照顧私人關系而舞弊;后者指為自己謀求私利而舞弊。
133、嚴陣以待、翹首以待:前者指擺好嚴整的陣勢,以等待來侵犯的敵人;后者指抬頭等待,心情焦急。
134、奄奄一息、岌岌可危:前者形容呼吸微弱,瀕于死亡;后者形容形勢危急。
135、洋洋大觀、洋洋灑灑:都有內容多的意思。前者側重指數量和種類多得可觀;后者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長。
136、杳如黃鶴、杳無音信:都有見不到之意。前者側重指一去不見蹤影;后者側重指一直得不到對方的消息。
137、夜以繼日、通宵達旦:前者形容日夜不停;后者指一夜到天亮。
138、一筆勾銷、一筆抹殺:都含有全部銷去之意。前者指帳目、嫌隙、隔閡等;后者指對成績、優(yōu)點等全盤否定。
139、一揮而就、一蹴而就:前者指一動就寫成,形容文思敏捷,或寫字作畫很快就完成;后者指一抬腳就成功,形容事情輕易而舉,一下子就成功。
140、一箭雙雕、一舉兩得:前者指發(fā)一箭而同時射中兩只雕,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做一件事同時達到兩個目的,一舉兩得;后者指做一件事而得到兩方面的好處。
141、義不容辭、責無旁貸:都有應該承擔不能推辭的意思。前者側重于在道義上不允許推脫;后者側重于責任上不可推卸。
142、魚龍混雜、魚目混珠:前者比喻好人和壞人混雜在一起;后者比喻拿假的東西冒充好的、真的。
143、震動天地、翻天覆地:前者可形容聲音巨大,也可形容聲勢浩大或氣勢雄偉;后者形容變化巨大或鬧得很兇。
144、眾目睽睽、眾目昭彰:都有眾人用眼睛看之意。前者只指大家的眼睛都注視著;后者則指群眾的眼睛看得清楚。
145、自鳴得意、自得其樂:都有很得意之意。前者側重自以為了不起;后者側重感到很有樂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iyu/606538.html
相關閱讀:
葉公好龍造句五句
大惑不解造句五句
大聲疾呼造句七句
用愛如己出造句
顧此失彼造句九句
上一篇:
生死禍福的意思及造句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主題
合浦珠還造句八句
用固執(zhí)己見造句
才高八斗造句
用有口皆碑造句
不即不離造句
杞人憂天造句 用杞人憂天造句
身無長物造句五句
從此造句_用從此造句大全
揭竿而起造句五句
三教九流造句七句
精品推薦
推薦閱讀
用百聞不如一見造句
聽說洛陽龍門石窟聞名天下,百聞不如一見,不如咱們過去看看吧! 讀了李白的詩后,再親臨長……
一知半解造句
一知半解 語義說明:形容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 使用類別:用在「理解籠統(tǒng)」的表述上。 一……
用左沖右撞造句
1、想要快樂.卻無從快樂.在自己的世界里左沖右撞 2、生氣了連睡覺都睡不好,開車都是左沖右……
渠道造句_用渠道造句大全
【渠道解釋】:1.在河?湖或水庫等周圍開挖的水道,用來排灌。 2.喻門路?途徑。 1、我們總是……
窮愁潦倒的意思及造句
窮愁潦倒的意思及 造句 窮愁潦倒窮愁:窮困愁傷;潦倒:頹喪,失意。窮困愁苦,失意消沉!
相關閱讀
用千方百計造句
用真情實意造句
用問道于盲造句
用見利忘義造句
不屑一顧造句七句
掌聲造句_用掌聲造句
虛與委蛇造句八句
失魂落魄造句七句
用不名一錢造句
理屈詞窮造句九句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