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市吹簫
出處:《·范睢蔡澤列傳》。
意思:在吳國都市吹簫要飯,后被用來指泊流浪,生活困難,有才未遇。吳市:吳國京都的街市。
春秋時,楚平王聽信讒言,將太子建的師傅伍奢及其長子伍尚殺死,又派人去抓逃亡的伍奢的次子伍員(即伍子胥),并在各關口貼著伍員的畫像,以便捉拿歸案。(參看“風吹草動”)
在離昭關不遠的地方,伍子胥遇到了一個名叫東皋公的老人。他非常同情伍子胥的不幸遭遇,便讓伍子胥在他家住下,等待時機,設法混出昭關。幾天后。東皋公找了一個容貌與伍子胥差不多的人,讓他穿上伍子胥的服裝出關。過關口時,故意裝得慌慌張張,結果被守關將士抓住。關口士兵以為伍子胥已經(jīng)抓住,放松了警惕。
就在這時候,伍于胥扛著一只裝載行李的大口袋,在東皋公的掩護下,混出了昭關。等守將發(fā)覺抓錯了人,伍子胥早已走得無影無蹤了。到吳國的都城時,他已沒有吃的東西。于是他披發(fā)赤膊,裝成要飯的,在吳都熱鬧的街市上吹簫唱曲,以引起人們對他的注意。他悲哀地唱道:“嗚,嗚,嗚,天大的冤屈無處訴。宋國、鄭國一路跑,孤苦伶訂誰幫助?殺父大仇不能報,哪有臉面做大夫?到如今吹簫要飯淚紛紛,定要吹出有心人。”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