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里藏針
出處:元代石君寶的《曲江池》曲。
意思:棉絮里藏著針。比喻柔中有剛,也比喻外貌和善,內(nèi)心尖刻。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不僅文章寫得好,也寫得一手好字。他的字外表似乎很軟,骨干卻很硬朗。他自己說:“我寫的字好比綿里鐵。”同朝書畫家趙松雪在蘇軾的書法作品后面所題的《跋》里說:“公自云:‘余書如綿里鐵。’觀此書,外柔內(nèi)剛,真所謂綿里鐵也。”比喻外柔內(nèi)剛,柔中有剛,就叫“綿里鐵”,為褒詞。
后來,“綿里鐵”變作了“綿里針”,這就不是稱贊的意思了。如元曲《曲江池》(石君寶作):“笑里刀剮皮割肉,綿里針剔髓挑筋。”其中的“綿里針”,也說作“綿里藏針”,形容表面裝和氣,而內(nèi)心尖刻陰險的人。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