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類聚
出處:《易經(jīng)·系辭上》。
意思:比喻同類的東西總會(huì)聚集在一起;也比喻臭味相投湊在一起;也指性情相近的人才能聚集在一起。一般作“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讀書筆記
戰(zhàn)國(guó)時(shí),齊國(guó)有個(gè)很聰明的人,名叫淳于髡。(參看“兩敗俱傷”)
這一年,齊宣王決定招賢納士,便叫淳于髡推舉人才。淳于髡在一天之內(nèi)向齊宣王推舉了七位賢能之士。宣王感到很驚訝,淳于髡解釋到:“同類的鳥兒總是在一起聚居,同類的野獸也總是在一起行走。到水洼地里去尋找柴胡、桔梗這類藥材,是永遠(yuǎn)也找不道;而到山的背面去找就可以成車地裝載回來。這是因?yàn)椋愂挛锟偸窍嗑墼谝黄。您到我這兒來尋找賢士就好比到河里去取水那樣容易。我還可以再給您推薦一些賢士呢,何止這七個(gè)!”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