剜肉補瘡
出處:唐代聶夷中的《傷田家》詩。
意思:比喻只圖忍痛搶救眼前的急難,而不顧將要產生怎樣的后果。也作“剜肉醫(yī)瘡”、“挖肉補瘡”。
唐代詩人聶夷中寫了一首《傷田家》的詩,反映了當時農民受到殘酷剝削的悲慘生活,并向統治集團提出抗議,為民申訴不平。原文是: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
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
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內容來自
二月里還沒有孵蠶,就把新絲預賣了;五月里剛插秧,卻又不得不預糶新谷(糶,賣糧食)。為了救急(醫(yī)眼前瘡),只好忍痛將尚未收獲的絲和谷低價估賣(剜卻心頭肉),而顧不得以后的日子怎么過了。以后的日子除了逃亡還有什么別的路?詩的后四句說:希望君王的心腸化作明燈,不要只照耀豪華的宴席,要去照一照逃荒者遺留下的那些空屋。 內容來自
詩人希望統治者能夠正視農民的苦難,給予關懷照顧。后來,“剜肉補瘡”就成為一句成語。 讀書筆記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