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人們的生活處處都與生物有緊密的聯(lián)系,以下是生物網(wǎng)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級生物學科暑假作業(yè)試卷,希望可以解決您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加油,生物網(wǎng)一直陪伴您。
一、選擇題(共20題,共40分)
1.下列有關遺傳信息的敘述,錯誤的是()
A.遺傳信息可以通過DNA復制傳遞給后代
B.遺傳信息控制蛋白質(zhì)的分子結構
C.遺傳信息是指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
D.遺傳信息全部以密碼子的方式體現(xiàn)出來
答案:D
解析:遺傳信息在DNA上,密碼子在mRNA上。
2.復制、轉錄、翻譯的主要場所依次是()
A.細胞核、細胞質(zhì)、細胞質(zhì)
B.細胞核、細胞核、核糖體
C.細胞核、細胞質(zhì)、核糖體
D.細胞核、細胞質(zhì)、線粒體
答案:B
解析:復制和轉錄的主要場所是細胞核,不必考慮線粒體、葉綠體,翻譯的場所是核糖體。
3.艾滋病病毒屬于RNA病毒,能夠合成逆轉錄酶,如果它決定某性狀的一段RNA含堿基A19%,C26%,G32%,則通過逆轉錄過程形成的雙鏈DNA含堿基A的比例為()
A.19% B.21% C.23% D.42%
解析:A+T占42%,即2A=42%則A=21%。
4.下列關于肺炎雙球菌轉化和艾弗里實驗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加熱殺死后的S型細菌中DNA已經(jīng)全部斷裂,失去活性
B.在轉化過程中,加熱殺死后的S型細菌中DNA沒有進入R型活細菌的細胞中
C.在艾弗里的實驗中,DNA酶將S型細菌DNA分解為脫氧核苷酸,控制莢膜合成的基因不存在,因此不能使R型細菌發(fā)生轉化
D.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也能使小鼠的體細胞發(fā)生轉化
答案:C
解析:本題難度較大,主要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實驗的掌握程度。加熱殺死的細菌體DNA仍具有活性;加熱殺死的S型的細菌的DNA進入到R型細菌體內(nèi),轉化成了S型細菌;DNA酶能水解DNA成脫氧核苷酸;原核細胞內(nèi)的基因與動物細胞內(nèi)的基因結構不同,一般不能進行轉化。
5.(2010威海模擬)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在生物學研究中具有廣泛的用途,下列是生物學發(fā)展史上的幾個重要實驗,其中沒有應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技術的是()
A.DNA半保留復制的實驗證據(jù)
B.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C.艾弗里所做的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途徑
解析:艾弗里所做的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是把其組成成分蛋白質(zhì)、DNA和糖類分開,然后分別與R型活細菌混合注射入小鼠體內(nèi),觀察各自的作用。
6.一個正常受精卵中的所有基因()
A.都能表達 B.都能轉錄
C.都能翻譯 D.都能復制
解析:基因的表達具有選擇性,所以A、B、C錯;一個正常受精卵必須要分裂,因此所有基因都能復制。
7.關于轉運RNA和氨基酸之間相互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A.每種氨基酸都可由幾種轉運RNA攜帶
B.每種氨基酸都可由它特定的轉運RNA攜帶
C.一種轉運RNA可以攜帶幾種結構上相似的氨基酸
D.一種氨基酸可以由一種或幾種特定的轉運RNA攜帶到核糖體上
解析:61種轉運RNA對應20種氨基酸。
8.(2010泉州模擬)下列關于DNA的說法正確的是()
A.DNA是所有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
B.用DNA雜交技術可以鑒定印度洋海嘯事件中遇難者的身份
C.當(A+T)/(C+G)的比值增大時,解鏈溫度增加
D.D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堿基組成一個密碼子
解析:DNA是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有些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是RNA;堿基對C與G之間有3個氫鍵相連,A與T之間有2個氫鍵相連,所以C與G之間氫鍵斷裂所消耗的能量比A與T的要多,所以當(A+T)/(C+G)的比值增大時,解鏈溫度應減小;決定氨基酸的密碼子存在于mRNA上。
9.關于病毒遺傳物質(zhì)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都是脫氧核糖核酸
B.同是存在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C.都是核糖核酸
D.有的是脫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
解析:病毒只有一種核酸,DNA或RNA;DNA全稱是脫氧核糖核酸,RNA全稱是核糖核酸。
10.下列成分在形成信使RNA的過程中是必需的是()
A.DNA模板鏈 B.磷酸肌酸
C.核糖體 D.4種游離的脫氧核苷酸
答案:A
解析:信使RNA是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轉錄形成的。
11.遺傳學上將某種分子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堿基稱為密碼子,這種分子為()
A.肽鏈 B.DNA
C.信使RNA D.轉運RNA
解析:密碼子只存在于信使RNA上,存在于轉運RNA上的叫反密碼子。
12.把培養(yǎng)在含輕氮(14N)環(huán)境中的細菌,轉移到含重氮(15N)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相當于復制一輪的時間,然后放回原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相當于連續(xù)復制兩輪的時間后,細菌DNA組成分析表明()
A.輕氮型,中間型
B.輕氮型、中間型
C.中間型、重氮型
D.輕氮型、中間型
解析:轉移到重氮環(huán)境,經(jīng)一次復制生成2個DNA,且都為中間型,放在原環(huán)境中復制兩次有8個DNA,其中2個中間型,6個輕氮型,所以A項正確。
13.下列有關DNA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細胞缺水和營養(yǎng)不足將影響DNA和堿基組成
B.DNA分子的多樣性是由磷酸和脫氧核糖的排列特點決定的
C.DNA分子的特異性是由特定的堿基對的排列順序決定的
D.DNA分子的特異性是由嘌呤總數(shù)與嘧啶總數(shù)的比值決定的
解析:DNA分子的穩(wěn)定性決定了子代DNA分子只與親代DNA分子有關,而與外界環(huán)境無關,因此,細胞缺水等外界條件不會引起DNA堿基組成的變化。DNA分子中磷酸、脫氧核糖交替連接組成DNA的基本骨架,這在任何一個DNA分子中都是一樣的。DNA分子的多樣性決定于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千變?nèi)f化,而對于某一個DNA分子則具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在DNA分子中由于A=T,G=C,因此=1,這一比值在任何雙鏈DNA中都是一樣的,故C是正確的。
14.DNA分子的半保留復制方式()
A.使分子結構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
B.能精確進行自我復制,保證代與代間的連續(xù)性
C.能夠精確地指導蛋白質(zhì)合成
D.產(chǎn)生可遺傳變異的機會
解析:DNA分子的半保留復制使子代DNA分子與親代DNA分子完全相同,保證了代與代間遺傳的連續(xù)性。
15.保證準確無誤地進行DNA復制的關鍵步驟是()
A.解旋酶促使DNA的兩條互補鏈分離
B.游離的脫氧核苷酸上的堿基與母鏈堿基進行互補配對
C.配對的脫氧核苷酸之間連接成與母鏈互補的子鏈
D.模板母鏈與互補子鏈盤繞成雙螺旋結構
解析: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精確地進行。
16.下列哪一項不能作為DNA是主要遺傳物質(zhì)的理由()
A.現(xiàn)代細胞學說的研究已經(jīng)提供了DNA是主要遺傳物質(zhì)的有力證據(jù)
B.通過反復細致的化學分析已經(jīng)得知,細胞內(nèi)DNA大部分存在于染色體上
C.現(xiàn)代遺傳學的研究已經(jīng)提供了DNA是主要遺傳物質(zhì)的充分證據(jù)
D.已有充分的科學研究資料證明,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
解析:由于對DNA是主要遺傳物質(zhì)在生物學中屬于哪一分支學科不清楚而誤選A項;另外,受思維定勢的影響,沒有分析出B項的錯誤原因:細胞內(nèi)的DNA大部分存在于染色體上,只能說明染色體是DNA的主要載體,而不能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現(xiàn)代遺傳學和生物科學的研究都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故選B。
17.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種類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時含有DNA和RNA;病毒體內(nèi)含有DNA或RNA,下表所示為各種生物中核酸、核苷酸、堿基、五碳糖種類數(shù)。其中正確的是()
A
煙草葉肉細胞 B
煙草花葉病毒 C
T4噬菌體 D
豌豆根毛細胞 核酸 2 1 1 2 核苷酸 2 4 4 8 堿基 5 4 4 5 五碳糖 2 2 1 1 答案:C
解析:細胞內(nèi)有DNA和RNA兩種核酸,含氮堿基有A、G、C、T、U5種,核苷酸有8種,五碳糖有2種;病毒內(nèi)含有DNA或RNA,只含其中的一種核酸,含氮堿基有A、G、C、T(或U)4種,核苷酸有4種,五碳糖有1種。
18.(2010桂林模擬)在探索遺傳物質(zhì)的過程中,赫爾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實驗證明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zhì)
B.分別用含有32P的T2噬菌體和含有35S的T2噬菌體進行侵染實驗
C.用含有充足有機物的完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T2噬菌體
D.用32P標記T2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用35S標記T2噬菌體的DNA
解析:赫爾希和蔡斯做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時,分別用含32P標記的DNA的T2噬菌體和用含35S標記的蛋白質(zhì)的T2噬菌體進行侵染實驗,該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
19.有人試圖通過實驗來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染家禽的一些過程,設計實驗如下:
一段時間后,檢測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對結果的預測中,最可能發(fā)生的是()
選項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無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數(shù)32P,少數(shù)31P C 少數(shù)有 全部32S 少數(shù)32P,多數(shù)31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數(shù)32P,多數(shù)31P 答案:D
解析:由于子代病毒的蛋白質(zhì)外殼均為新合成的蛋白質(zhì),其中的S元素應均為35S,所以所有的子代病毒應該均有放射性。加入KH232PO4及H5N1病毒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新病毒的RNA中應該有32P,轉移至另一試管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由于RNA分子的復制,新合成的子代病毒的RNA應多數(shù)含有31P,少數(shù)含有32P,故應選D。
20.(2010馬鞍山模擬)下圖為基因表達的某些過程,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甲圖中有四種核苷酸,該圖表示翻譯過程,纈氨酸的密碼子是GUC
B.連接甲硫氨酸和賴氨酸之間的化學鍵結構簡式是CONH
C.通過PCR技術得到32個乙圖中的DNA片段,則需要加入186個腺嘌呤脫氧核苷酸
D.用DNA分子做探針診斷遺傳病,利用的是DNA復制的原理
解析:甲圖表示翻譯過程,共有四種核糖核苷酸,故A正確。氨基酸之間的連接靠肽鍵,故B正確。通過PCR技術得到32個乙圖中的DNA片段,則需要加入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數(shù)量=(32-1)6=186(個),C正確。用DNA分子做探針診斷遺傳病,利用的不是DNA復制的原理,而是DNA分子雜交原理,所以D錯誤。
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60分)
21.(13分)在20世紀以前,大多數(shù)科學家認為蛋白質(zhì)是遺傳物質(zhì),后來英國科學家格里菲思和美國科學家艾弗里先后用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以及1952年赫爾希與蔡斯利用T2噬菌體為實驗材料,運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新技術,完成了另一個更有說服力的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
(1)在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中,將R型活細菌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混合后注射,從小鼠體內(nèi)分離出S型活細菌,說明S型細菌中的轉化因子使無毒的R型活細菌轉化成了有毒的S型活細菌,你認為該轉化因子是()
A.莢膜
B.合成莢膜的酶
C.與合成莢膜的酶有關的基因
D.整個S型細菌的DNA
(2)在T2噬菌體實驗中,為什么選擇35S和32P這兩種同位素分別對蛋白質(zhì)和DNA進行標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T2噬菌體實驗中,怎樣培養(yǎng)含有放射性35S的T2噬菌體?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和T2噬菌體實驗,DNA作為遺傳物質(zhì)應該具備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特點。
答案:(1)C
(2)因為只有蛋白質(zhì)分子中含有S,而P幾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3)先用含有35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大腸桿菌,再用這種大腸桿菌培養(yǎng)T2噬菌體
(4)能決定生物的性狀(或控制蛋白質(zhì)的合成) 使前后代保持連續(xù)性(或可以自我復制)
解析:轉化的實質(zhì)是變異,屬于廣義的基因重組,轉化因子是DNA中控制合成莢膜的酶有關的基因。蛋白質(zhì)和核酸的標志元素是不一樣的,核酸一般不含硫,而蛋白質(zhì)一般不含磷。噬菌體是病毒不可以直接標記,培養(yǎng)有標記的噬菌體要通過培養(yǎng)含標記元素的細菌來實現(xiàn)。
22.(13分)中心法則揭示了生物遺傳信息由DNA向蛋白質(zhì)傳遞與表達的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a、b、c、d所表示的四個過程依次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需要tRNA和核糖體同時參與的過程是________(用圖中的字母回答)。
(3)a過程發(fā)生在真核細胞分裂的________期。
(4)在真核細胞中,a和b兩個過程發(fā)生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_。
(5)能特異性識別信使RNA上密碼子的分子是________,后者所攜帶的分子是________。
(6)RNA病毒的遺傳信息傳遞與表達的途徑有(用類似本題圖中的形式表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NA復制 轉錄 翻譯 逆轉錄
(2)c
(3)間(S)
(4)細胞核
(5)tRNA(轉運RNA) 氨基酸
(6)—蛋白質(zhì) RNADNARNA蛋白質(zhì)
解析:由圖可知,a過程為DNA的復制,發(fā)生在細胞分裂的間期;b為轉錄,在真核細胞中,主要發(fā)生在細胞核中,還發(fā)生在綠色植物的葉綠體和線粒體中;c為翻譯過程,發(fā)生在細胞質(zhì)中;d過程為逆轉錄,主要是少數(shù)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后發(fā)生的遺傳信息傳遞過程;e為RNA的復制;tRNA是翻譯過程中的翻譯者,能識別mRNA上的密碼子;RNA病毒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表達途徑有RNA蛋白質(zhì)或RNADNARNA蛋白質(zhì)。
23.(15分)分析下列圖表,回答有關問題:
(1)圖中B是________,F(xiàn)是________,G是________。
(2)1個A與C有兩種比例關系:________和________,每個C含有________個D,每個D中可以有成百上千個E所組成。
(3)D與A的位置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分子水平看,D與C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的基本組成單位是圖中________。D的主要載體是圖中的________,除此之外,________和________也是D由親代傳遞給子代的載體。
(6)在E構成的鏈中間,與一分子G相連接的有________分子的F和________分子的H。
(7)遺傳信息是D中________排列順序。
答案:(1)蛋白質(zhì) 含氮堿基(或A、T、G、C的任一種) 脫氧核糖
(2)1∶1 1∶2 很多
(3)D在A上呈線性排列
(4)D是有遺傳效應的C(或DNA)片段
(5)E(或脫氧核苷酸) A(或染色體) 線粒體 葉綠體
(6)一 兩
(7)E(或脫氧核苷酸)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染色體和DNA及基因的關系。D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它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脫氧核糖和1分子含氮堿基構成的;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染色體是遺傳物質(zhì)DNA的主要載體。1條染色體上通常含有1個DNA分子,1個DNA分子上有很多個基因,1個基因是由成百上千個脫氧核苷酸構成的。
24.(8分)(2010成都模擬)觀察細胞內(nèi)某生理過程示意圖(圖中甲表示甲硫氨酸,丙表示丙氨酸),回答問題:
(1)該圖所示生理過程的原料是________,該過程所需ATP的產(chǎn)生場所有________、________。
(2)丙氨酸的密碼子是________。
(3)連接甲和丙的化學鍵④的結構式是________。
(4)③中尿嘧啶和腺嘌呤的和占42%,則可得出與③合成有關的DNA分子片段中胞嘧啶占________。
(5)下列細胞中不能發(fā)生該生理過程的是()
A.根毛細胞 B.漿細胞
C.人體成熟的紅細胞 D.大腸桿菌
(6)如果該生理過程的產(chǎn)物是胰島素,則在①上合成的甲硫氨酸丙氨酸......物質(zhì)首先進入________中進行加工。
答案:(1)氨基酸 細胞質(zhì)基質(zhì) 線粒體
(2)GCU
(3)CONH
(4)29%
(5)C
(6)內(nèi)質(zhì)網(wǎng)
解析:由圖可知該細胞內(nèi)正在進行翻譯過程,所用原料是氨基酸;提供ATP的場所是細胞質(zhì)基質(zhì)和線粒體;由丙表示丙氨酸,可知丙氨酸所對應的密碼子是GCU;連接兩個氨基酸的化學鍵叫肽鍵,其結構式是CONHmRNA中U+A=42%,可推出DNA一條鏈中A1+T1=42%,整個DNA分子中A+T=42%,A=T=21%,G=C=29%;人的成熟紅細胞中沒有細胞核與核糖體,不能發(fā)生翻譯過程;最先在核糖體上合成的多肽鏈首先要經(jīng)過內(nèi)質(zhì)網(wǎng)的加工和運輸,再經(jīng)高爾基體包裝分泌出去,最后成為成熟的蛋白質(zhì)。
25.(11分)煙草花葉病毒(TMV)是一種寄生于煙葉中的病毒,會使煙葉出現(xiàn)黃、白、綠三色的斑點,引起煙草花葉病,從而降低煙草的燃燒性,品質(zhì)下降。
請設計并完成下列實驗,證明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是RNA,不是蛋白質(zhì)。
實驗步驟:
(1)設法從病葉中提取出煙草花葉病毒,并把它的RNA和蛋白質(zhì)外殼分開;
(2)①用煙草花葉病毒的RNA感染煙草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②用煙草花葉病毒的蛋白質(zhì)外殼感染煙草葉 ③先把煙草花葉病毒的RNA用RNA酶處理,再去感染煙草葉
實驗結果:①煙草出現(xiàn)花葉病,②和③煙草都不出現(xiàn)花葉病(或病斑)
實驗結論: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是RNA,不是蛋白質(zhì)
解析:解題思路是單獨觀察RNA和蛋白質(zhì)的作用,并排除RNA水解產(chǎn)物是遺傳物質(zhì)的可能性,因此需有RNA酶處理RNA后再去感染煙草葉做對照實驗。
最后,希望小編整理的高二年級生物學科暑假作業(yè)試卷對您有所幫助,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