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11-2012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20分?荚嚂r間100分。考生注意:1.答第I卷前,考生務必在答題卡上用0.5簽字筆清楚填寫姓名、座位號和班級。2.第I卷(1—20小題),答案必須全部涂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一律不給分
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3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王國維說:“欲觀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異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喪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諸侯之制!闭J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婚娶聯姻制. B.禮樂喪葬制 C.嫡長子繼承制 D.功臣分封制2.《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這段話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點是 A.朝議裁決 B.政務繁忙 C.世襲傳承 D.集權獨斷 3.南宋著名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給朋友的信中記錄了這樣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膠泥銅版移換摹印,今日偶成《玉堂雜記》二十八事。”信中所說的“沈存中法”是指 A.造紙術 B.活字印刷術C.雕版印刷術 D.指南針測向技術4.右圖是某博物館珍藏的物拓片。作為一則反映時代印記的史料,這件物可以直接說明 A.秦漢書法和篆刻的藝術共融B.魏晉草書與行書的衍生創(chuàng)新C.宋元行書的勾連放縱D.隋唐草書的抒情寫意5.“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睒O力宣揚并踐行這一主張的思想家是A.朱熹 B.王陽明 C.李贄 D.程頤6.美蘇爭霸期間,兩國力量此消彼長、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蘇聯退縮的史實是 A.結束越南戰(zhàn)爭 B.執(zhí)行“莫洛托夫計戴” C.撤出古巴導彈 D.簽訂《華沙條約》7.嚴復譯著的《天演論》被譽為“中國西學第一”。以今日之見 A.該書解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理論并不科學,但警醒國人的作用巨大 B.該書正確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在中國思想界起了振聾戔發(fā)醒作用 C.該書的理論是中國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該書是中國近代第一本介紹西學的著作8.近代有學者呼吁,青年人應該擺脫是菲榮辱聽命他人的奴隸地位,脫離無常識之思、無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時代。由此他主張 A.求強求富 B.變法維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學9.①90年前的 7月23日,②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一天。 ③書目共產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④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新。以上字中,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0.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進口稅率按5%征稅。后經過新政府的談判,這一稅率提高至75%、20%、80%等14個等級,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該新政府是A.南京臨時政府 B.北洋政府 C.南京國民政府 D.重慶政府11.梭倫的詩歌中寫道:“你們這些財物積、豐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應當抑制你們的貪婪的心情,壓制它,使它平靜。”這主要是針對哪些人而言的( )A.雅典自由民 B.雅典貴族 C.雅典執(zhí)政官 D.雅典平民12.梭倫關于社會等級制度的改革( )①實現了社會成員之間的真正平等 ②為工商業(yè)奴隸主開辟了參政議政的途徑 ③動搖了貴族政治的社會基礎 ④為雅典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3.梭倫曾作詩說:“(我)進退維谷,有如孤狼在一群獵狗之中!边@主要是因為( )A.雅典僭主政治的建立 B.貴族政治和氏族制度的殘余C.財產等級制度的缺陷 D.改革沒有徹底解決貴族與平民的矛盾14.《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力本業(yè),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舉以為收孥!边@反映了商鞅變法( )A.“為田開阡陌封疆” B.重農抑商,獎勵耕織C.統(tǒng)一度量衡 D.獎勵軍功15.“商君遺禮義,棄仁恩,并心于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此現象對秦政權的積極意義在于( )A.有利于增加戶口數以提高政府的賦稅收入B.有利于實行連坐法以加強政府對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推動土地私有制的確立以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強軍隊的戰(zhàn)斗力16.商鞅變法功不可沒,但他本人卻被貴族誣告謀反,慘遭殺害。在商鞅變法的措施中,直接損害貴族利益的是( )A.重農抑商 B.統(tǒng)一度量衡 C.遷都咸陽 D.按軍功授爵17.根據獻記載,拓跋貴族“每有騎戰(zhàn),驅夏人(漢人)為籬”。這反映了當時北魏( )A.階級矛盾尖銳 B.民族矛盾尖銳C.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 D.漢族內部矛盾激化18.《北史》載:“孝帝引見朝臣,詔斷北語,一從正音……于是詔:‘年三十已上,習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降爵黜官’!毕铝袑@一詔令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通過行政命令推行漢語 B.提倡官員說漢語而不說鮮卑語C.罷免在朝廷上不說漢語的官員 D.30歲以下的官員必須嚴格執(zhí)行法令 19.王安石變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力田均稅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處有( ) ①加強對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人 ④減輕了地主對農民的人身控制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20.史書記載,王安石變法后“中外府庫無不充衍,小邑所積錢米亦不減二十萬”。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措施主要有( ) ①農田水利法 ②保甲法和保馬法 ③市易法和均輸法 ④改革科舉制度和太學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21、秦始皇說“天下共苦不息,以有王侯。宗廟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 秦始皇為消除這一擔心,而采取的措施是A焚書坑儒 B推行郡縣制 C強化中央集權 D統(tǒng)一字22、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我們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A確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C所實行的統(tǒng)治政策對后世影響大 D建立了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23、秦朝統(tǒng)治短暫而亡,其主要原因是A周邊少數民族入侵 B統(tǒng)治集團內訌變亂C宦官專權,外戚臨朝 D橫征暴斂24、下列不屬于隋煬帝所作所為的是A開鑿大運河 B遠征高麗 C統(tǒng)一字 D巡游江都25、通過“玄武門之變”上臺的唐初皇帝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中宗26、唐太宗多次說“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薄疤煜抡哂械廊送茷橹鳎瑹o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边@表明唐太宗A認識到君民是互為因果關系的 B認真了前代滅亡的教訓C代表了廣大 人民的利益 D看到了人民的偉大力量27、歷史記載,唐太宗時曾經有人請修復長城, 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勞事”對這一史實理解正確的是A唐初國力強盛,有能力用武力擊敗少數民族的進攻B唐初北方無邊患,長城已失去防御作用C唐太宗重視經濟發(fā)展,不愿浪費人力物力D唐太宗采取開明的民族政策,使邊境少數民族歸附中央28、被漠南、漠北的 各少數民族首領稱為“天可汗”的是A秦始皇 B唐太宗 C康熙 D乾隆29、下列對成公主入藏所起起的敘述正確的是A加強了唐對吐蕃的管轄 B促進了吐蕃社會經濟化的發(fā)展C唐與吐蕃已經“和同為一家” D松贊干布歸附唐朝30、康熙剪除鰲拜的主要原因是A鰲拜目空一切,以首席輔政大臣自居B鏊拜制造冤獄,處死了蘇克薩哈及其子孫C康熙大權獨攬,不把年輕的康熙放在眼里D鰲拜專權與皇權專制發(fā)生矛盾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60分)二、解析題(本題包括3小題,共36分,)31.閱讀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梭倫詩句:我手執(zhí)一個有力的盾牌,站在兩個階級的面前,不許他們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優(yōu)勢。材料二:在時間的裁判席面前,那奧林匹斯諸神的偉大母親——黑色的土地,將是最好的證人,因為正是我,為她拔掉了眾多的債權標,以前她備受奴役,而今已重獲自由。許多被出賣的人們,我已使他們回到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無辜被售,有的因故賣身,有的為可怕的貧窮所迫,逃亡異地……我都使他們獲得解放!——————梭倫材料三:當代有人評論說:梭倫改革對國家政權機構和司法制度進行了民主化改革!@些措施打破了貴族對政權的壟斷,賦予平民直接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為政治民主化開辟了道路。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梭倫所說的“兩個階級”是指哪兩個階級?(2分)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梭倫改革的什么特點?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梭倫改革的哪項措施?(2分)結合教材指出這項措施的作用。(2分)
(3)根據材料三回答,梭倫改革對國家權力機構和司法制度進行了哪些改革? (4分)
32.閱讀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史書記栽,自北魏建國至魏孝帝執(zhí)政前近一百年間,北魏境內各族人民起義多達八十余次,這些起義沉重地打擊了北魏統(tǒng)治。據記栽,北魏統(tǒng)治者對外戰(zhàn)爭,把擄掠的無數人口和財物分賞給參戰(zhàn)的人員,把大量的“生口”變成了奴隸,進一步擴大了奴隸制。 ——人教網北魏貴族集團在歧視與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時,對各民族人民的經濟剝削也異常殘酷……從北魏統(tǒng)一到孝帝改革前,計五十多年里,農民起義就達七八十次之多。 ——《歷史學習》材料二 “冬,十月,丁未,詔遣使者循行州郡,與牧守均給天下之田:諸男夫十五(歲)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州(對實行兩年輪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樂還者聽逐空荒……賣者坐如律。”材料三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在改革前面臨著什么突出的社會問題? (4分)
(2)試概括指出北魏孝帝鼓勵農耕的措施。(4分)
(3)結合材料三中的兩幅圖片,分析導致其服飾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這種變化帶的主要社會影響是什么? (2分)
3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 食賤則農貧,錢重則商富;末事不禁,則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眾之謂也。故農之用力最苦,而贏利少,不如商賈、技巧之人……食貴則田者利,田者利則事者眾。食貴,糴(即買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無(不)去其商賈、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書•外內》材料二 熙寧四年(1071年),司農寺擬定的免役法規(guī)定:廢除原按戶等輪流充當衙前等州、縣差役的辦法,改由州縣官府出錢雇人應役,各州縣預計每年雇役所需經費,由民戶按戶等高下分攤。原不負擔差役的官戶、女戶、寺觀,要按同等戶的半數交納錢,稱助役錢。 熙寧五年(1072年),頒行市易法。在京城設市易務(后改為市易司),以100萬貫作本,負責平價收購商人滯售的貨物,賒貨給商販販賣,也向商販發(fā)放貸款。商販賒貨物及借款,需以財產作抵押,人以上互保,每年納息二分。請同答:(1)材料一中商鞅認為農民貧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農方面的具體做法及目的。(4分)
(3)根據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對商業(yè)的態(tài)度及目的。(4分)
三、問答題:根據設問,回答問題(本部分2題,24分)。34.經歷二戰(zhàn)戰(zhàn)火洗禮的歐洲,面對20世紀中后期的世界風云際會,“振興歐洲,重建歐洲”成為一個時代的愿景。歐洲人邁向聯合的艱辛歷程,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啟示。結合所學知識,請回答下列問題:(16分)(1)20世紀60年代,西歐國家走向聯合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這一時期促使西歐國家合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2)20世紀70年代,歐洲政治上加強合作的具體表現有哪些?(4分)
(3)20世紀90年代,歐洲一體化向縱深發(fā)展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分析歐洲一體化向縱深發(fā)展帶了怎樣的國際影響?(4分)
(4)綜合上述所答,縱觀半個多世紀的歐洲一體化,歸納出歐洲聯合呈現的趨勢特點。探討影響世界區(qū)域政治合作的主要因素。(4分)
35、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為什么說它有利于中央集權制的實行?簡要概述秦朝在中央推行的集權措施。(8分)
參考答案32.【答案】(1)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十分尖銳。(4分)(2)實行均田令,使農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勵農民實行土地的休耕輪作;允許農民遷往荒地多的地方。(2分)(3)原因:北魏孝帝實行漢化與移風易俗改革的結果。(2分)影響:順應了時代潮流,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分)33.【答案】(1)糧食價格過低。(2分)(2)商鞅的措施:提高糧食價格。目的:增加農民收入。(2分)王安石的措施:實行免役法。目的:減輕農民差役負擔,保證農民生產時間,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2分)(3)商鞅:主張抑制商業(yè)發(fā)展。保護農業(yè)生產和小農經濟,鞏固封建統(tǒng)治。(2分)王安石:主張限制大商人對市場的控制和操縱,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統(tǒng)治危機。(2分)34、(1)20世紀60年代,西歐國家走向聯合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這一時期促使西歐國家合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歐共體的建立;經濟發(fā)展的需要;美蘇爭霸的影響;法德的和解為一體化提供了可能;(2)20世紀70年代,歐洲政治上加強合作的具體表現有哪些?(4分)在國際上“一個聲音說話”;歐洲議會的建立(3)20世紀90年代,歐洲一體化向縱深發(fā)展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分析歐洲一體化向縱深發(fā)展帶了怎樣的國際影響?(4分)歐盟的建立;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呈現三足鼎立局面;使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4)綜合上述所答,縱觀半個多世紀的歐洲一體化,歸納出歐洲聯合呈現的趨勢特點。探討影響世界區(qū)域政治合作的主要因素。(4分由經濟一體化到政治一體化;國家利益;經濟發(fā)展水平;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35、通過郡縣制,中央的命令可以逐級地下達,一直到鄉(xiāng)、里;同時,郡、縣的主要官吏職責各有分工,相互牽制,難以形成個人專權的局面,這樣更有利于皇帝對各級官吏的控制。而且,皇帝還可以通過各級負有監(jiān)察之職的官員和每年年終對官吏的考核,加強對各級官吏的控制。措施:建立皇帝制度,并大權獨攬,皇位世襲。在中央建立了直屬皇帝的官僚體系,即“三公九卿制”。“三公”分權獨立,又互相制約,大權最終集中于皇帝手中!熬徘洹笔锹犆诨实鄣木艂主管具體事務的官職。8分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