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08高考大綱 指導考前90天復習—語文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考復習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主持人:各位搜狐的網友,大家好!歡迎光臨搜狐教育頻道。2014年高考大綱已經公布了,今年高考大綱的變化到底有什么樣的情況,今天我們特別聯合邀請到北京陳經綸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王大績老師,給我們講解今年語文高考大綱的變化。下面有請王老師跟廣大網友打個招呼。

  王大績: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請王老師給我們解讀一下今年語文高考大綱的整體變化。

王大績:其實每年一說考試大綱的變化,總是有幾個字“穩(wěn)中有變”,今年還是穩(wěn)中有變,但是今年是全國決定性的推廣新課標的關鍵時候,去年高考已經有四個省用了新課標的考卷,而且在沒有新課標考卷的地方要滲透這種精神,所以今年考綱的變化說穩(wěn)中有變也還對,但變化實際上比以前還是要多一點。粗略統計了一下,除了文字的調整修飾之外,僅從考試要求的變化,大概有這樣幾點:

  第一,把以前的能力層級、表達應用、鑒賞評價分別是D和E級,現在顛倒過來了,鑒賞評價是E級、表達能力應用是D級,我覺得體現了對語言的吸納和釋放,因為鑒賞評價盡管是高的能力,但是仍然是以讀為主,而表達應用主要是釋放,是把自己的思維外化成文字,這樣更好的體現思維過程。因為語文無非就是讀和寫,聽、說、讀、寫,限于高考的條件我們考聽和說,只能考讀和寫,這樣可能就更合理一些。

  第二,增加了一個探究能力層級。這點實際上去年新課標的考綱中已經增加了,就是F級,對它的解釋就是,指探討疑難問題,有所發(fā)現和創(chuàng)新,是在實際理解和分析綜合基礎上發(fā)展的能力層級。因為這屬于一個比較高的能力層級,所以放在整個讀和寫之后,屬于一個新的問題。

  第三,有一項考試內容,原文的應用,改成了語文知識和語言表達。其實原來語言文字應用本身有點費解,因為不只是一個語言文字應有的問題,也有知識的問題,語言文字的應用其實皆是一個表達問題,這樣寫可能更科學、更符合實際。

  第四,在語言質和語言表達把6、7點調整過來了,本來第6點,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而且放在第7點,把正確使用修辭方面放在第6點了,而且第7點修改是比較大的,就是語言表達語言連貫得體之前加上了簡明、生動,這跟F級的增加屬于比較實質性的變化。

  第五,把兩條合一了,原來中國的作家時代及代表作,第二條,實際外國作家國別和代表作,現在合一了,這樣就更簡潔了,就是實際中國(外),加上國別、代表作,兩條合一了。

  第六,在寫作中,原來是能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及常用應用文,改成了常見題材的文章。其實這個改動也是考試大綱中反復改了好多次,因為就說常用的應用文可能有一些誤解,我們一般說應用文就什么日記、書信、說明書、病例,這些都屬于應用文,但實際上考場出現的應用文并不是真正意義的應用文。我給你寫封信你給我寫封信這是應用文,但是考場上已經是雜文了,如果再說應用文,實際以應用文的形式出現,實質并不是應用文。好比說有一年高考出現了一個患者無誠信的病例報告,這是病例,但是顯然不是應用文,是以病例形式出現的一種唯一性的雜文,所以現在說是常見體裁的文章應該更符合實際,也顯得更靈活、更寬泛,大家好掌握。

  再有,關于寫作的發(fā)展等級這里邊的要求,我覺得就是文字性的修改吧,例如深刻的一項,以前是觀點具有啟發(fā)作用,現在改成啟發(fā)性,我覺得一個字改表明很嚴謹,因為啟發(fā)作用,這個是不是就有啟發(fā)作用,這個得客觀實際檢驗,這個作用有沒有,改成啟發(fā)性可能就更恰當一點。再有,像豐富了一項,現在材料豐富后面加了一句論據充實,這也體現了實際上要求同學作文的時候能夠關注生活,能夠在生活中提取到充實的論據,就是側重于得講事實,所以我就覺得我們在復習中盡管是在現在離高考還有不到90天的時間,關注語文本身就得關注生活,關注平凡小事,另外得關注大事的細節(jié)。現在開著兩會,兩會中有很多細節(jié),比如兩會,咱們知道人大、政協會完了,中間有很多東西,甚至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有很多說法、很多細節(jié),這些都是我們從里面可以發(fā)現的,這就是論據要充實,要體現有具體內容。

  最后一點,在有文采這項,做了詞語的修訂,把詞語生動改成了用詞貼切,這也體現了語言的基本要求,生動前提是得貼切,要光生動不貼切,這個生動餡兒也沒什么價值。因為現在學生又有一些傾向,用詞特別華麗,但是禁不住琢磨。好比高考有一道題,就用比擬和對偶的方式來說夢想和現實,這句話這么說,夢想輕盈綺麗,就如一顆流星劃向整個夜空。夢想輕盈綺麗怎么就如流星了呢?流行給我們感覺是迅捷,就如一顆流星了,后面怎么就成了劃亮整個夜空呢,這就說生動固然生動,但是不貼切。

  最后,文句有逸韻,逸韻的說法比較空,難琢磨 高考,現在改成了文句有表現力。我覺得彌補了詞語生動的一項,因為詞語生動的目的,不是一個詞的事,而是整個句子,一個句子是完整的意思,這個句子本身有表現力,當然就生動。另外,詞語生動這一項,我們前面說,在前面的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前面加上,這個時候在整個試卷所有的語言都要求你這樣。所以這樣就做了一個互相彌補和調整。真正變動實際就這幾項,重要的大家應該關注的就是這兩項,一個就是探究能力的這項,再有就是語言表達的準確、鮮明、生動。

[1]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kao/96426.html

相關閱讀:高考應試技巧及失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