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中學高2014屆2015~2014學年度上期“一診”模擬考試(一)歷史試題1.第I卷第Ⅱ卷,。2.第I卷本卷共2題,每小題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老子》中說:“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薄蹲髠鳌分杏涊d:“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币陨腺Y料的共同點是A.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講求人與自然的和諧B.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的人文思想C.說明中國古代沒有宗教和神學D.說明了中國古代要求統(tǒng)治者重視民意從社會關系的視角看:《西游記》體現(xiàn)了“天上有人”,《三國演義》體現(xiàn)了“朝中有人”,《水滸傳》體現(xiàn)了“道上有人”,這種藝術展現(xiàn)從本質上說明了A.封建制度的衰落B.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C.閉關鎖國政策推行D.重視個人主觀能動性展示從經(jīng)濟的角度看,明清時期中國已處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夠說明這一結論的是A.租佃制經(jīng)營方式推廣B.制瓷、礦冶等手工業(yè)技術均有較大進步C.蘇州絲織業(yè)“小戶”、“聽大戶呼織”、“計日受值”D.世界白銀的一半流入中國,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銀宋明理學家普遍倡導“存理去欲”的修養(yǎng)論,“格物格心”的認識論,“成賢成圣”的境界論,“齊家平天下”的功名論,其根本出發(fā)點是A.修身養(yǎng)性,提高個人修養(yǎng)B.培養(yǎng)經(jīng)世致用的人才C.規(guī)范社會秩序,實現(xiàn)社會和諧D.反對君主專制A.B.C.D.A.B.C.D.1908年,上!秷D畫日報》上刊載了這樣一則小故事:一位鄉(xiāng)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學校任教,把電燈當作鬼火,嚇得徹夜未眠;講解新教材的課文時牽強附會地把孟德斯鳩當作曹操(字孟德)。從材料中可以看出A.上海已成為國際大都市B.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成果傳入中國C.啟蒙思想在中國廣泛傳播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國的私塾教育.某學校歷史探究小組在圖書館搜尋資料中找到了以下一組圖片,該小組成員為它們確定的主題中,最恰當?shù)氖菆D片說明,從左往右:1863年的上海洪盛機器碾米廠張謇民國初年著名實業(yè)家1932年日軍炸毀的商務印書館1956年上海工商界申請實行全行業(yè)公私合營A.民族工業(yè)的曲折歷程和新的春天B.“實業(yè)救國”道路在近代中國行不通C.民族工業(yè)在近代中國的發(fā)展困難重重D.民族工業(yè)在近代中國的地位和作用下圖所示為蔣介石的一封信件,來源于國民政府軍委會戰(zhàn)時新聞檢查局檔案。由此可見,當時中央宣傳部張部長鈞鑒: 查本月二十八日《新華日報》第三版……左下角有《陜甘寧邊區(qū)學生電英學生聯(lián)合會》之大字標題新聞,亦屬不合。以后不許有陜甘寧邊區(qū)字樣登載,希即切實注意為要。中正手啟。卯艷。侍秘中華民國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A.蔣介石反對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B.蔣介石主張攘外必先安內政策C.國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內戰(zhàn)開始D.國共兩黨既相互合作又輿論斗爭文廟是中國古代官方興建的祭祀孔子的場所,產(chǎn)生于唐代,宋代逐漸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興建,元代在貴州、云南,清代在新疆、東北等地也相繼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表明:A.興建文廟是加強專制統(tǒng)治的手段 B.文廟的興修導致了程朱理學的產(chǎn)生C.唐代是官方儒學教育的興起階段 D.文廟的修建是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若某人非法殺死另一個人的奴隸或牲畜,應當以去年奴隸與該牲畜的最高價格賠償受損害人;若某人非法損壞了另一個人的物品,應以近三年該物品的最高價賠償之。這說明羅馬法A.內容豐富詳實,應用性B.量刑有理有據(jù),保障平民權益C.協(xié)調社會矛盾,鞏固統(tǒng)治D.涉及民事訴訟,保護私有財產(chǎn)第Ⅱ卷注意事項:1.用答題卡上。.本卷共2大題,共52分。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材料 天子適諸侯曰巡狩,諸侯朝天子曰述職。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 ——《孟子?告子》(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哪種制度?據(jù)材料指出為什么“周王先貶其爵”后“削其地”? ▲ 材料二 北京大學教授張傳璽認為,中國歷史上形成大一統(tǒng)的中央集權制度,是由當時的國情和民情決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一脈相承,也反證了我們的先人在兩千余年前選擇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確的。(2)據(jù)材料二,概括張傳璽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提出這一觀點的依據(jù)。(8分) ▲ 材料三 觀察下面三幅圖 圖一 圖二 圖三(3)據(jù)材料三說明每一幅圖反映的當時中國政治發(fā)展的主要特征,歸納中國政治發(fā)展的趨勢。(8分) ▲ 材料四 新中國64年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延續(xù)過程。改革開放后30年我們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設成就的基礎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內取得的。沒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4)改革開放后30多年我國實現(xiàn)的“民主增量”主要有哪些表現(xiàn)?(8分)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民主政治發(fā)展的認識。(2分) ▲ 14.社會生活的演變反映時代風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女工保護條例(草案)》完成。其中規(guī)定:女工懷孕后,應實行生育前的定期檢查------所費時間,以工作時間論。1960年7月,中共中央批準勞動部、全國總工會、婦聯(lián)共同提交的《關于女工勞動保護工作的報告》!秷蟾妗分赋觯簩言衅邆月以上的女工,給以工間休息,有條件的,還應該不讓她們做夜班。1988年7月,國務院頒布《女職工勞動保護規(guī)定》。1993年11月,衛(wèi)生部頒發(fā)《女職工保健工作規(guī)定》。 ——潘錦棠《中國女工勞動保護制度的沿革》(1)據(jù)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女工權益保護工作的特點。從民主政治發(fā)展角度簡要分析新中國注重女工權益保護工作的原因。 ▲ 材料二 1950年以后,全國掀起削減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影響的運動。。。。。。開始流行中國式的服裝,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裝、解放服或列寧裝,以后又流行所謂毛式短上衣(毛澤東的中山裝)。 ——費正清《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世紀80年代以后,城市青年追逐國外生活方式和個性新時尚,如跳迪斯科、婦女著比基尼泳衣健身。 ——費正清《中國:傳統(tǒng)與變遷》(2)依據(jù)材料二分析20世紀50年代中國服裝的主要特點。 ▲ (3)結合所學知識評析改革開放后生活方式的變化。 ▲ 石室中學高2014屆2015~2015學年度上期“一診”模擬考試(一)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歷史部分)參考答案I卷共12題,每題4分,共48分1.B 2.A 3.C 4.C 5.B 6.B 7.B 8.A 9.D 10.C 11. A 12.DⅡ卷共2題,共52分13.(32分)(1)分封制。因為爵位的高低賜給土地。(2)觀點:中央集權制度符合古代中國的國情。(2分)依據(jù):以農耕經(jīng)濟為主;中國地域廣闊;鞏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需要。(6分) (3)圖一: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君主專制); 圖二:資產(chǎn)階級民主政治制度(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制度); 圖三:人民民主制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6分)趨勢:從專制走向民主。(2分) (4)表現(xiàn):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等政治制度;健全法制,逐漸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實行依法治國;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8分)認識:人類社會的民主政治是不斷向前發(fā)展的。(言之成理即可)(2分)14.(20分)(1)特點:通過立法手段保障女工權益;結合女性特點詳細規(guī)定保護舉措;不斷推進女工權益保障措施;多部門齊抓公管。(8分)原因:新中國成立,人民當家作主;《憲法》頒布和不斷完善。(2分)(2)特點:流行中國式的服裝;與政治有密切聯(lián)系;中外合璧;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變。(4分)(答對兩點給分)(3)評析: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實行改革開放,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中國積極順應全球化趨勢,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人們注重自由與個性;促進了生活的豐富多彩;但也給社會主流意識提出了挑戰(zhàn)。(6分)(答對三點給滿分)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 一診 模擬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289013.html 相關閱讀:四川成都市2015屆高三一診文綜試題(歷史)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