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高中生物一輪必修一第四章綜合練習 1.在干旱地區(qū)正常生長的一棵植物,從理論上推測,其體內哪一部位的細胞細胞液濃度最低( )。 A.根毛區(qū)細胞 B.葉肉細胞 C.導管細胞 D.莖的皮層細胞2.將已經(jīng)發(fā)生質壁分離的細胞浸入清水中,其吸水力的變化應當是( )。 A.由大到小 B.由小到大 C.吸水力不變 D.吸水力等于03.下表表示某一洋蔥表皮細胞置于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發(fā)生變化的實驗記錄,該實驗的主要目的是( )。蔗糖溶液(g/L)細胞變化0.30發(fā)生質壁分離0.25無明顯變化0.20有脹大趨勢 A.證明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B.測定細胞液濃度為0.25g/L左右C.驗證原生質具有選擇透過性 D.證實細胞是有生命的4.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最大的植物,分布在( )。 A.熱帶雨林 B.荒漠 C.草原 D.森林5.將人類的紅血球置于不同濃度蔗糖液中,浸泡半小時之后的結果如圖4-3。依照血球外形的變化判斷蔗糖液的濃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丙>。炯祝疽 D.丙>乙>。炯
6.下列關于生物膜結構探索歷程的說法,錯誤的是( )。A.最初通過對現(xiàn)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細胞膜是由脂質組成的B.三層結構模型認為生物膜為靜態(tài)的結構C.流動鑲嵌模型認為構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數(shù)蛋白質分子可以運動D.三層結構模型和流動鑲嵌模型都認為蛋白質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勻的7.在人類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中,羅伯特森提出的三層結構模型與流動鑲嵌模型的相同點是( )。A.兩種模型都認為磷脂雙分子層是構成膜的基本支架B.兩種模型都認為蛋白質分子均勻排列在脂質分子的兩側C.兩種模型都認為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質是蛋白質和脂質D.兩種模型都認為構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數(shù)蛋白質分子可以運動8.(2011•北京海淀期末測試)下列關于物質跨膜運輸?shù)臄⑹,錯誤的是( )。A.肌肉細胞積累K+需要消耗能量B.細胞對離子的吸收具有選擇性C.葉肉細胞產生的氧氣擴散到相鄰細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過6層磷脂雙分子層D.液泡中能積累大量離子是由于液泡膜不具有選擇透過性9、 磷脂是組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這與磷脂分子的頭部親水、尾部疏水的性質有關。某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植物種子細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貯存油,每個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著,該膜最可能的結構是( )。A.由單層磷脂分子構成,磷脂的尾部向著油滴內B.由單層磷脂分子構成,磷脂的頭部向著油滴內C.由兩層磷脂分子構成,結構與細胞膜完全相同D.由兩層磷脂分子構成,兩層磷脂的頭部相對10.用一定量的α射線處理棉花后,發(fā)現(xiàn)棉花不再吸收K元素了,這是因為 ( )A.α射線殺死了運載K+進入細胞的載體B.α射線改變了控制K+載體合成的基因C.α射線破壞了控制K+載體合成的酶 D.棉花細胞已被殺死,不能再產生能量
3.脂質體是根據(jù)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穩(wěn)定的磷脂雙層膜的原理而制備的人工膜。單層磷脂分子鋪展在水面上時,親水端與疏水端排列是不同的,攪拌后形成雙層磷脂分子的球形脂質體。(1)將脂質體置于清水中,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脂質體的形態(tài)、體積沒有變化,這一事實說明脂質體在結構上具有一定的________。(2)脂質體的形成是由于磷脂分子結構同時具有________的特點,脂質體中裹入DNA就可以作為基因工程的一種工具——運載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脂質體的形成原因及特點分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同時也可推測水分子的跨膜運輸不是真正的自由擴散,它最可能與膜上的________成分有關。美國科學家彼得•阿格雷試圖從人血紅細胞、腎小管壁細胞的細胞膜上尋找這種蛋白質——CHIP28,他以這兩種細胞為實驗材料的最可能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AABBD 6---10 DCDAA3答案:(1)穩(wěn)定性 (2)親水和疏水 脂質體的結構類似細胞膜,易與受體細胞的細胞膜發(fā)生融合,從而導入目的基因 (3)磷脂雙分子層 蛋白質 人體成熟的紅細胞除細胞膜外無其它的膜結構,便于獲得純凈的細胞膜;而腎小管壁細胞對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強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