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中學高20142015—2014學年考試歷史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綜合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荚嚱Y束后,將答題卷交回。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注意事項:1.答第I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室號、科目涂寫在答題卷上。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卷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本卷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古代建筑 D.科舉制2.天氣轉冷,四位同學討論穿衣問題。甲說:“天冷多穿一點,天熱少穿一點,穿衣應合乎四季的變化!币艺f:“穿衣服要依身份與地位而定,該穿什么樣的衣服就穿什么樣的衣服。”丙說:“講究穿著是一種浪費,穿著簡單樸素為好!倍≌f:“何必麻煩,按學校規(guī)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嗎?”他們四人的說法恰好與春秋戰(zhàn)國的四種思想相吻合,下列對應正確的是 )A.甲-儒 乙-法 丙-墨 。繠.甲-道 乙-墨 丙-法 丁-儒C.甲-道 乙-儒 丙-墨 。―.甲-儒 乙-墨 丙-法 。老旅媸悄畴娨晫n}片中出現(xiàn)的三組鏡頭,分別反映了不同朝代為解決洪水災害,中央政府的運作情況。據所學知識判斷,上述歷史場景最早出現(xiàn)的朝代分別是 )①蜀郡洪水為患,丞相與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給皇帝裁決 ②渝州發(fā)生洪災,中書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門下省審核后,交尚書省,尚書省交工部、戶部辦理 ③徐州府爆發(fā)洪災,閣臣據皇帝旨意寫成詔書,直送工部、戶部執(zhí)行賑災A.秦、唐、元 B.漢、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清朝制度規(guī)定,軍機處對皇帝當日所下的諭旨和當日所收公文,均要在當日處理完畢。由此可見,軍機處的設置 )A.表明軍機大臣地位高,有決策權B.加強了專制皇權C.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D.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中國傳統(tǒng)工藝如蜀錦某些制作工藝在古代就已失傳。究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官營手工業(yè)技術的封閉性 B.傳統(tǒng)制作工藝落后于時代C.國家對技術傳承重視不夠 D.傳統(tǒng)工藝品手工制作產量低某中學歷史研究性學習小組開展了以“會館的發(fā)展變遷”為課題的研究性學習,收集到下列相關信息,你認為正確的是 )①會館是管理商業(yè)貿易的政府機構②會館的出現(xiàn)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結果③會館的出現(xiàn)與明清商幫密切相關④會館是孕育資本主義萌芽的場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右側是中國近代漫畫的先行者——馬星馳的漫畫《官與民之負擔》,漫畫中的百姓背著“外債賠款及一切捐稅”的大包袱,包袱上還站著手抱“責任內閣”的清朝官吏。下列表述最能體現(xiàn)這幅漫畫寓意的是 )A.清政府已完全成為“洋人的朝廷”B.列強控制了清政府的財政收入C.清政府把沉重的負擔轉嫁給人民D.中國人民深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朱學勤認為,“(中國近代)現(xiàn)代化的過程需要一種新的……政治載體,……什么樣的政治載體適合于推進中國的現(xiàn)代化呢?實際上這是全民族的一個試錯過程……”。請問以下各項屬于材料所提的“試錯過程”的 )A. B.洋務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 9.1926年《北洋畫報》曾刊登出《中國人之福耶禍耶?》漫畫。漫畫中最大的特征為“女愛日本玩具”“子去美國學習”“母用法國飾品”“父吃美國煙酒”。對解讀正確的是 )A.當時中國普通民眾生活水平大為提高B.漫畫主要諷刺的是當時的媚外現(xiàn)象C.當時中國成為西方的頭號海外市場D.西化成為當時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方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在解釋“打掃干凈屋子再”時引述了毛澤東的一段話:“關于帝國主義對我國的承認問題,不但現(xiàn)在不應急于去解決,就是在全國勝利以后的一個相當長時期內,也不應急于去解決。因為雖然我們愿意按照平等原則同一切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但帝國主義是絕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態(tài)度對待我們的”。結合以上材料,下列關于“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評述正確的是 ) ①其思想核心是不承認國民黨的舊外交②它反映了新中國取締列強在華特權的強烈愿望③它體現(xiàn)了新中國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建立外交關系④它體現(xiàn)了在“一邊倒”方針指引下,反對與帝國主義國家建交的立場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1984年六屆人大二次會議后,一國兩制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其中的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國政府解決港澳臺問題及發(fā)展對外關系的一個重要原則,下列表述不準確的是 )A.1972年美國政府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B.1972年日本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一部分C.1978年美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一部分D.1992年海峽兩岸就一國兩制達成共識,史稱“九二共識” )A.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B.“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C.“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D.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注意事項:1.用鋼筆或圓珠筆將答案答在專用答題卡上。2.答卷前將專用答題卡上的項目填寫清楚。3.本卷共2大題,共52分。材料一 孔子仁學產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潰、氏族統(tǒng)治體系徹底瓦解時期,它無疑帶有那個時代氏族貴族深重烙印!栽嘉资肺幕ǘY儀)崩潰以后,孔子是提出這種新的模式的第一人。盡管不一定自覺意識到,但建立在血緣基礎上,以“人情味”(社會性)的親子之愛為輻射核心擴展為對外的人道主義和對內的理想人格,它確乎構成了一個具有實踐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孔子通過教誨學生,“刪定”詩書,使這個模式產生了社會影響,并日益滲透在廣大人們的生活、關系、習慣、風俗、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中,通過傳播、熏陶和教育,在時空中蔓延開來。對待人生、生活的積極進取精神,服從理性的清醒態(tài)度,重實用輕思辨,重人事輕鬼神,善于協(xié)調群體,在人事日用中保持情欲的滿足與平衡,避開反理性的熾熱狂迷和愚盲服從……,它終于成為漢民族的一種無意識的集體原型現(xiàn)象,構成了一種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結構!顫珊瘛吨袊糯枷胧氛摗罚1)依據材料一,概述孔學產生的時代背景、主要內容、傳播方式和歷史地位。(10分) ▲ 材料二 后代人們,由其現(xiàn)實的利益和要求出發(fā),各取所需,或夸揚其保守的方面,或強調其合理的因素,來重新解說、建造和評價它們,以服務于當時的階級、時代的需要!顫珊瘛吨袊糯枷胧氛摗罚2)以西漢和新文化運動的歷史說明材料二的觀點。(12分) ▲ 材料三 九月二十八日,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舉辦的二00五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jié)上,推出了“世界孔廟同祭孔”活動。(據了解,海內外現(xiàn)有紀念孔子的孔廟、文廟一千三百多座。)據孔子文化節(jié)組委會辦公室的人士介紹,舉辦“世界孔廟同祭孔”活動,旨在傳承幾千年中華文化脈絡、宣傳保護孔廟(文廟)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搭建一個世界文化交流的平臺、增強民族凝聚力。?——根據相關材料整理材料四 圖片一和圖片二所反映的內容均出現(xiàn)在“世界孔廟同祭孔”活動期間(3)請結合材料三,對材料四中圖片所反映的內容作簡要評價。(6分) ▲ 14.(24分)為緩解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2015年11月15日,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提到“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人口文化是人類對自身生產、撫育后代、婚嫁喪娶、道德教育等的認識和反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孟子日:“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孟子?離婁上》“于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后為大。 ——趙岐《十三經注》材料二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變遷,傳統(tǒng)生育觀念正在悄悄發(fā)生著改變。 城鄉(xiāng)居民普遍接受了計劃生育的國策和一對夫婦只要一個孩子的號召2001年對農村的一項調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觀念正在農民當中逐漸形成,“女兒也是傳后人”等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20世紀中國社會生活變遷史》(1)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中國人生育觀念發(fā)生了哪些變化?(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產生不同觀念的主要原因。(4分) ▲ 材料三 公元1500年,倫敦的人口不過5萬,1600年人口增至20萬0 1700年增至70萬。 1800年英國本土人口加上移民為2000萬,英國人口快速增長。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統(tǒng)治的時代保證家庭穩(wěn)定生育,導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國由于人口增長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輕勞動力,源源不斷地滿足工業(yè)革命的需求。 ——《大國崛起與現(xiàn)代化》材料四 毛澤東說:“……除了黨的領導之外,六億人口是一個決定的因素,人多議論多、熱氣高、干勁大”。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導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續(xù),人口數量猛增,國民經濟發(fā)展出現(xiàn)明顯的不協(xié)調。 ——《淺析毛澤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489650.html 相關閱讀:上海市六校201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聯(lián)考(歷史)Word版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