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高中鄖陽中學沙市中學三校聯合體2019級高一第一次聯考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恩施高中鄖陽中學 沙市中學三校聯合體2019級高一年級第一次聯考生物試卷

命題學校:沙市中學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5分,共45分)
1.右圖表示基因型為AaBbDd的某動物正在分裂的細胞,敘述正確的是
A.該狀態(tài)的細胞可發(fā)生基因重組現象
B.若①上有A基因,④上有a基因,則該細胞一定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C.①②③可組成一個染色體組,④⑤⑥為另一個染色體組
D.若①是X染色體,④是Y染色體,其余則是常染色體
2.右圖是某種動物細胞生活周期中染色體數目變化圖,據圖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發(fā)生在A~C段
B.CD段、GH段的染色體與核DNA的數目之比為1∶1
C.圖中顯示兩種分裂方式,Ⅰ~M段可表示有絲分裂的一
個細胞周期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現象與AH、HI所代表的生理過程有關
3.以下關于遺傳和減數分裂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減數分裂過程中,等位基因的分離一定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B.減數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間的部分交換屬于基因重組
C.一個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后,只能形成兩種配子。
D.通常情況下,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是一致的。
4. 人類對遺傳物質本質的探索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孟德爾發(fā)現遺傳因子并證實了其傳遞規(guī)律和化學本質
B.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比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更具說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雙螺旋結構中嘧啶數不等于嘌呤數
D.煙草花葉病毒感染煙草實驗說明所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5.關于“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下列哪一項敘述是正確的(無莢膜R 型細菌不能使小
鼠發(fā)。挥星v膜S 型細菌使小鼠發(fā)。
A.R 型細菌與S 型細菌DNA 混合后,轉化是基因突變的結果
B.用S 型細菌DNA 與活R 型細菌混合后,可能培養(yǎng)出S 株菌落和R 株菌落
C.用DNA 酶處理S 型細菌DNA 后與活R 型細菌混合,可培養(yǎng)出S 型細菌菌落和
R 型細菌菌落
D.格里菲思用活R 型細菌與死S 型細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體內,可導致小鼠死亡,
這就證明了DNA 是遺傳物質
6.下列關于遺傳物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①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RNA 
③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是DNA  ④細胞質中的遺傳物質是RNA
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7.某雙鏈DNA分子含有200個堿基,其中一條鏈上A∶T∶G∶C=1∶2∶3∶4,則有關該DNA分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A.連續(xù)復制2次,需要游離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210個 B.含有4個游離的磷酸基
C.4種含氮堿基A∶T∶G∶C=3∶3∶7∶7 D.堿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種
8.洋蔥根尖細胞在含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培養(yǎng)基上完成一個細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標記的培養(yǎng)基中繼續(xù)分裂至中期,其染色體的放射性標記分布情況是
A.每條染色體中都只有一條染色單體被標記 B.每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都被標記
C.有半數的染色體中只有一條染色單體被標記 D.每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都不被標記
9.有人取同種生物的不同類型細胞,檢測其基因表達,結果如右下圖。下列有關圖示的分析正確的是
A.在基因1~8中,控制核糖體蛋白質合成的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5
B.若基因1~8中有一個是控制細胞呼吸酶的基因,則最可能是基因7
C.功能最為近似和差異最大的細胞分別是1與6、5與7
D.細胞分化使不同細胞中RNA完全不同,導致細胞的形態(tài)和功能各不
相同

10.大腸桿菌某生命活動中具有下列圖示的堿基配對行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① 表示DNA復制過程 ② 圖中共有5種堿基
③ 表示DNA轉錄過程 ④ 圖中共有8種核苷酸
⑤ 圖中的A均代表同一種核苷酸
⑥ 若X鏈中的堿基改變,則密碼子一定改變
⑦ 若Y鏈中的堿基改變,則氨基酸一定改變
A.③④⑤⑦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③⑤⑥

11.某野生型噬菌體的A基因可分為A1~A6六個小段。一生物學家分離出此噬菌體A基因的四個缺失突變株,其缺失情況如下表所示:(“+”未缺失,“-”缺失)

現有一未知突變株。將其與缺失突變株J或L共同感染細菌時,可產生野生型的重組噬菌體;若將其與缺失突變株K或M共同感染細菌時,則不會產生野生型的重組噬菌體。由此結果判斷,未知突變株的點突變是位于基因的哪一小段中
A.A2 B.A3 C.A4 D.A5
12.在白花豌豆品種栽培園中,偶然發(fā)現了一株開紅花的豌豆植株,推測該紅花表現型的出現是花色基因突變的結果。為了確定該推測是否正確,應檢測和比較紅花植株與白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堿基組成 B.花色基因的序列
C.細胞的含量 D.細胞的含量
13.由于基因中某堿基對的改變,使細胞中有一種蛋白質在賴氨酸殘基(位置)上發(fā)生了變化。已知賴氨酸的密碼子為AAA或AAG;天冬氨酸的密碼子為GAU或GAC;甲硫氨酸的密碼子為AUG。根據已知條件,你認為基因模板鏈上突變后的脫氧核苷酸和替代賴氨酸的氨基酸分別是
選 項 A B C D
基因模板鏈上突變后的脫氧核苷酸 腺嘌呤脫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 腺嘌呤脫氧核苷酸
替代賴氨酸的氨基酸 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 甲硫氨酸 甲硫氨酸
14.科學家用納米技術制造出一種“生物導彈”,可攜帶DNA分子。把它注射入組織中,可以通過細胞的內吞作用進入細胞內,DNA被釋放出來,進人到細胞核內;最終整合到細胞染色體中,成為細胞基因組的一部分,DNA整合到細胞染色體中的過程,屬于:
A.基因突變 B.基因重組 C.基因互換 D.染色體變異
15.下列關于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A.實驗原理是低溫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子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
B.解離后的洋蔥根尖應漂洗后才能進行染色
C.龍膽紫溶液可以使細胞中的染色體著色
D.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大多數處在分裂期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發(fā)生改變
16.對下列四幅圖所對應的生命活動敘述錯誤的是


A.(1)圖中虛線能正確表示適當升高溫度,而其他條件不變時,生成物量變化的曲線
B.(2)圖中若要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則藥物作用的時期最可能是在S期
C.(3)圖表示次級卵母細胞時,則該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數最多為4條
D.(4)圖中①④的基本單位不相同,③約有20種
17.從下圖a~h所示的細胞圖中,說明它們各含有幾個染色體組。正確答案為:

A.細胞中含有一個染色體組的是h圖 B.細胞中含有二個染色體組的是g、e圖
C.細胞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的是a、b圖 D.細胞中含有四個染色體組的是f、c圖
18.下圖為利用純合高稈(D)抗。‥)小麥和純合矮稈(d)染。╡)小麥快速培育純合優(yōu)良小麥品種矮稈抗病小麥(ddEE)的示意圖,有關此圖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中進行①過程的主要目的是讓控制不同優(yōu)良性狀的基因組合到一起
B.②過程中發(fā)生了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
C.實施③過程依據的主要生物學原理是細胞增殖
D.④過程的實施中通常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
19.下圖中,甲、乙表示水稻兩個品種,A、a和B、b表示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種的過程,
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①→②過程簡便,但培育周期長
B.②和⑦的變異都發(fā)生于有絲分裂間期
C.③過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藥離體培養(yǎng)
D.⑥過程與⑦過程的育種原理相同
20.下圖是獲得抗蟲棉的技術流程示意圖?敲顾乜剐曰(kanr)常作為標記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細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養(yǎng)基上生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構建重組質粒過程中需要限制性內切酶和DNA連接酶
B.愈傷組織的分化產生了不同基因型的植株
C.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中有該過程所利用的限制性內切酶的識別位點
D.抗蟲棉有性生殖后代能保持抗蟲性狀的穩(wěn)定遺傳
21.人類中有一種性別畸形,性染色體組成為XYY,外貌像男性,有的智力差,有的智力高于一般人。據說這種人常有反社會行為,富攻擊性,在犯人中的比例高于正常人群,但無定論。有生育能力,2n=47。假如有一個XYY男性與一正常女性結婚,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該男性產生的精子有X、Y和XY三種類型
B.所生育的后代中出現XYY孩子的幾率為1/2
C.所生育的后代中出現性別畸形的幾率為1/2
D.所生育的后代智力都低于一般人
22.已知一批胚的基因型為AA與Aa的豌豆種子數之比為1:2,將這批種子種下,自然狀態(tài)下(假設結實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為AA、Aa、aa的種子數之比為
A.4:4:1 B.3:2:1 C.3:5:1 D.1:2:1
23.下列屬于單倍體的是
   A.二倍體種子長成的幼苗        B.四倍體的植株枝條扦插成的植株
   C.六倍體小麥的花粉離體培養(yǎng)的幼苗   D.用雞蛋孵化出的小雞
24.人類的多指是一種顯性遺傳病,白化病是一種隱性遺傳病,已知控制這兩種疾病的等位基因都在常染色體上,而且都是獨立遺傳,在一個家庭中,父親是多指,母親正常,他們有一個只患白化病的兒子,如果再生育一個孩子,則下一個孩子正;蛲瑫r患有此兩種病的概率分別是
A.3/4 ,1/4 B.3/8,1/8 C.1/4 , 1/4 D.1/4,1/8
25.下列關于四分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每個四分體包含一對同源染色體的4條染色單體 ②四分體就是四條染色單體
③復制后的同源染色體都能形成四分體 ④只有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期形成四分體
⑤四分體時期可發(fā)生交叉互換現象 ⑥四分體時期的下一個時期是聯會
⑦細胞中有幾個四分體,就有幾對同源染色體
A.①④⑤⑦ B.①②③⑦ C.④⑤⑥⑦ D.③④⑤⑦
26.用純系的黃果蠅和灰果蠅雜交,得到下表結果。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親本 子代
灰雌性×黃雄性 全是灰色
黃雌性×灰雄性 所有雄性為黃色,所有雌性為灰色
A.灰色基因是伴X染色體隱性基因 B.黃色基因是伴X染色體顯性基因
C.灰色基因是伴X染色體顯性基因 D.黃色基因是常染色體隱性基因
27.下列關于DNA分子的復制、轉錄和翻譯的比較,正確的是
A.從時期上看,都只能發(fā)生在細胞分裂的間期
B.從條件上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C.從原則上看,都遵循相同的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D.從場所上看,都能發(fā)生在細胞核中
28.引起生物可遺傳的變異的原因有3種,即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以下幾種生物性狀的產生,來源于同一變異類型的是
  ①果蠅的白眼   ②豌豆的黃色皺!  ③無子西瓜  
④人類的色盲 ⑤玉米的高莖皺縮葉   ⑥人類鐮刀型貧血癥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29.在自然界中,多倍體形成的過程順序是
① 減數分裂過程受阻 ② 細胞核內染色體數目加倍
③ 形成染色體數目加倍的生殖細胞 ④ 有絲分裂過程受阻
⑤ 形成染色體數目加倍的合子 ⑥ 染色體復制過程受阻
A.①②⑤③   B.④⑤③⑥    C. ⑥②③⑤   D.④②③⑤
30.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禁止近親婚配的醫(yī)學依據是
A.近親婚配其后代必患遺傳病  B.近親婚配其后代患隱性遺傳病的機會增多
C.人類的疾病都是由隱性基因控制的 D.近親婚配其后代必然有伴性遺傳病

二、非選擇題(共45分)
31.(10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提出之后,人們又去探究DNA是如何傳遞遺傳信息的。當時推測可能有如圖甲所示的三種方式。1958年,Meslson和Stahl用密度梯度離心的方法,追蹤由15N標記的DNA親本鏈的去向,實驗過程是:在氮源為14N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的大腸桿菌,其DNA均為14N-DNA(對照),在氮源為15N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的大腸桿菌,其DNA均為15N-DNA(親代),將親代大腸桿菌轉移到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上,再連續(xù)繁殖兩代(子代Ⅰ和子代Ⅱ)后離心得到如圖乙所示的結果。請依據上述材料回答問題:

甲 乙
(1)如果與對照相比,子代Ⅰ離心后,能分辨出輕和重兩條密度帶,則說明DNA傳遞遺傳信息的方式是 。
如果子代Ⅰ離心后,只有1條中等密度帶,則可以排除DNA傳遞遺傳信息的方式是 。
如果子代Ⅰ離心后,只有1條中等密度帶,再繼續(xù)做子代Ⅱ的DNA密度鑒定:
①若子代Ⅱ離心后,可以分出中、輕兩條密度帶,則可以確定DNA傳遞遺傳信息的方式是 。
②若子代Ⅱ離心后,不能分出中、輕兩條密度帶,則可以確定DNA傳遞遺傳信息的方式是 。
(2)他們觀測的梯度離心DNA浮力密度(g/mL)的實驗數據如下表。分析實驗數據可知:
世代 實驗 對照
親代 1.724 1.710
子Ⅰ代 1.717 1.710
子Ⅱ代 (1/2)1.717,(1/2)1.710 1.710
子Ⅲ代 (1/4)1.717,(3/4)1.710 1.710

實驗結果與當初推測的DNA三種可能復制方式中的 方式相吻合。
32.(11分)如圖甲為某種真菌線粒體中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示意請回答下列問題:

(1)I、Ⅱ代表的結構或物質分別為 、 。
(2)完成過程①需要的物質是從細胞質進入細胞核的,它們是 。
(3)從甲圖中分析,基因表達過程中轉錄的發(fā)生場所有 。
(4)根據甲圖中的表格判斷:[Ⅲ]為 (填名稱),其攜帶的氨基酸是 。若蛋白質2在線粒體內膜上發(fā)揮作用,推測其功能可能是參與有氧呼吸的第 階段。
(5)用鵝膏蕈堿處理細胞后發(fā)現,細胞質基質中RNA含量顯著減少,那么推測鵝膏蕈堿抑制的過程是 (填序號),線粒體功能 (填“會”或“不會”)受到影響。
(6)乙圖為甲圖中①過程,圖中的b和d二者在化學組成上的區(qū)別是 。圖中a是一種酶分子,它能促進c的合成,其名稱為 。

33.(13分)Ⅰ、下圖為某家族遺傳系譜圖,系譜圖中有甲病(基因A、a)患者、乙病(基因B、b)患者和甲乙兩病兼患患者。Ⅱ-7無乙病家族史。請回答以下問題(概率用分數表示)。
(1)乙病的遺傳方式為   。其遺傳特點  。
(2)由于Ⅲ-3個體表現兩種遺傳病,其兄弟Ⅲ-2在結婚前找專家進行遺傳咨詢。專家的答復是: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兩種遺傳病基因攜帶者的概率分別為1/10000和1/100;如果婚后生下的是男孩,則表現甲、乙兩種遺傳病的概率分別是   、   。
(3)在該系譜圖中,編號為   的個體與該系譜圖中的其他個體均無近親關系。
(4)若對Ⅰ-1、Ⅰ-2、Ⅱ-1、Ⅱ-2進行關于甲病的基因檢測,將含有致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關DNA片段(數字代表長度)進行分離,結果如下圖。
(a、b、c、d代表上述個體)請回答:
①長度為   單位的DNA片段含有致病基因。
②個體d是系譜圖中編號為   的個體。
Ⅱ.玉米是雌雄同株異花植物,有寬葉和窄葉,抗病和不抗病等性狀。已知寬葉(A)對窄葉(a)為顯性,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識別。根據生產實踐獲知,雜交種(Aa)所結果實在數目和粒重上都表現為高產,分別比顯性和隱性品種產量高12%、20%。某農場在培育玉米雜交種時,將純種寬葉玉米和純種窄葉玉米進行了間行均勻種植,但由于錯過了人工授粉的時機,結果導致大面積自然受粉[同株異花受粉(自交)與品種間異株異花受粉(雜交)]。根據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按照上述栽種方式,兩個品種玉米受粉方式共計有  種。F1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2)如果將上述自然受粉收獲的種子用于第二年種植,預計收成將比單獨種植雜交種減少8%,因此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應收集   (填“寬葉”、“窄葉”)植株上的種子,第二年播種后,在幼苗期選擇   (填“寬葉”、“窄葉”)植株栽種,才能保證產量不下降。
(3)玉米的矮花葉病,由玉米矮花葉病毒引起,苗期出現黃綠相間條紋狀葉,重病株不能結穗?褂衩装ㄈ~病(b)為隱性,現將純種寬葉不抗病玉米(AABB)與純種窄葉抗病玉米(aabb)進行雜交,得到F1。用F1測交,測交后代就有高產且抗矮花葉病的玉米植株,此植株的基因型是 ;如何選出此玉米植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1分)已知西瓜紅色瓤(R)對黃色瓤(r)為顯性。第一年將二倍體黃色瓤西瓜種子種下,發(fā)芽后用秋水仙素處理,得到四倍體西瓜植株;以該四倍體西瓜植株為母本,以二倍體純合紅色瓤西瓜為父本進行雜交,所結西瓜中有種子,第二年種下該種子得到三倍體植株,開花后授以二倍體西瓜的成熟花粉,即可結出無子西瓜。
(1)用秋水仙素進行染色體數目加倍時,秋水仙素發(fā)揮作用的細胞分裂時期是 ;用秋水仙素誘發(fā)基因突變時,突變最容易發(fā)生的細胞分裂時期是  期。
(2)在第一年,四倍體西瓜植株上結出的西瓜瓜瓤為 ,其中,瓜瓤細胞、西瓜子的胚細胞、種皮細胞的基因型分別為 、 和   。
(3)第二年對三倍體植株的花要授以普通西瓜成熟花粉,目的是 ,得到的無子西瓜瓜瓤為 ,瓜瓤細胞的基因型是   。
(4)三倍體植株所結西瓜中沒有種子,原因是  ,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細胞。
(5)同其他雜交育種相比,培育三倍體無子西瓜的種子,還依據的原理有( )
A.基因突變 B.基因重組
C.染色體變異 D.生長素能刺激子房發(fā)育成果實

2019級高一年級第一次聯考生物答案
1-5 CBDBB 5-10 CCACB 11-15 ABDBD 16-20 CCCBA
21-25 CBCBA 26-30 CBCDB
31.(10分)
(1)全保留復制 全保留復制 ①半保留復制 ②分散復制 (2)半保留復制
32.(11分)
(1)核膜、線粒體DNA (2)ATP、核糖核苷酸和酶
(3)細胞核、線粒體 (4)tRNA 蘇氨酸 三
(5)① 會 (6)前者為脫氧核糖,后者為核糖 RNA聚合酶
33.(13分)
Ⅰ.(1)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 交叉遺傳、隔代遺傳、男性得病率高于女性 
(2)1/60000 1/200 (3)Ⅲ-1 (4)①7.0、冖颍1 
Ⅱ.(1)4 AA、Aa、aa (2)窄葉 寬葉 (3)Aabb 將測交后代種子全部種下,在培養(yǎng)過
程中用矮花葉病毒進行篩選,在苗期選出正常寬葉植株
34.(11分)
(1)(有絲分裂)前期 間 (2)黃色 rrrr Rrr rrrr
(3)刺激子房發(fā)育成果實 紅色 Rrr (4)減數分裂時,染色體聯會紊亂
(5)C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1215359.html

相關閱讀:黃岡市紅安縣2019-2019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聯考生物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