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上)高一級期末考試歷 史出題:高一備課組 校對:高一備課組本試卷分基礎知識和能力提升兩部分,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另發(fā)的答題卷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的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第Ⅰ部分 基礎知識部分(本部分全部為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50分)1.《禮記》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世襲)以為禮!边@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禪讓制 ②世襲制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中國的漢字姓氏中,有許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國,與這種現象直接相關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縣制 D.三公九卿制3.西周實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廣建諸侯藩國 B.區(qū)分血緣親疏C.保證法律執(zhí)行 D.鞏固分封秩序4.下列對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統(tǒng)一是建立的前提 B.奉行皇權至上原則C.地方上實行郡縣制 D.延續(xù)了貴族分封制5.“夏、商、周、漢封建(封建在這里的含義是‘封邦建國’)而延(長久),秦(朝)郡邑而促(短促)”的說法之所以是錯誤的,原因A.沒有看到秦統(tǒng)一的歷史貢獻 B.認為秦不是封建社會C.把秦亡原因歸于郡縣制 D.沒有指出秦的暴政6.“秦始皇設職授官,從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開始,從另一面看卻是政治權力等級世襲的中止!敝兄沽恕罢螜嗔Φ燃壥酪u”的是A.分封制 B.皇帝制 C.察舉制 D.郡縣制7.公元前112年,漢武帝為祭宗廟,要封國的列侯獻酎金助祭,以所獻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為借口,廢列侯106人。這段材料說明了 A.漢武帝貪財暴虐 B.列侯獻酎金的金子有問題 C.漢武帝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D.漢武帝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8.唐太宗時期,假設國家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涉及到眾多機構,按制度規(guī)定其運作程序是 A.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工部 B.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C.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戶部 D.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工部9.有學者認為:“科舉考試的終結并不意味著其中合理因素與之俱亡。它所體現的許多有價值的觀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為人類共同的基本理念!笨婆e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公平競爭 B.以文治國 C.分科考試 D.學而優(yōu)則仕10.明初在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措施中,直接導致六部在中央機構中的權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 A.丞相的廢除 B.皇權的加強 C.廠衛(wèi)特務機構的設置 D.內閣的廢除11.內閣制度的創(chuàng)立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地方職能的健全 B.思想控制的加強 C.中國社會的進步 D.君主專制的強化12.我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①建立皇權絕對權威 ②皇權控制中央機構 ③削弱地方權力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13.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在《偉大的中國革命》一書中表達了這樣的觀點:“鴉片戰(zhàn)爭的發(fā)生意味著中國拒絕在外交平等和對等貿易的基礎上參加國際大家庭,結果導致英國使用武力!辟M正清的上述觀點A.揭示了鴉片戰(zhàn)爭的根源 B.抹殺了鴉片戰(zhàn)爭的實質C.肯定了中國抗擊英國侵略的正義性 D.從全球化的角度正確分析了鴉片戰(zhàn)爭的原因14.《南京條約》簽訂后,歐洲資產階級未能實現其向中國傾銷工業(yè)品的愿望,主要原因是A.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尚未打開 B.中國人民抵制洋貨C.列強爭奪中國市場的矛盾尖銳 D.封建自然經 濟對外國的商品入侵起一定的抵制作用15.早在1951年,周恩來總理曾指示“圓明園遺址要保留,地不要撥用了!北A魣A明園遺址,是因為它 ①是近代資本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 ②是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 ③具有熱愛世界和平的教育功能 ④標志著封建專制堡壘的土崩瓦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6.馬克思指出:“推動了大爆發(fā)(太平天國運動)的毫無疑問是英國的大炮”。這說明A.英軍入侵直接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 B.英國軍隊協助清軍剿殺太平天國運動C.太平天國運動受西方革命影響而爆發(fā) D.鴉片戰(zhàn)爭激化了近代中國的社會矛盾17.時代賦予太平天國運動以新的內容和意義,其中最能體現世界歷史發(fā)展潮流的是A.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雙重革命任務 B.它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zhàn)爭的最高峰C.提出了第一個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D.它是亞洲革命風暴的重要組成部分18.李大釗說:“太平天國禁了鴉片,卻采用了宗教;不建設民國,而建設天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边@段話主要是指太平天國A.沒有現實的革命目標 B.對西方列強侵略缺乏警覺C.缺乏科學理論指導 D.革命精神不徹底19.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背景有 ①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國為核心的擴張政策 ②日本爆發(fā)經濟危機,社會動蕩 ③朝鮮爆發(fā)東學黨起義 ④清政府進行軍事改革,編練新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0.李大釗曾寫道“圓明兩度昆明劫,鶴化千年未忍歸。一曲悲笳吹不盡,殘灰猶共晚煙飛!薄皟啥冉佟卑l(fā)生在 ①鴉片戰(zhàn)爭、诘诙硒f片戰(zhàn)爭 ③中日甲午戰(zhàn)爭 ④八國聯軍侵華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1.《辛丑條約》規(guī)定清政府必須拆毀北京到大沽之間的炮臺,外國列強的主要目的在于A.削弱中國的軍事力量 B.摧毀中國的反帝行動C.控制中國的京津地區(qū) D.干涉中國的內政外交22.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是 A.興中會 B.同盟會 C.光復會 D.共進會23.1912成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被稱為“一個美國式的共和國”,其主要原因是 A.實行三權分立的政體 B.完全與美國一樣的政治制度 C.廢除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D.確立了國民的權利與自由24.《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特別規(guī)定實行責任制內閣,這是為了A.體現三民主義原則 B .確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 C.維護共和制度 D.建立中華民國25.之所以說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義革命的開端,主要是因為 A.它發(fā)生在十月革命后B.它的發(fā)生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有關C.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 D.它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26.最近,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蔣介石1917年至1931年的日記,吸引了各國學者的關注。蔣介石在日記里可能涉及的事件是A.參加北伐戰(zhàn)爭 B.拒絕張楊兵諫 C.組織徐州會戰(zhàn) D.組織對紅軍第五次圍剿27.下列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說法,不符合歷史史實的是: A.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 B.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C.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奮斗目標28.下列屬于八七會議內容的是①清算陳獨秀右傾錯誤 ②確定開展土地革命方針 ③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的方針 ④決定發(fā)動南昌起義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9.“中國的革命,當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國從俄國的羈軛下解放出來,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xiāng)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边@條 “相反的道路”的實踐始于A.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B.南昌起義 C.創(chuàng)建井岡山根據地 D.八七會議30.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A.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B.是中共建立人民軍隊的開始C.是中共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D.確立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的總方針31.在抗日戰(zhàn)爭中有兩大戰(zhàn)場,即中國國民黨領導的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戰(zhàn)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敵后戰(zhàn)場。兩大戰(zhàn)場對抗戰(zhàn)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下列對兩個戰(zhàn)場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兩個戰(zhàn)場的作戰(zhàn)方式不同 B.敵后戰(zhàn)場在抗戰(zhàn)初期是主戰(zhàn)場 C.兩個戰(zhàn)場的地位隨著形勢的發(fā)展不斷變化 D.敵后戰(zhàn)場與正面戰(zhàn)場互為依存32.1942年國統(tǒng)區(qū)某報紙評論:“平時軍人開小差,一般人夸為精明干練,今日壯丁逃兵役,人人罵為冷血動物!边@主要反映了 A.民眾普遍的厭戰(zhàn)情緒 B.輿論對軍人的評價很低 C.民眾救亡意識的增強 D.輿論對濫抓壯丁的抗議33.抗日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是近代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下面對其表述正確的是 ①抗戰(zhàn)的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②全民族抗戰(zhàn)是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 ③敵后抗日根據地始終是抗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4.1945年8月,《大公報》報道毛澤東來到重慶的消息時稱:“愛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這是維系中國目前及未來歷史和人民幸福的一個喜訊。”這反映了“愛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國共雙方和平協商,創(chuàng)建新中國 B.國共雙方消除隔閡, 共同抗日 C.共產黨領導人民推翻國民黨的統(tǒng)治 D. 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合作建立新中國35.解放戰(zhàn)爭防御階段,蔣介石重點進攻的地區(qū)是 ①陜北解放區(qū) ②山東解放區(qū) ③中原解放區(qū) ④東北解放區(qū)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36.文獻紀錄片《走近毛澤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衛(wèi)員給毛澤東梳頭時拔下一根白發(fā),毛澤東打趣地說:“打了三個戰(zhàn)役,白了一根頭發(fā),值得!”這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A.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的重點進攻 B.實現了挺進中原地區(qū)的計劃C.取得了戰(zhàn)略性大決戰(zhàn)的勝利 D.攻克了中華民國的首都南京37.新中國成立時,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是 A.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B.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38.1954年12月,毛澤東在一次黨內外人士座談會上指出,政協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們不能把政協搞成國家權力機關。此話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頒布 B.社會主義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 D.中共八大召開39.下列關于1954年一屆人大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結束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B.共同綱領不再代替憲法C.劉少奇當選為國家主席D.是中國人民政治生活中進一步民主化的標志40.導致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根源是 A.錯誤地批判了吳晗的《海瑞罷官》 B.黨內長期以來的“左”傾錯誤指導 C.“兩個凡是”理論的影響 D.林彪反革命集團的形成41.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方針是在A.1954年一屆人大 B.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C.1982年中共十二大 D.1982年全國人大42.下列屬于新時期創(chuàng)新性重大舉措的是A.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國家領導體制B.逐步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C.堅持和加強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D.健全與發(fā)展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43.在“一國兩制”的構想中,最重要的原則是 A.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B.堅持共產黨領導 C.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D.堅持區(qū)別對待的原則44.我國之所以能運用“一國兩 制”的原則解決港澳問題,根本原因是A.英葡國家力量的削弱 B.綜合國力的提高C.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D.外交政策的成熟45.我國徹底結束了外國列強對中國領土占領的標志性事件是A.新中國 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澳門回歸祖國 D.香港回歸祖國46.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展外交活動的首要目標是 A.打破帝國主義封鎖 B.提高國際地位 C.同社會主義國家建交 D.制定外交原則47.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有色人種的首屆洲際大會”是 A.日內瓦會議 B.萬隆會議 C.第26屆聯合國大會 D.上海APEC會議48.1971年,喬冠華率中國代表團參知了第26屆聯大,在這次會議上,喬冠華開懷大笑,西方記者把喬冠華的笑描述為 “震碎了議會大廈的玻璃”。喬冠華開懷大笑是因為A.中國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中國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促成了會議的成功D.中國促成了五大常任理事國首腦的會晤 49.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形勢轉變的關鍵是 A.中蘇關系走向緩和 B.中美關系走向緩和 C.中日關系走向緩和 D.中越關系走向緩和50.20世紀80年代,中國調整對外政策的原因有:①中國領導總結了建國以來對外政策方面的經驗與教訓②十一屆三中全會已經將經濟 建設作為國家工作的重心 ③中國領導人認識到和平是發(fā)展的必要條件,發(fā)展是和平的根本保證 ④世界形勢的發(fā)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第Ⅱ部分 能力提升部分(本部分12題,其中51-60題共10題為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61-62題為,共30分;本部分總分50分。)51.下列各項對王位世襲制取代民主禪讓制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A.它違背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是一種歷史倒退 B.它順應歷史發(fā)展要求,是一種歷史進步 C.它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D.它與私有制經濟相適應52.清朝學者萬斯大說:“古之時,諸侯之嫡長子為世子,嗣為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類繁多,懼其散而無統(tǒng)也,因制為大宗小宗之法!辈牧险f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緣關系 B.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權力C.各級政權被一家一姓所掌握 D.宗法關系是維系政權的紐帶53.有位學者把17世紀40年代明朝崇禎帝和英國查理一世兩位君主的暴亡,視為兩個民族歷史的一個楔子——世界的天平開始失衡,西方的崛起、東方的沒落明顯加快。該學者觀察問題的依據是A.政權發(fā)生更替 B.社會形態(tài)轉變 C.國力對比變化 D.文化途徑迥異54.法國歷史學家亨利•高第說:“我并不認為這在當時是個好辦法。我們這樣做了,就使得中國人感覺到,我們才是真正的野蠻人。此外,對同胞無辜的血,我們也不應該向石頭尋仇。法國人與其英國同盟軍的分歧就在這一點上:搶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評價的歷史事件是A.英軍武力強占香港島 B.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C.日軍制造旅順大屠殺 D.德國強租膠州灣地區(qū)55.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人吳玉章說:“從前皇帝自稱為天子,如果有人說皇帝是強盜,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瘋子。孫中山就曾經是一個被人看作是瘋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擁護別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瘋子。”出現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B.帝國主義扶植袁世凱C.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 D.民主與科學在中國實現 56.陳獨秀認為,某歷史事件體現出來的特點是“對于社會國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動,加以制裁”,該事件是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五四運動 D.新文化運動57.南京見證了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滄桑與巨變。下列發(fā)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說法正確的是A.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標志中國幾千處來農民戰(zhàn)爭達到最高峰C.臨時政府成立及《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D.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標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完全勝利58.國民革命軍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在戰(zhàn)士不情愿換掉已經穿戴了多年的紅軍裝、五星帽而要換上青天白日帽徽時說:“這帽徽是白的,可我們的心永遠是紅的!同志們,為了救中國,暫時與紅軍帽告別吧!”他這樣說的主要目的是A.倡導國共合作,進行國民大革命 B.爭取黨內合作,保障抗戰(zhàn)勝利C.促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確保民族團結,共同對外 D.開辟正面戰(zhàn)場,徹底消滅日軍59.美國學者約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國大趨勢》一書中認為:“中國沒有以民主的名義使自己陷入政黨爭斗局面,而是以一黨體制實現現代化,發(fā)展出一種獨特的縱向民主,形成穩(wěn)定的關鍵!薄爸袊沒有陷入……政黨爭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國實行了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C.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國方略60.2015年2月,在巴西、德國、印度和日本謀求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問題上,各常任理事國態(tài)度不一,美國堅決反對德國“入!钡С秩毡;而中國則堅決反對日本“入!。四國“入!奔案鞒H卫硎聡牟煌瑧B(tài)度反映了①國家利益決定外交政策②意識形態(tài)決定國家關系 ③經濟地位影響政治地位④聯合國成為謀取利益的工具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1.(14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是人類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中華民族各個時期都有著自己的完整的政治體制,體現出了獨特的政治文明。圍繞這一主題,回答一下問題: (1)先秦時期有哪幾種有代表性的制度?(4分)
(2)秦王嬴政在統(tǒng)一六國后建立了一整套從中央到地方的管理制度。它由哪幾部分組成?(3分)
(3)中國從秦朝開始建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有哪些利弊?(4分)
(4)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共領導下建立起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由那幾個部分構成?(3分) 62.(16分)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華民族正常的發(fā)展被外國侵略者打斷,中華兒女為了民族獨立與富強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 (1)鴉片戰(zhàn)爭是近代中國遭受第一次外來侵略,其中簽署的《南京條約》有哪些內容?(4分)這場戰(zhàn)爭對中國影響如何?(1分) (2)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還是失?(1分)請說明理由(4分)
(3)解放戰(zhàn)爭以中共領導的中國人民最終取得勝利,也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其歷史意義有哪些?(6分)
高一歷史期末試題參考答案(13/01/17) 選擇題答案 AADDC DCBAA DBBDD DCCDD CBACC ADBCA BCAAB CDCCB BBCBC ABBBA ADBBA CCCBB
61. (1)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度(每點1分) (2)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縣制(每點1分)(3)利:有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民族團結、社會經濟發(fā)展、中華文明傳承等(答出1點給1分,滿分2分) 弊:決策帶有隨意性、官僚機構膨脹、影響行政效率、易滋生腐敗等(答出1點給1分,滿分2分) (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共領導下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每點1分,共3分。) 62. (1)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等5個沿海城市、英國進出口貨物的稅額,中國需與英國商定。(4分) 影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1分)(2)成(1分):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頒布《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答出2點給4分) 敗(1分):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中國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革命成果為袁世凱篡奪。(答出2點給4分) (3)①結束了中國近百年來屈辱的歷史,迎來了人們期盼的新中國;②具有世界意義,它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③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勝利(每點2分,共6分)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