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內容:物質的組成與分類
二、教學目標
理解混合物與純凈物、單質與化合物、金屬與非金屬、酸、堿、鹽和氧化物等概念;
概念的辨析及物質的分類
四、教學過程:
(一)物質的組成:
1、分子和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能獨立存在的微粒,它保持著這種物質的性質。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質量;分子間有一定距離;分子在不停地運動著;(變化是分子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結果),分子間存在分子間作用力(范德華力)和在一些分子間存在氫鍵。
(2)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固態(tài)時均為分子晶體)。如:干冰、水、硫酸等。
2、原子和原子構成的物質:
(1)原子是參加化學變化的最小微粒;瘜W反應的實質是原子間重新組合,是原子運動形態(tài)的變化。原子有一定的種類、大小和質量,由原子構成的物質,原子間有一定間隙,原子不停地運動著,原子間有一定的作用力。
(2)由原子構成的晶體,如金剛石、晶體硅等。
3、離子和由離子構成的物質: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絕大多數(shù)鹽類,強堿,低價金屬氧化物等都是由陽離子和陰離子構成的化合物。
注:離子和原子在結構和性質上均不相同。
對物質的組成進行樹狀分類:
SHAPE \* MERGEFORMAT
2、純凈物和混合物:
純凈物:由同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即由同種分子或微粒組成,有固定的組成和一定的性質。
混合物:由不同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即由不同種分子或微粒組成,無一定的組成,沒有固定的熔、沸點。
3、物質的性質和變化:
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如:三態(tài)變化、金屬導電、蒸餾和分餾、揮發(fā)和升華、吸附和鹽析、電泳、潮解、溶液及鹽的焰色反應、粉碎、凝聚等。
物理性質:不需要經過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如: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密度、硬度、熔沸點、溶解度、導電性等。
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物質在發(fā)生化學變化時,一般都伴隨著物理變化,但化學變化占優(yōu)勢。如:風化、老化、裂化、裂解、硝化、磺化、鈍化、酯化、皂化、水泥的硬化、硬水的軟化、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轉化等;脫水、脫氧、脫氫、脫硫等;干餾、燃燒、粉塵的爆炸等;電解、電鍍、原電池反應、電化學腐蝕等。
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如物質的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等。
4、常見無機物之間的反應關系:
①非金屬一般能與氫、氧化合生成氣態(tài)氫化物和氧化物,能與某些非金屬化合生成無氧酸鹽,有些非金屬能與水或堿溶液發(fā)生歧化反應,非金屬性強的物質可以把非金屬性弱的物質從其鹽(或酸)的水溶液中置換出來;
②大多數(shù)金屬能與氧氣等非金屬化合生成金屬氧化物或無氧酸鹽,除金、鉑外能與氧化性酸反應,較活潑金屬能與非氧化性酸反應生成H2,很活潑的金屬能與水作用,鋁等金屬還可以與強堿溶液反應產生H2;
③大多數(shù)酸性氧化物可與水作用生成相應的酸,能與堿反應生成相應的含氧酸鹽;
④大多數(shù)堿性氧化物能與酸性氧化物(或酸)作用生成鹽,有些堿性氧化物可溶于水生成相應的堿;
⑤某些物質具有兩性,如:鋁、氧化鋁、氫氧化鋁等既能與酸作用生成相應的鹽,又能與堿作用生成鹽。
5、常用化學用語:元素符號(核素)、離子符號、原子結構示意圖、電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等。理解并掌握上述化學用語的寫法及使用規(guī)則。
【典型例題】
例1、經分析,某物質只含有一種元素,則此物質
A、一定是單質 B、一定是純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純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答案:D
例2、請利用分類法把下列幾種物質進行分類,并畫出圖示:
CaCl2 Ca(NO3)2 KNO3 K2SO4 KCl
C、金屬氧化物一定是堿性氧化物 D、非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B
例4、下列有關物質分類的正確組合是
分類
組合
堿
酸
鹽
堿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純堿
鹽酸
重晶石
氧化鋁
二氧化碳
B
燒堿
硫酸
食鹽
氧化鎂
一氧化碳
C
苛性鉀
硝酸
小蘇打
過氧化鈉
二氧化硫
D
苛性鈉
醋酸
蘇打
氧化鈉
三氧化硫
選項
內 容 指 向
結論
純堿指Na2CO3是鹽,Al2O3是兩性氧化物
錯誤
CO不是酸性氧化物,屬于不成鹽氧化物
Na2O2不是堿性氧化物,屬于較復雜的氧化物
醋酸屬于有機酸,純堿指Na2CO3,它還有另一俗稱為蘇打
正確
答案:(1)必含乙元素的為:A、B;(2)單質乙必為非金屬,理由是發(fā)生歸中反應后生成了單質,說明乙存在負價;(3)單質乙可能為S,化合物B為H2S
【模擬】
1、農夫山泉水瓶上的部分說明文字,列出了該飲用水的理化指標。這里的鈣、鎂、鉀、鈉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單質 D、元素
2、下列符號能同時表示一個原子、一種元素和一種物質的是
A、O2 B、Zn C、N D、Ca2
3、下列家庭常用的調味品中,可視為純凈物的是
A、食鹽 B、食醋 C、白酒 D、白糖
4、下列關于物質分類的正確組合是
CH3OH
H2SO4
NaHCO3
Al2O3
NO2
NaOH
HCl
NaCl
Na2O
CO
CH3COOH
CaF2
Na2O2
SO2
KOH
HNO2
CaCO3
CaO
SO3
5、下列物質一定屬于混合物的是
A、固態(tài)物質 B、含多種元素的物質
C、液態(tài)物質 D、沒有顏色的溶液。
6、下列各組物質按化合物、單質、混合物的順序排列的是
A、燒堿、液態(tài)氧、碘酒 B、生石灰、熟石灰、白磷
C、干冰、銅、氯化氫 D、空氣、氮氣、膽礬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鹽的組成中一定含有金屬元素。
B、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單質。
C、同一化合物里同種元素的化合價一定相同。
D、金屬與酸反應一定產生氫氣。
8、Fe、CO、CuO、NaOH溶液、Na2CO3溶液、Ba(OH)2溶液、稀H2SO4七種物質,在常溫下兩種物質間能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有
A、4個 B、5個 C、6個 D、7個
9、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具有相同質子數(shù)的粒子都屬于同種元素。
B、含金屬元素的離子不一定都是陽離子。
C、鹽中都含金屬陽離子。
D、相對分子質量相同的物質一定是同種物質
10、第28屆國際地質大會提供的顯示,海底蘊藏著大量的天然化合物,俗稱“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種晶體,晶體中平均每46個水分子構建8 個籠,每個籠內可容納1個CH4分子或1個游離的H2O分子。若晶體中每8個籠有6個容納了CH4分子,另外2個籠被游離的H2O分子填充,則可燃冰的平均組成可表示為
A、3CH4?H2O B、CH4?3H2O C、CH4?6H2O D、CH4?8H2O
二、填空題
11、下列12種物質
⑴生石灰 ⑵ 銅綠 ⑶ 干冰 ⑷ Na2O2 ⑸ NO2 ⑹ SiO2 ⑺ Fe(OH)3膠體 ⑻ 煤 ⑼ 石灰水 ⑽ 小蘇打 ⑾ 汽油 ⑿ 酚醛樹脂
其中屬于混合物的是( )
屬于鹽類的是 ( )
屬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
屬于堿性氧化物的是( )
12、從H O Cu C Na Ca六種元素中,選擇適當?shù)脑亟M成符合下列要求的一組物質,并用化學式填空:
酸性氧化物( ),難溶于水的堿( ),可用來配制波爾多液的物質( ),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物質( ),可用來制取燒堿的鹽是( ),受熱后能產生三種氧化物的是( )
13、下表有三組物質,每組均有甲乙丙三種物質(酸堿鹽均為溶液)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甲
BaCl2
Fe
Cu(NO3)2
乙
Fe2O3
K2SO4
丙
Mg
MgCl2
(1)第三組中有一種物質能與第________組中的所有物質反應,這種物質是_________。
(2)不跟第一組所有物質發(fā)生反應的第二組中的物質,但能與第三組中所有物質發(fā)生反應,其化學方程式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常溫下A和B兩種氣體組成的混合氣體(A的分子量大于B的分子量),經分析混合氣體中只含有氮、氫兩種元素,而且不論A和B以何種比例混合,氮和氫的質量比總大于14/3。由此可確定A為 ,B為 ,其理由為 。若上述混合氣體中氮和氫的質量比為7:1,則在混合氣體中A和B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A在混合氣體中的體積分數(shù)為 。
15、由鉀和氧組成的某種離子晶體含鉀的質量分數(shù)是78/126,其陰離子只有過氧離子(O22-)和超氧離子(O2-)兩種。求在此晶體中,過氧離子和超氧離子的個數(shù)比為多少?
【試題答案】
6、A 7、B 8、C 9、B 10、D
11、其中屬于混合物的是((7)(8)(9)(11)(12))
屬于鹽類的是 ((2)(10))
屬于酸性氧化物的是((3)(6))
屬于堿性氧化物的是((1))
12、CO2 Cu(OH)2 Ca(OH)2 H2 Na2CO3 Cu2(OH)2CO3
13、(1)第一組 H2SO4
(2)2NaOH Cu(NO3)2=Cu(OH)2 2NaNO3
2NaOH H2SO4=Na2SO4 2H2O
2NaOH MgCl2=Mg(OH)2 2NaCl
14、A為N2,B為NH3,因為NH3分子中N與H的質量比=14:3,說明混合氣體必為NH3與N2的混合物,又因為A的相對分子質量大于B,故A為N2;1:4,20%
15、5:6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