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圖”是自然地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中學地理中的一個難點。同學們在應用這一部分知識解決問題時,往往感到玄不可測,不好下手。究其原因,一方面,課本上講得不太具體,推理活動也顯不足;另一方面 高中數(shù)學,很多同學只停留在對課本知識的簡單識記,沒有深入思考,沒有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仔細琢磨。因而我們在復習時要帶著慧眼,引導學生看出課本知識中更深層次的東西,把課本吃透,嚼出新東西,力爭做到深入淺出,消除同學們對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恐懼感。
一、回歸教材,慧眼尋寶
讓學生研究第21頁(人教版高一上冊)的日照圖。
重點研究A、B兩圖(如下,略有改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1.同一節(jié)氣,南北緯40°緯線上,晝夜時長有怎樣的關系?同一緯度(如北緯40°),在二至日,晝夜時長有怎樣的關系?
動手算一算。
40°N
40°S
晝長
夜長
冬至
9h9m
14m51h
14h51m
夏至
進一步提出問題:其它日期、緯度上也有這樣的對應關系嗎?為什么?
2.極點、極圈上正午太陽高度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的關系?為什么?
太陽射緯度
正午太陽高度
南極
南極圈
北極
北極圈
23°26′S
23°26′
46°52′=2×23°26′
極夜
0°
23°26′N
進一步提出問題:在其它日期又怎樣?極晝區(qū)其它緯度也是這樣的關系嗎?為什么?
3.A、B圖上極晝區(qū)正午太陽高度為何只標至極點?
提示:注意正午一詞。過極點還是正午嗎?
二、作圖破玄,讓學生動起手來
1.教師示范,學生作圖,教師指導,強調(diào)作圖要點。
2.變式圖研究
啟發(fā)學生從極地和直射點上空俯視。
圖一和圖二學生一般比較熟悉。特別啟發(fā)學生思考得出:圖三所示是晝半球;圓心即直射點;距離圓心相等的各點,太陽高度相等;圓周即晨昏線。
三、識圖求新,讓學生動起腦來
1.看點、識線、明角
不難發(fā)現(xiàn):
也不難發(fā)現(xiàn):
因為:某地正午太陽高度=90°-該地緯度與直射緯度之差
所以:HN=90°-(90°-r)=r HP=90°- (b-r)=90°-(90°-r-r)=2r
即:N點的正午太陽高度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相等,P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等于直射緯度的2倍。
總之,Z點即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決定了全球各地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
2.讓圖動起來
①地球自轉:Z自東向西,先后經(jīng)過直射緯線上每一點。
A先后經(jīng)歷:
完成晝夜更替(24小時),上午和下午等長,上半夜和下半夜等長。
太陽高度完成日變化:
啟發(fā)學生研究B點的晝夜更替過程。
②地球公轉:Z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南北往返,作回歸運動。各緯度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發(fā)生周年變化。
通過上述對地球運動進一步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
進一步讓學生思考:北極點周圍極晝擴大和極夜縮小的時期?
教師給出參考答案,學生訂正:
最后再回到上課開始發(fā)現(xiàn)的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這樣,以問題為主線,從尋找特殊問題入課,讓學生在探尋答案的過程中,逐層深入,總結出一般規(guī)律,真正做到了“溫故而知新”。在“迷宮似的探寶”活動中學生的求知欲被極大地調(diào)動起來,避免了知識簡單再現(xiàn)的枯燥,讓復習課變得饒有興味,無疑提高了復習的效益。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