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喜歡講道理的,有的教師已經患了嚴重的“講理職業(yè)病”。 遇到學生犯錯、不聽教導,有些任課教師會與學生頂牛,鬧僵,沒轍了立即向班主任告狀;而有些班主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無效之后,會怒不可遏立即向家長告狀。 這樣的做法不會帶來成功和快樂,只會帶來學生的怨言、樹立一個個的敵人,制造教育的悲劇。 有時候,任課教師教導學生,要他遵守紀律,要他好好學習,自以為十分有理,學生為什么不聽? 有時候,班主任向家長告狀,要求家長盡監(jiān)護人的責任,希望家校聯(lián)手,自以為十分有理,學生為什么極其反感? 當我們埋怨學生和家長素質底的同時,我們考慮過學生的感受嗎?我們耐心聽學生講過他不同于我們的道理嗎? 任課教師催學生交作業(yè),本意是督促他學習,天經地義,但是逼急了,學生說不定逃學、退學了;班主任給家長打電話,本意是尋求支持,合理合法,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分寸,說不定就有家長對孩子一陣暴風雨,孩子和家長從此對班主任都失去信心。 要做成功快樂的教師,需要認識: 前提假設3.有效果(比只是強調道理)更重要 我們常常會去爭執(zhí)誰對誰錯,陷在了問題中間忘記了自己真正的目標,其實: (1)只說做法有道理或者正確而不顧有沒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 (2)在多贏(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原則基礎上追求效果,比堅持什么是對的更有意義。 (3)說道理往往是把焦點放在"過去的事實"上,注重效果則容易把注意力放在現在和未來。 (4)任何計劃的設計都是為了效果,效果是所有行動的目的。 (5)有道理是由理性方面的標準來決定的。因為沒有兩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guī)條系統(tǒng)一樣,所以沒有兩個人的"道理"是一樣的。 (6)堅持道理,只不過是堅持一套不能放在另一個人身上的信念、價值觀和規(guī)條。要允許不同的人、不同價值觀和信念的人對問題看法的不一致。 (7)真正推動一個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邊,再加上理性方面的認同,效果才會出現,故此,有效果需要一個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鳴。 (8)沒有效果的道理,是背棄了信念和價值的規(guī)條,應該加以檢討。 (9)有效果和有道理往往可以并存,但必先由相信有這個可能的信念開始。 (10)只追求有道理但無效果的人生,難以有成功和快樂的體驗。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