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xùn)練
|
手機版
記憶力訓(xùn)練
記憶法
記憶術(shù)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xùn)練
思維導(dǎo)圖
學(xué)習(xí)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xué)
注意力訓(xùn)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xué)習(xí)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shù)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jīng)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小學(xué)
作文
詞語
句子
詩詞大全
唐詩三百首
全唐詩
古詩三百首
古詩大全
宋詞精選
全宋詞
元曲精選
經(jīng)典詩句
詩歌鑒賞
詩詞名句
辭賦精選
詩人大全
詩詞閱讀
古詩文閱讀
高中詩詞
初中詩歌
文言文閱讀
高中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
小學(xué)文言文
高中現(xiàn)代詩
現(xiàn)代詩
勵志詩歌
精品推薦:
記憶力培訓(xùn)
|
快速閱讀培訓(xùn)
|
速讀訓(xùn)練軟件
|
超右腦訓(xùn)練卡片
|
數(shù)字編碼卡
逍遙右腦
>
詩詞大全
>
辭賦精選
>
戰(zhàn)國.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并序》欣賞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辭賦精選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戰(zhàn)國.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并序》欣賞 來源:天下心 登徒子好色賦并序(正文)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歷齒,旁行踽僂下蔡。然此女登墻嫣然一笑,惑陽城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宋玉。玉曰:“體貌嫻麗,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辭宋玉曰:“玉為人體貌嫻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愿王勿與出入后宮。”王以登徒子之言問,所學(xué)於師也。至于好色,臣無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有說則止,無說則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迷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唇,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
是時,秦章華大夫在側(cè),因進而稱曰:“今夫守德。謂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窮巷宋玉盛稱鄰之女,以為美色。愚亂之邪,臣自以為之妾,焉足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試為寡人說之。”大夫曰:“唯唯。”
臣少曾遠游,周覽九土,足歷竊視。復(fù)稱詩曰:“寤春風(fēng)兮發(fā)鮮榮,潔齋俟兮惠音聲,贈我如此兮,不如無生。”因遷延而辭避。蓋徒以微辭流眄含光,體美容冶,不待飾裝。臣觀其美麗者,因稱詩曰:“遵大路兮攬子祛,贈以芳華辭甚妙。”于是處子恍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意密體疏,俯仰異觀五都。出咸陽,熙邯鄲,從容鄭、衛(wèi)、溱、洧之間。是時,向春之末,迎夏之陽,??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華色,含喜微笑,相感動,精神相依憑。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詩守禮,終不過差。故足稱也。
于是楚王稱善,宋玉遂不退。
譯文:
楚國大夫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說詩經(jīng)》古語,遵守禮儀,始終沒有超越規(guī)矩的差錯,所以也終于沒有什么越軌的舉動. 于是楚王同意說好,宋玉宋玉于是辯解道:“天下的美女,沒有誰比得上楚國女子,楚國女子之美麗者,又沒有誰能超過我那家鄉(xiāng)的美女,而我家鄉(xiāng)最美麗的姑娘還得數(shù)我鄰居?xùn)|家那位小姐。東家那位小姐,論身材,若增加一分則太高,減掉一分則太短;論其膚色,若涂上脂粉則嫌太白,施加朱紅又嫌太赤,真是生得恰到好處。她那眉毛有如翠鳥之羽毛,肌膚像白雪一般瑩潔,腰身纖細如裹上素帛,牙齒整齊有如一連串小貝,甜美地一笑,足可以使陽城和下蔡一帶的人們?yōu)橹曰蠛蛢A倒。這樣一位姿色絕倫的美女,趴在墻上窺視我三年,而我至今仍未答應(yīng)和她交往。登徒子卻不是這樣,他的妻子蓬頭垢面,耳朵攣縮,嘴唇外翻而牙齒參差不齊,彎腰駝背,走路一瘸一拐,又患有疥疾和痔瘡。這樣一位丑陋的婦女,登徒子卻與之頻繁行房,并且生有五個孩子。請大王明察,究竟誰是好色之徒呢?”
在那個時候,秦國的章華大夫在楚國,趁機對楚王進言說:"現(xiàn)在宋玉大肆宣揚他鄰居的小姐,把她作為美(人),而美色能使人亂性,產(chǎn)生邪念;臣自認為我自己老實遵守道德,我覺得還不如宋玉.并且楚國偏遠之地的女子,東臨之子,怎么能對大王說呢?如果說我眼光鄙陋,大家的確有目共睹,我便不敢說了."楚王說:"你嘗試著再對我說點."大夫說:"是.臣年少的時候曾經(jīng)出門遠游,足跡踏遍九州,足跡踏遍繁盛的城市.離開咸陽,在邯鄲游玩,在鄭衛(wèi)兩國的溱水和洧水邊逗留.當(dāng)時是接近春末,將有夏天溫暖的陽光,??鳥喈喈鳴叫,眾美女在桑間采桑葉.鄭、衛(wèi)郊野的美女美妙艷麗,光彩照人.體態(tài)曼妙,面容姣好.臣看她們里面美麗的人,稱引《詩經(jīng)宋玉的壞話,他說:“宋玉其人長得閑靜英俊,說話很有口才而言辭微妙,又很貪愛女色,希望大王不要讓他出入后宮之門。”楚王拿登徒子的話去質(zhì)問宋玉,宋玉說:“容貌俊美,這是上天所生;善于言詞辨說,是從老師那里學(xué)來的;至于貪愛女色,下臣則絕無此事。”楚王說:“你不貪愛女色確有道理可講嗎?有道理講就留下來,沒有理由可說便離去。”》里的話:'沿著大路與心上人攜手同行'.把她送給這芳華美女最妙了.那美人好像要來又沒有來,撩得人心煩意亂,恍忽不安. 盡管情意密切,但形跡卻又很疏遠.那美人的一舉一動都與眾不同;偷偷地看看她,心中不由欣喜微笑,她正含情脈脈,暗送秋波.于是我又稱引《詩經(jīng)》里的話:'萬物在春風(fēng)的吹拂下蘇醒過來,一派新鮮茂密.那美人心地純潔,莊重種持;正等待我惠贈佳音.似這樣不能與她結(jié)合,還不如死去。她引身后退,婉言辭謝.大概最終還是沒能找到打動她的
詩句
,只有憑借精神上支持相依靠著;真的很想親眼看看她的容顏,心里想著道德規(guī)范,男女之大防.口誦《就不離去了。
評點
“登徒子”,一向被作為好色之徒的代名詞。其實此賦中登徒子,說他是一個讒巧小人還可,說其好色,則有些令人啼笑皆非。賦中寫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詆毀離騷》“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推而廣之,目的是指斥嫉賢妒能的讒巧小人而已。同時,更是借章華大夫的“‘發(fā)乎情,止乎禮’來假以為辭,諷于淫也”(李善《文選》本賦注),曲折地表達諷諫楚王之意。 此賦寫了三種對待男女關(guān)系的態(tài)度:登徒子是女人即愛;宋玉宋玉好色,宋玉則以東家鄰女至美而其不動心為例說明他并不好色。又以登徒子妻其丑無比,登徒子卻和她生了五個孩子,反駁說登徒子才好色。作者描寫的登徒子妻豈止是丑,簡直令人惡心,而登徒子“悅之”,若好色如登徒子,可稱為“色盲”。其實,作者是根據(jù)《本人是矯情自高;秦章華大夫則好色而守德。作者以第二種自居,是為了反擊登徒子之流,實則作者贊同的是第三種,即發(fā)乎情止乎禮,這種態(tài)度近于人性而又合乎禮制是我國古代文人大夫?qū)Υ齼尚躁P(guān)系代表性的態(tài)度。和道學(xué)家或濫淫者比較,這確也是一種可取的態(tài)度。因此,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時有反映。 此賦極意刻劃形容,如:“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這種方法,繼承了前人,如《詩經(jīng)》:“手如柔夷,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只是此賦的描寫更細膩更極盡刻劃形容之能事。·衛(wèi)風(fēng)·碩人
宋玉
宋玉,戰(zhàn)國時鄢(今襄樊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后辭賦家,與唐勒、景差齊名。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fēng)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但后3篇有人懷疑不是他所作。所謂“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
典故
皆他而來。
戰(zhàn)國后期楚國辭賦作家。關(guān)于宋玉的生平,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記述極為簡略!俄n詩外傳》有"宋玉因其友而見楚相"之言。劉向《新序》則作"宋玉因其友以見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見察",同時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問于宋玉"的話。王逸在《楚辭章句》中則說他是屈原的弟子。晉代習(xí)鑿齒《襄陽耆舊傳》又說:"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總之,關(guān)于宋玉的生平,眾說紛紜,至難分曉。大體上說,宋玉當(dāng)生在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頗不得志。
宋玉的作品,最早據(jù)《漢書·藝文志》載,有16篇。現(xiàn)今相傳為他所作的,《九辯》、《招魂》兩篇,見于王逸《楚辭章句》;《風(fēng)賦》、《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問》 5篇,見于蕭統(tǒng)《文選》;《笛賦》、《大言賦》、《小言賦》、《諷賦》、《釣賦》、《舞賦》 6篇,見于章樵《古文苑》;《高唐對》、《微詠賦》、《郢中對》 3篇,見于明代劉節(jié)《廣文選》。但這些作品,真?zhèn)蜗嚯s,可信而無
異議的只有《九辯》一篇!墩谢辍奉H多爭議,一般認為是屈原所作。
其他如《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風(fēng)賦》等篇,
也有人認為不是宋玉所作,不過它們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還是相當(dāng)重要的。
宋玉的成就雖然難與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
詩歌
藝術(shù)的直接繼承者。在
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繪趨于細膩工致,抒情與寫景結(jié)合得自然貼切,
在楚辭與漢賦之間,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稱,可見宋
玉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
宋玉的身世
關(guān)于宋玉的生平事跡與藝術(shù)生涯,史料極少,而且互有?牾,真?zhèn)文。不過,我們還是應(yīng)當(dāng)從紛繁的亂絲中理出一點端緒,爭取比較正確地認識這位獨步一世的才士。
據(jù)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又,班固《漢書·藝文志》云:“宋玉賦十六篇,楚人,與唐勒并時,在屈原后也。”又,《漢書·地理志》曰:“始楚賢臣屈原被讒放流,作《離騷》諸賦以自傷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屬慕而述之,皆以顯名。”以上記述是比較可信的。此外,某些古代文獻,也有一些零星的記載,如:《韓詩外傳》(卷七)、《新序·雜事(第一)、(第五)》、《楚辭章句》(卷九)等。
綜合各方面比較可信的資料,我們可以基本上勾畫出宋玉小傳的輪廓:
宋玉,是晚于屈原的楚人,為屈原的后輩,與唐勒、景差同時,大約生于屈原沉江前后,死于楚亡之際。雖不是屈原的受業(yè)弟子,但他非常景仰屈原,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師承屈原的風(fēng)格,卻又自出機杼,另立門戶。“悲秋”,便是宋玉賦的特征之一。他是寒門素族的貧士,為了謀求出路和報效君國,曾經(jīng)離鄉(xiāng)背井遠適京都等地。幾經(jīng)周折,百般營求,當(dāng)過楚王左右的文學(xué)侍臣。雖然官卑職小,但憑著他那超群的才力,犀利的談片,也曾一度博得楚王的賞識。誰知宦海風(fēng)波,仕途崎嶇,他不為亂世所容,橫遭奸佞讒害,而昏君信讒易怒,終于被黜失職,落魄江湖,潦倒終生。他忠君愛國,始終希望得到楚王的信任,以施展懷抱。但是,君門九重,忠悃(kǔn)難申。他憂國憂民,憤世嫉俗,卻不能象屈原那樣冒死諫諍;只是以“溫柔敦厚”、“怨而不怒”的態(tài)度對待黑暗的現(xiàn)實與不幸的遭際。他托志芳潔,修身自好,寧肯窮處守高,也不同流合污以求顯榮。他是一位報國無門、懷才不遇、宦途失意的文士。
宋玉留下了哪些作品
宋玉究竟有哪些作品呢?這是自古至今難以質(zhì)證的問題。《漢書·藝文志》著錄宋玉賦十六篇,但篇目已不可考;而現(xiàn)存題為宋玉賦者則僅有十四篇:王逸《楚辭章句》載《九辯》、《招魂》,《文選》和《古文苑》等書還載有《風(fēng)賦》、《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問》等數(shù)篇,古今許多學(xué)者經(jīng)過研核鑒別,多認為《招魂》乃屈原所作,《九辯》為宋玉所作,其他均系后人偽托。現(xiàn)舉幾例:
一《文選》、《古文苑》等書所錄各篇散文賦的體式,并非楚辭體;而是西漢司馬相如所創(chuàng)制的那種散文賦體。這種體式不是宋玉所處的戰(zhàn)國時期所能產(chǎn)生的。所以,如果定要說它們是宋玉之作,那么,這位宋玉就不可能是戰(zhàn)國時期的楚人了。
二這些作品多為宋玉與楚王對話的形式,而在敘事行文中又常稱“楚王”、“楚襄王”,以常理揆(kuí)之,宋玉既是楚人,就不能在稱本國國君時冠一“楚”字,更不能在國君生前預(yù)稱其溢號。
三《笛賦》有言:“宋意將送荊卿于易水之上,得其雌焉。”如果認定宋玉主要
生活
年代為楚襄王時,而荊軻刺秦王則在楚王負芻元年,晚于襄王數(shù)十年,那么,荊軻的典故就決不會被幾十年前的宋玉所引用。退一步說,即使負芻元年宋玉尚存,也不會將同時的故事這樣寫進自己的作品中。
四這些作品多是明顯地以第三者口吻寫的。宋玉不應(yīng)在作品中直呼己名,如“宋玉、景差侍”、“問于宋玉曰”、“宋玉對曰”,等等。
五《高唐賦》述曰:“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浦”,顯系后人追記之詞。
六《高唐賦》、《神女賦》、《高唐對》共敘一事;《諷賦》、《登徒子好色賦》內(nèi)容相仿,文氣格調(diào)雷同。尤其《高唐對》一篇,文字與《高唐賦》首段基本一致,只將神女自述之言增益四句,實乃《高唐賦》首段的重錄。試問宋玉一人緣何重復(fù)制作同一題材之文章?
七《古文苑》成書較晚(相傳為唐人舊藏本,北宋孫洙得之于佛寺中,后經(jīng)南宋韓元吉、章樵厘訂注釋),而《笛賦》、《大言賦》、《小言賦》、《諷賦》、《釣賦》、《舞賦》卻首次被它所著錄。假令此等作品確系宋玉所撰,那么,去古未遠而且見聞廣博的劉向、王逸何以不將其收入《楚辭》?
八這些作品用的多非周秦古韻,而是漢代以后的音韻。
總之,這些作品可疑之處甚多,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列舉。在現(xiàn)傳宋玉的作品中,能考信證實的只有《九辯》一篇。現(xiàn)在我們準(zhǔn)備結(jié)合宋玉的時代、生平、思想談一談《九辯》。
《九辯》的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特色
“九辯”,本是古代樂調(diào)之名,在《離騷》、《天問》、《山海經(jīng)》中都曾提到它!冻o章句》云:“辯者,變也。”《周禮·大司樂》鄭注:“變,猶更也,樂成則更奏也。”又,王夫之《楚辭通釋》曰:“辯猶遍也,一闋謂之一遍。蓋亦效夏啟《九辯》之名,紹古體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詞激宕淋漓,異于風(fēng)雅,蓋楚聲也。”由此可知,“九辯”猶“九闋”,即由多數(shù)樂章組合起來的一種樂調(diào)。因此,總的來看,“九辯”在內(nèi)容上是有機的整體;分開來看,“辯”又是整個樂調(diào)的組成部分。
宋玉的《九辯》,是借古樂舊題來抒寫自己貧士失職、懷才不遇、老而無成、報國無路之憤慨的,內(nèi)容主要是悲秋、感遇、思君。這三者又互相交織、彼此滲透、融為一體。
《九辯》以飽蘸激情的筆觸首先描繪了肅殺凄涼的深秋景象:“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寥兮,天高而氣清。??兮,收潦而水清。”
“悲秋”二字,首標(biāo)其目,醒明本旨,奠定了作品的基調(diào),也象征著宋玉所處的時代。
《九辯》是宋玉進入老境后寫成的。他處于楚國日暮途窮之秋,昏君佞臣敗壞紀(jì)綱,賢人才士斥棄在野。楚王朝暴虐腐朽,燕雀處堂,文恬武嬉,對內(nèi)殘酷壓榨,魚肉人民;對外實行投降政策,喪權(quán)辱國。楚國形勢猶如西風(fēng)殘照,這對每一個具有愛國心的楚國人來說,都是可悲而怵目驚心的現(xiàn)實;更何況忠君愛國、頭腦清醒的宋玉呢?而貧士失職,顛躓(zhì)困頓,又使他有身世飄零之幽怨。在公私交迫、萬感縈懷之際,面對著西風(fēng)落葉,頓覺秋光易老,好景難再,喚起了悲涼凄愴之情。同時,他又看到紫燕辭歸,鴻雁南游,更勾起了異鄉(xiāng)飄泊的哀愁和懷才不遇的牢騷:“僭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愴恍??兮,去故而就新?矎[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
他離開故鄉(xiāng),本想換一個新天地,可是,一介貧士又遭失職的厄運,使他徹夜無眠,靜聽著秋蟲的哀鳴,喟嘆“時??(wèi)而過中兮,蹇淹留而無成”。大自然的清秋景色和個人身世、社會環(huán)境都是悲涼的,這位淪落天涯的
詩人
在蕭瑟的秋風(fēng)中只有憑吊自己伶仃無依的影子。觸景傷情,嘆老嗟卑,乃是自然流露的心聲。在第三章,又進一步描繪秋色秋聲如何強烈地摧折著詩人的肝腸。
他自分無力旋轉(zhuǎn)乾坤、匡時濟世、移風(fēng)易俗。雖然總想有所作為,但是無情的現(xiàn)實卻一次次地將他擊倒: “霜露慘凄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濟。霰雪?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將至。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與野草同死。愿自直而徑往兮,路壅絕而不通。……竊美申包胥之氣盛兮,恐時俗之不固。……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毀譽之昧昧!……生天地之若過兮,功不成而無效。”
在
人生
的重大關(guān)頭,他缺乏屈原那種剛毅無畏、正道直行、九死不悔的精神;而只有隱忍、哀傷、執(zhí)著而又無奈的悲天憫人。他不能挺身而出,頑強斗爭;而是潔身自好,窮處守高,獨善其身。他持守高潔,有可取的一面;但又有消極的一面。他自嘆自憐,無非糾纏著一個“我”字。這剪不斷的愁絲織就了沖不破的羅網(wǎng),使他這春秋已高的才士空余惆悵、彷徨、凄愴。
宋玉是忠君的,因而又是思君、怨君的: “悲憂窮戚兮獨處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繹。去鄉(xiāng)離家兮徠遠客,超逍遙兮今焉?專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其奈何!蓄怨兮積思,心煩?兮忘食事。愿一見兮道余意,君之心兮與余異。”
他以“美人”自況,由于人生偃蹇而郁悒悲愁,千里迢迢遠適異地,但是這飄萍飛絮何處才是歸宿?思君之誠,報國之忠,均難達于君聽。他的怨君,是由于忠君君不察、思君君不知而生的,所以他不恨、不怒。
宋玉所以失職見疏,是由于昏君之信讒,好人之誣陷。詩中將群小比作“猛犬”、“駑駘”、“鳧雁”、“浮云”;相反地把忠良之士比作“騏驥”、“鳳皇”、“明月”,表現(xiàn)了詩人鮮明的愛憎。但是他只罵佞臣,不罵昏君,這就反映了他愚弱妥協(xié)的一面。
冷酷無情的現(xiàn)實使他萬念俱灰,他自忖已臨絕境,再也沒有報效君國的機會了。于是想乞身致仕,并且又浮想聯(lián)翩,神游云天。他展開想象的雙翼,飛升天際,有眾多的神靈為伴,駕著白霓,飄游于群星之間,云旗飄揚,雷師、風(fēng)神前呼后擁,迤邐而行,好不神氣!他原以為就此超塵遺世,掙脫了黑暗悲涼的現(xiàn)實?墒,他那隱潛五內(nèi)的忠魂未泯,在得意揚揚之時,卻又樂極生悲,從邈邈云天突然跌入可怕的現(xiàn)實之中。在詩篇的末尾,詩人又一次執(zhí)著地剖白心跡: “計專專之不可化兮,愿遂推而為臧。賴皇天之厚德兮,還及君之無恙。”
這位末路顛踣(bó)的文士,最后還是不忘其君,呼告皇天匡正君王,保佑君王。這種“怨而不怒”的態(tài)度,正表現(xiàn)了他的“愚忠”。然而,他的先輩師表屈原卻迥乎不同,不但長期跟昏君佞臣進行斗爭,并且在為國自殞之際,竟然直斥昏君:“不畢辭而赴淵兮,惜壅君之不識!”屈原就不是“愚忠”。
《九辯》在內(nèi)容與形式上承襲了屈賦的流風(fēng)余韻,但又具有鮮明的個性與獨創(chuàng)的藝術(shù)特色。
《九辯》在一、三、七章集中地描繪了秋色秋聲秋意,這一派悲涼、肅殺、凄切的自然景象,正是詩人最關(guān)情、最著痛癢處。外界之物色與心中之至情相感相生,化為“悲秋”的藝術(shù)境界。它既是自然之境,又是心靈之境,同時象征著社會環(huán)境。“意中有景,景中有意”,寄托著這位敏感的詩人的真性情、大悲辛。秋風(fēng)蕭瑟,天高氣清,草木零落,北雁南征,秋蟲哀吟,寒蟬息聲,長夜寂寂,殘月朦朧:這等境界,必然地使落魄的詩人由大自然的暮秋聯(lián)想到人生的暮秋,頓生“搖落”之悲,感物詠志,自喟“春秋日高”、“老而無成”。這是十分自然而率真的流露。本來,宋玉滿懷淪落之情,所以在吟詠凝慮之間,緣情寫景,觸景生情,是有觸媒和種子的。“景生情,情生景”,互相感蕩,互相催化,進一步升華、結(jié)晶、萌芽。此情此景也是有強烈的互相交叉的可染性的。詩人帶著濃重的感傷情緒體味這秋色秋聲秋意,就使這自然景象也染上了凄惋的感情色彩,落葉、衰草、寒蟬、秋蟲,宛如詩人自己的化身,好象種種自然物色都是“悲秋”的。同時,這些染上愁意的自然物色又反轉(zhuǎn)來刺激人的感官,叩響人的心弦,使人倍覺神傷。好象大自然展現(xiàn)在愁人面前的秋色特濃、秋聲特悲、秋意特深。好象造物主故意折磨愁人。這就達到了“物我兩忘,物我同一”。然后,詩人又通過這凝鑄的含情之景與含景之情,把自己的心聲傳染給人們,引起別人情感上的共鳴。宋玉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第一個以“悲秋”名世的詩人,在他之后,歷代許多“悲秋”的騷人墨客大多是受了他的感召的。往昔流行的“春女怨,秋士悲”之習(xí)語,恐怕跟宋玉也有點淵源吧。
宋玉賦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是婉麗清新、纏綿悱側(cè)、低回欲絕的,他的作品是情信而辭巧的,以宛曲之文抒隱微之情,是有自己的性情面目的。同時,因為宋玉服膺屈子,所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有模仿或襲用屈賦句意、詞意之處,時露斧鑿痕,這便是宋玉作品的白璧之瑕了。
雖然流傳下來的宋玉作品不多,但是影響至巨。后世有些私淑宋玉者,曾偽托或仿制了許多篇賦;但更多的追隨者并非一味模仿,而是學(xué)習(xí)宋玉作品的精髓,創(chuàng)造自己的風(fēng)格(如李白、杜甫、李賀等)。兩千年來,宋玉還是有知音的。不過,古今有些論者往往私于輕重,偏于憎愛,對宋玉的評判有欠公正。我們則應(yīng)力求運用
歷史
唯物主義的觀點與方法,實事求是地去研究宋玉,避免愛而忘丑,憎而遺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cifu/599426.html
相關(guān)閱讀:
先秦?荀子《賦篇第二十六》
赤壁賦翻譯
逐貧賦
唐?許敬宗《麥秋賦應(yīng)詔》
《李夫人賦》【賞析】注解+譯文
上一篇:
唐朝王履貞《辟雍賦》《冰池照寒月賦》《國子丞廳連理樹賦》《太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guān)主題
游虞山記翻譯
明?金幼孜《玉笥山賦》
唐朝張莒《紫宸殿前櫻桃樹賦》《放籠鷹賦》《白鷹賦》《西掖瑞柳
龔自珍《猛憶》賞析
唐朝張馀慶《竹宮望拜神光賦》《祀後土賦》《青玉案賦》
辭賦精選之過云木冰記原文與翻譯
永州八記
漢?班昭《大雀賦》
唐朝張時敏《登鳳凰臺賦》
漢?揚雄《甘泉?》
推薦閱讀
唐朝李蒙《耕田賦》《娥女泉賦》《上林白
唐朝李蒙《耕田賦》《娥女泉賦》《上林白鹿賦》《南有嘉魚賦》 來源:天山客 李蒙 蒙,開元……
先秦?宋玉《風(fēng)賦》
先秦?宋玉《風(fēng)賦》 來源:丁文龍 原文: 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fēng)颯然而至……
唐?溫庭筠《再生檜賦》
唐?溫庭筠《再生檜賦》 來源:丁文龍 原文: 檜(gu)有再生之瑞,天符圣運之興。挺松身而……
辭賦精選之滄浪亭記
滄浪亭記 朝代:明代 作者:歸有光 原文: 浮圖文瑛居大云庵,環(huán)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
唐朝上官遜《松柏有心賦》
唐朝上官遜《松柏有心賦》 來源:天山客 上官遜 ○松柏有心賦(以君子得禮,歲寒不變?yōu)轫崳?/li>
相關(guān)閱讀
南朝?江淹《麗色賦》
明?湯顯祖《匡山???有序》
宋?歐陽修《???子??有序》
先秦?屈原《九歌?少司命》
唐朝李子仞《傷斃犬賦》《馴猿賦》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jié)選) 原文】翻譯 賞析
辭賦精選之劍閣銘
《為中國夢傳遞正能量??中辭?望雅安詩賦
雕賦--杜甫作
唐?王勃《春思賦?并序》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