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闕題二首?其一》(作者-王維)唐詩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闕題二首·其一》的作者是王維,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28卷第66首。這首小詩描繪初冬時節(jié)山中景色。


【原文】


  闕題二首·其一


  作者:唐·王維


荊?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注釋】

①蘇軾《書摩潔藍田煙雨圖》云:“詩曰:‘藍溪白石出,玉山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此摩詰之詩也。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補摩詰之遺。’”(《東坡題跋》卷五)又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四錄此詩第一首,作“王維摩詰《山中》詩”;錄此詩第二首,作“舒王《百家夜休》”。按:舒王即王安石。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七0有《離升州作二首》,《百家夜休》即其第一首。由此可知,《闕題二首》其二非王維所作。

②荊溪:即長水,又名荊谷水,源出陜西藍田縣西北,經長安縣東南入灞水。參見《水經注·渭水》、《長安志》卷一六。

③元:原。


【賞析】

  此詩以詩人山行時所見所感,描繪了初冬時節(jié)的山中景色。“荊溪”發(fā)源于秦嶺山中,流至長安東北匯入灞水。詩人的別墅也在秦嶺山中,此詩所寫應是其別墅周邊的一段景色。首句寫山中溪流:荊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淺,因溪水沖刷而泛白的石頭星星點點地露出水面。次句寫山中紅葉:天氣業(yè)已寒冷,但山林間仍點綴著稀疏的紅葉。從天寒而紅葉猶未盡落,表明天氣是初冬時節(jié)。在以上兩句詩中,詩人以“白石出”與“紅葉稀”概括而形象地向讀者展示了初冬山中景色的顯著特征。不過詩人接著就在第三、四句詩中告訴人們,上述景象并不是此時山景的全貌,此時山景的基本面貌,乃是由眾多蒼松翠柏等終年長青的樹木構成的充滿生命力的“空翠”,即一望無際的空明的翠綠色。詩人行走在山間小路上,周身被空明的翠綠所包圍,山林間的空氣本就濕潤,而空明的翠色則仿佛已化作綠水灑落下來似的,雖然未曾下雨,卻不由產生了衣裳被淋濕的感覺。在此,詩人通過一個似幻似真的“濕”字,巧妙地顯示出山中“空翠”色彩的濃烈。

  在這首小詩中,詩人選擇白石散露的小溪,山林間稀疏點綴的紅葉和一望無際的翠綠色,用一條山徑和一位行人把它們聯(lián)接起來,構就了一幅色彩斑斕的山中初冬風景畫。這幅優(yōu)美的風景畫極具冬的情韻,卻無冬的肅殺,而仍是充滿著生命的活力。

  這首小詩描繪初冬時節(jié)山中景色。

  首句寫山中溪水。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水,源出陜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這里寫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著溪流,山行時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與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淺,山溪變成涓涓細流,露出磷磷白石,顯得特別清淺可愛。由于抓住了冬寒時山溪的主要特征,讀者不但可以想見它清澄瑩澈的顏色,蜿蜒穿行的形狀,甚至仿佛可以聽到它潺潺流淌的聲音。

  次句寫山中紅葉。絢爛的霜葉紅樹,本是秋山的特點。入冬天寒,紅葉變得稀少了;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對王維這樣一位對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詩人兼畫家來說,在一片濃翠的山色背景上(這從下兩句可以看出),這里那里點綴著的幾片紅葉,有時反倒更為顯眼。它們或許會引起詩人對剛剛逝去的絢爛秋色的遐想呢。所以,這里的“紅葉稀”,并不給人以蕭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對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連。

  如果說前兩句所描繪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兩個局部,那么后兩句所展示的卻是它的全貌。盡管冬令天寒,但整個秦嶺山中,仍是蒼松翠柏,蓊郁青蔥,山路就穿行在無邊的濃翠之中。蒼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體那樣可以觸摸得到,所以說“空翠”。“空翠”自然不會“濕衣”,但它是那樣的濃,濃得幾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濃得幾乎使整個空氣里都充滿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籠罩在一片翠霧之中,整個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潤,而微微感覺到一種細雨濕衣似的涼意,所以盡管“山路元無雨”,卻自然感到“空翠濕人衣”了。這是視覺、觸覺、感覺的復雜作用所產生的一種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種心靈上的快感。“空”字和“濕”字的矛盾,也就在這種心靈上的快感中統(tǒng)一起來了。

  張旭的《山中留客》說:“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沾衣”是實寫,展示了云封霧鎖的深山另一種美的境界;王維這首《山中》的“濕衣”卻是幻覺和錯覺,抒寫了濃翠的山色給人的詩意感受。同樣寫山中景物,同樣寫到了沾衣,卻同工異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藝術是永遠不會重復的。

  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鮮艷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爛鮮明,富于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和作者某些專寫靜謐境界而不免帶有清冷虛無色彩的小詩比較,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與美學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作者介紹】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mó jié) ,人稱詩佛 ,名字合之為維摩詰,維摩詰乃是佛教中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意譯以潔凈、沒有染污而著稱的人?梢娡蹙S的名字中已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他的詩句被蘇軾稱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確實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著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 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的王維的詩全集欄目。(http://)

  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為“王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gushi/1272805.html

相關閱讀:海人謠
《潼關使院懷王七季友》(作者-岑參)唐詩賞析
春雪
春閨思·裊裊城邊柳
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