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李甘詩》的作者是杜牧,被選入《全唐詩》的第520卷。
【原文】
李甘詩
作者:唐·杜牧
太和八九年,訓注極?虎。
潛身九地底,轉上青天去。
四海鏡清澄,千官云片縷。
公私各閑暇,追游日相伍。
豈知禍亂根,枝葉潛滋莽。
九年夏四月,天誡若言語。
烈風駕地震,獰雷驅猛雨。
夜于正殿階,拔去千年樹。
吾君不省覺,二兇日威武。
操持北斗柄,開閉天門路。
森森明庭士,縮縮循墻鼠。
平生負奇節(jié),一旦如奴虜。
指名為錮黨,狀跡誰告訴。
喜無李杜誅,敢憚髡鉗苦。
時當秋夜月,日值曰庚午。
喧喧皆傳言,明晨相登注。
予時與和鼎,官班各持斧。
和鼎顧予言,我死知處所。
當庭裂詔書,退立須鼎俎。
君門曉日開,赭案橫霞布。
儼雅千官容,勃郁吾累怒。
適屬命?將,昨之傳者誤。
明日詔書下,謫斥南荒去。
夜登青泥坂,墜車傷左股。
病妻尚在床,稚子初離乳。
幽蘭思楚澤,恨水啼湘渚。
??三閭魂,悠悠一千古。
其冬二兇敗,渙汗開湯罟。
賢者須喪亡,讒人尚堆堵。
予于后四年,諫官事明主。
常欲雪幽冤,于時一裨補。
拜章豈艱難,膽薄多憂懼。
如何干斗氣,竟作炎荒土。
題此涕滋筆,以代投湘賦。
【注釋】
1、李甘:人名,字和鼎。這首詩作于開成四年(839)。詳見繆鉞《杜牧年譜》。
2、大和:唐文宗年號。
3、訓注:李訓、鄭注,唐文宗時權臣。見《舊唐書》卷一六九、《新唐書》卷一七九本傳。?虎:咆哮的老虎。
4、莽:全詩校:“一作茂。”
5、九年:指大和九年((835)。
6、階:全詩校:“一作衙。”
7、北斗柄:比喻朝廷政權。
8、森森:眾多的樣子。
9、循墻鼠:順著墻腳走的老鼠,比喻朝官之膽怯畏縮。
10、奇:全詩校:“一作名。”
11、錮:全詩校:“一作鉤。”錮黨:即相牽引為朋黨。
12、狀:全詩校:“一作錮。”誰:全詩校:“一作難。”
13、李杜:指東漢李固、杜喬,均因反對權臣梁冀而被殺。牽連士人甚多,史稱“黨錮之禍”!逗鬂h書》卷六三有傳。
14、髡鉗:一種剃去頭發(fā)而以鐵圈束頸的刑罰。
15、秋夜:全詩校:“一作仲秋。”
16、庚午:指大和九年(835)七月庚午,即七月二十七日。
17、相登注:將任命鄭注為宰相。
18、持斧:謂在御史臺任職。漢代“繡衣御史暴勝之使(王沂)持斧逐捕盜賊。事見《后漢書·王沂傳》。時李甘任侍御史,杜牧任監(jiān)察御史。
19、知:全詩校:“一作有。”
20、《舊唐書·李甘傳》載,鄭注求入中書為相。甘唱于朝曰:“宰相者,代天理物,先德望而后文藝。注乃何人,敢茲叨竊?白麻若出,吾必壞之。”
21、須鼎俎:等待處罰。鼎俎,烹調用鍋及割牲肉用之砧板。
22、儼雅:莊重恭敬的樣子。
23、勃郁:風回旋貌。此形容怒氣之盛。
24、?:?州,州治在今陜西省富縣。?將:謂?坊節(jié)度使趙儋。
25、南荒:指封州,州治在今廣東封川。據《舊唐書》本傳,李甘因反對李訓、鄭注,貶封州司馬。
26、青泥:唐藍田縣曉柳城,俗謂之青泥城。參見《元和郡縣圖志)卷一。
27、《史記·屈原列傳》載,屈原被放逐“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其《離騷》有:“結幽蘭而延佇”句。
28、湘渚:湘江邊。屈原自沉于汨羅,故云“恨水啼湘渚”。
29、??:心神不定貌。三閭:指三閭大夫屈原。
30、二兇:指李訓、鄭注。大和九年(835)十一月,李訓、鄭注詐言金吾仗舍石榴樹有甘露,請?zhí)莆淖谟^看,想借此誅除宦官。事敗,兩人與宰相王涯、賈?、舒元輿等人均被殺。事見《舊唐書·文宗紀》。
31、渙汗:指大赦詔書。(易·渙》:“渙汗其大號。”疏謂人遇險?則汗出,惟王能出號令以散險隨。罟:羅網。據《史記·殷本紀》載,商湯見野外張網四面以捕禽獸,“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
32、須:雖。
33、諫官句:此指任左補閥。杜牧于開成四年(839)任此職。
34、懼:全詩校:“一作阻。”
35、干斗氣:上沖牛斗的壯志。干,全詩校:“一作牛。”
36、竟作句:指李甘貶死于封州。
37、投湘賦:賈誼哀屈原之不幸,過湘水時曾作賦以吊。事見《史記·賈生列傳》。
【作者介紹】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的杜牧的詩全集欄目。(http://)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過華清宮》等。杜牧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 他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度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其七絕尤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牧之有抱負,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詡。工行、草書!缎蜁V》云:“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臺集》稱:“余所見顏、柳以后,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韻”。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稄埡煤迷姟,行草墨跡,系太和八年(834)32歲時所書。帖為麻箋,縱28.2厘米,橫162厘米,46行,總322 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真跡現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樸實無華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曾經宋直和分府、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清梁清標、乾隆、嘉慶、宣統(tǒng)內府及張伯駒收藏。曾著錄于《宣和書譜》、《容臺集》、《平生壯觀》、《大觀錄》等。杜牧由于以詩稱著,故其書名為詩名所掩蓋。此書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