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手機版
記憶力訓練
記憶法
記憶術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練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
注意力訓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習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jīng)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小學
作文
詞語
句子
詩詞大全
唐詩三百首
全唐詩
古詩三百首
古詩大全
宋詞精選
全宋詞
元曲精選
經(jīng)典詩句
詩歌鑒賞
詩詞名句
辭賦精選
詩人大全
詩詞閱讀
古詩文閱讀
高中詩詞
初中詩歌
文言文閱讀
高中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
小學文言文
高中現(xiàn)代詩
現(xiàn)代詩
勵志詩歌
精品推薦:
逍遙右腦
>
詩詞大全
>
古詩三百首
>
《題西林壁》譯文注釋_《題西林壁》點評_蘇軾的詩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三百首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注釋
西林:即廬山西林寺。
緣:因為。
此山:指的是廬山。
側:側面。
各不同:不相同。
題:書寫;題寫
登:攀
直譯
從正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從側面看廬山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xiàn)各種不同的樣子。人不清楚廬山本來的面目,只因為自己在廬山中。說明了一個道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簡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jīng)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fā)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tài)的廬山風景。
后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
哲理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
詩人
不是抽象地發(fā)議論,而是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在眾多的歌詠廬山的作品中,蘇軾的西林寺題壁詩與李白《望廬山瀑布》同樣著名。但兩首詩的藝術構思卻大不一樣:李白通過香爐峰瀑布一處景色的描寫,烘托廬山的磅礴氣勢,激發(fā)人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蘇軾則沒有描寫具體景特,而是概括抒寫瀏覽廬山的總印象,從中揭發(fā)一種
生活
哲理來啟發(fā)讀者的思考和領悟。這首絕句的長處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面對雄偉壯麗的廬山,詩人不勝感嘆地說:從正面看廬山,它是一道橫長的山嶺;從側面看廬山,它是一座高聳的山峰。你再從不同距離、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現(xiàn)在你眼前的廬山,都是各種互不相同的形象。我們?yōu)槭裁床荒艽_切完整地把握廬山的真實面貌呢?只因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緣故啊。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難道詩人所說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廬山一座山嗎?普天下山山嶺嶺,哪一座不是看山角度不同,山勢互不一樣?
宇宙
間事事物物,又何嘗不是立腳之點有別,觀察結果各殊呢!對于一切事情,如果隱在它的圈子里面,就會不見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觀地研究它的各個方面,才能取得正確的認識。這就是一句格言所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詩寫得巧妙別致,深入淺出,充滿
智慧
,我們讀過以后,仿佛自己也聰明了一些。
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元豐七年(1084)春末夏初,蘇軾暢游廬山十余日,被廬山雄奇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揮毫寫下十余首贊美廬山的詩,這是其中的一首。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tài)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郁郁蔥蔥連環(huán)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云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中不相同。后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tài)。這兩句充滿了意味深長的哲理,并成為人們廣為傳誦的警句。
位于江西省北部,聳立于長江南岸、鄱陽湖之濱的廬山,自古有“匡廬奇秀甲天下 ”的美稱。這里不僅岡巒環(huán)列,山峰多達九十余座,而且長年云霧繚繞,煙雨彌漫。她那瞬息萬變、瑰麗奇迷的山色,為歷代文人騷客謳歌不已。唐朝詩人錢起這樣寫道:
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
只疑云霧里,猶有六朝僧。
廬山的風雨云霧使詩人感到驚異駭怪。廬山如此神奇莫測,似乎在于云煙霧靄的作用。然而北宋大詩人蘇軾卻以他獨特的感受,翻出新的意境,這便是膾炙人口的《題西林壁》。這首詩,是蘇軾在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與友人參寥同游廬山的西林寺時的作品。其實,十幾天前他剛入廬山的時候,曾寫過一首五言小詩:“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彼茱L趣地說,第一次見到廬山,好象遇到一位高傲的陌生人;要想和他混熟,今后就得常來常往。于是他 “往來山南北十余日”最后寫出這篇歌詠廬山的名篇。
在這里,詩人透過云霧的迷紗打算直接體認廬山本體。你看,他從橫里看觀察,所得到的印象是道道山嶺;再從側面端詳,則是座座奇峰。無論是從遠處望,近處看,還是高處俯視,低處仰觀,所見景象全然不同。然而蘇軾并沒有象其他詩人那樣僅僅止于驚嘆和迷惘,而是進一步地思索:人們所看到的萬千異態(tài)畢竟是局部景致,而并非廬山的本來面目。原因就在于游人未能超然廬山之外統(tǒng)觀全貌,一味山間留連,“見木不見林”,自然難見其本象。
結尾二句,奇思妙發(fā),整個意境渾然托出,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回味經(jīng)驗、馳騁想象的空間。難道僅僅是游歷山水才有這種理性認識嗎?小而言之,我們研討某個問題時,不是也有因為鉆牛角尖而陷入困境的嗎?我們從事某項工作時,不是有時也由于糾纏一些枝節(jié)而難以自拔嗎?大而言之,人們在認識客觀世界時,不是常常也有限于某一局部或某一方面的偏見而未能著眼于全局,把握不住客觀事物本質嗎?…… 這一切不都是由于當事者“身在此山中”,因而“不得廬山真面目”的結果嗎?這種種
人生
境遇與游人看山不得其法何其相似!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首小詩激起人們多少回味和深思!所以,《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由于這種認識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所以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啟人心智。因此,這首小詩格外來得含蓄蘊藉,思致渺遠,使人百讀不厭。
這首詩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卻異常淺顯。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蘇軾寫詩,全無雕琢習氣。詩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種質樸無華、條暢流利的語言表現(xiàn)一種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這意境又是不時閃爍著熒熒的哲理之光。從這首詩來看,語言的表述是簡明的,而其內涵卻是豐富的。也就是說,詩語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高度統(tǒng)一。詩人在四句詩中,概括地描繪了廬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時又準確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領的道理。鮮明的感性與明晰的理性交織一起,互為因果,詩的形象因此升華為理性王國里的典型,這就是人們?yōu)槭裁辞О俅蔚陌押髢删洚斪髡芾淼木涞脑颉?br /> 如果說宋以前的
詩歌
傳統(tǒng)是以言志、言情為特點的話,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蘇軾,則出現(xiàn)了以言理為特色的新詩風。這種詩風是宋人在
唐詩
之后另辟的一條蹊徑,用蘇軾的話來說,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這類詩的特點是:語淺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題西林壁》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gushi300/1149641.html
相關閱讀:
落花?連理枝頭花正開
《迢迢牽牛星》 注釋 翻譯 賞析
宿甘露寺僧舍賞析_曾公亮的詩
對酒賞析_秋瑾的詩
《嫦娥》譯文注釋_《嫦娥》點評_李商隱的詩詞
上一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譯文注釋_《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點評_王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主題
伐檀
春日賞析_晁沖之的詩
擬行路難?其六
王孫游?綠草蔓如絲
柳枝詞·清江一曲柳千條
古詩《采薇(節(jié)選)》原文賞析
詠柳賞析_曾鞏的詩
疊題烏江亭賞析_王安石的詩
春暮·門外無人問落花
春居雜興
推薦閱讀
城南·雨過橫塘水滿堤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翻譯 春雨迅猛,池塘水……
柳賞析_寇準的詩
曉帶輕煙間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長條別有風流處,密映錢塘蘇小家。 譯文 杏花在細細的如……
七哀詩
西京亂無象①,豺虎方遘患②。 復棄中國去③,委身適荊蠻④。 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⑤。 ……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賞析_陸游的詩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注釋 詩題意思:秋天……
隴頭歌辭
其一 隴頭流水,流離山下。 念吾一身,飄然曠野。其二 朝發(fā)欣城,暮宿隴頭。 寒不能語,舌……
相關閱讀
《七步詩》譯文注釋_《七步詩》點評_曹植
詩經(jīng) 七月
獄中贈鄒容
《雨霖鈴?寒蟬凄切》譯文注釋_《雨霖鈴?
病牛
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賞析_紀昀的詩
竹石賞析_鄭燮的詩
歸園田居其一 賞析
《擬今日良宴會詩》譯文注釋_《擬今日良
七步詩賞析_曹植的詩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