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玉樓春》歐陽修詞作鑒賞(西湖南北煙波)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宋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玉樓春·西湖南北煙波闊》是北宋學者歐陽修的詞作品。歐公此首《玉樓春》,寫的是歌舞酒宴的傳統(tǒng)題材,通篇體現(xiàn)了一種藝術美感。

【原文】

玉樓春

西湖南北煙波闊①,風里絲簧聲韻咽②。舞余裙帶綠雙垂,酒入香腮紅一抹。

杯深不覺琉璃滑③,貪看六幺花十八④。明朝車馬各西東,惆悵畫橋風與月。

【注釋】

①西湖:指潁州城西北的西湖。

②絲:琴瑟之類;簧:笙箏之類;絲簧:泛指樂器。

③琉璃:本指綠色或金黃色的釉料,此指綠色的酒。琉璃滑:喻美酒甘甜爽口。

④六幺:又名綠腰,唐宋時期的歌舞曲名。

【白話譯文】

  西湖闊,煙波浩渺波連波,東西南北望,不見岸堤坡。絲竹篁管聲悲咽,隨風蕩湖面。綠裙羅帶伴嬌飛,舞罷雙雙垂。尊前美酒入紅唇,染就香腮紅云。

  貪看歌舞人入迷,酒盈金杯,不知滑欲墜,歡樂極時宜生悲,想起日后各南北。面對美景與歌舞,不禁惆悵盈腹肺。

【創(chuàng)作背景】

  此首可能作于皇?二年(1050)七月,當時詞人被安排為應天府南京留守司事,辭別潁州。

【賞析】

  本篇起二句以簡煉的筆觸,概括地寫出了西湖的廣闊與繁華。“煙波闊”,一筆渲染過去,背景很有氣派。“風里絲簧聲韻咽”,則是渾括不流于纖弱的句子,使人想象到那廣闊的煙波中,回蕩著絲簧之聲,當日西湖風光和一派繁華景象,便如目前。

  三、四句承次句點到的絲簧之聲,具體寫歌舞。“舞余裙帶綠雙垂,酒入香腮紅一抹”,寫的不是絲簧高奏,而是舞后。但從終于靜下來的“裙帶綠雙垂”之狀,可以想象此前“舞腰紅亂旋”的翩翩之態(tài);從“香腮紅一抹”的嬌艷,可以想象酒紅比那粉黛胭脂之紅更為好看,同時歌舞女子面容之白和幾乎不勝酒力,也得到了傳神的表現(xiàn)。

  換頭由上片點出的“酒”過渡而下,但描寫的角度轉移到了正觀賞歌舞的人們的一邊。六幺是一種琵琶舞曲,花十八屬于六幺中的一疊。因其包括花拍,與正拍相比,表演上有更多的花樣與自由,也就格外迷人。酒杯手,連“琉璃滑”都感覺不到,為貪君歌舞而忘情之狀。這樣,轉入明朝,就跌宕得更有力了。“明朝車馬各西東,惆悵畫橋風與月。”“明朝”不一定機械地指第二天,而是泛指日后或長或短的時間。隨著人事的變化,今天沉醉不覺者會有一天被車馬帶向遠方。那時,異鄉(xiāng),甚至無可奈何的孤獨寂寞中,回首畫橋風月,該是何等惆悵。

  詞中關于西湖煙波、風里絲簧和歌舞場面的描寫,似帶有欣賞的意味,而車馬東西,回首畫橋風月的惆悵,則表現(xiàn)出無可奈何之中若有所失又若有所思的一種很復雜的情緒。

點評

  歐詞比較注意感情深度的同時,藝術表現(xiàn)上多數顯得很蘊藉,有一種雍容和婉的風度。(宋詞鑒賞辭典)

  此首題材亦不出花間傳統(tǒng),但艷麗不靡,游宴中透露出對潁州山水依依不舍的深情。(郁玉英,歐陽修詞評注)

【作者介紹】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圣進士。官館閣?保蛑毖哉撌沦H知夷陵。慶歷中任諫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謚文忠。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并積極培養(yǎng)后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quansongci/1297993.html

相關閱讀:張矩的詞集
黃孝邁的詞集
浣溪沙 歐陽修詞選
劉清夫的詞集
蔣思恭的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