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董仲舒》羅隱唐詩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唐詩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這首詩是批評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論 。董仲舒在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里說 :“災者,天譴也;異者,天之威也。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 。”想用天 的災異來壓制皇權,要皇帝有所戒懼,不要為非作歹。

【原文】

董仲舒

災變儒生不合聞,謾將刀筆指乾坤。

偶然留得陰陽術,閉卻南門又北門。

【賞析】

  這首詩是批評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論 。董仲舒在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里說 :“災者,天譴也;異者,天之威也。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 。”想用天 的災異來壓制皇權,要皇帝有所戒懼,不要為非作歹。

  他在《賢良策對一》里說 :“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 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 。”董仲舒這樣說,在限 制皇權方面有一定作用,不宜完全否決。作者認為儒生不應該講災變來壓皇權,泛泛地用文字來指說天地的災變?yōu)樽l責君主。在封建社會里,沒有力量來限制君主的胡作非為,董仲舒用災異來告戒君主,是有它的積極性的 ,雖然君主也可以把災異歸到大臣身上, 來打擊大臣。作者這樣說,實際上是在鞏固皇權,反對臣下用災異來限制皇權 。謾:通慢,泛說的意思。 下聯(lián) :“偶然留得陰陽術 ,閉卻南門又北門。”

  《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ldquo;仲舒治國(侯國),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故求雨閉諸陽,縱諸陰,其止雨反是。(師古曰:“謂若閉南門,禁舉火,及開北門 ,水灑人之類是也 。”)行之一國,未嘗不得所欲 。”這里說,董仲舒認為天旱或多雨,是陰陽失調 所造成的。認為雨是陰,旱是陽 ;求雨要把陽關閉, 放開陰。因為南門是陽,所以要關閉,北門是陰,所以要開;鹗顷,所以禁止舉火。水是陰,所以用水灑人。這里指斥他用調整陰陽的方法來求雨,把南門關閉。到了雨水過多時,又關閉北門來開南門。這樣指斥他的行為可笑是對的。

  董仲舒這種陰陽術,《 董仲舒?zhèn)?》里作了揭露:“先是遼東高廟、長陵高園殿災。仲舒居家,推說其意,草稿未上。主父偃候仲舒,私見,嫉之,竊其書而奏焉。上召視諸儒 。仲舒弟子呂步舒不知其師書, 以為大愚,于是下仲舒吏,當死。詔赦之。仲舒遂不敢復言災異。這里講他言災異碰壁,從此不敢再講災異,這是揭露他講陰陽術的荒謬。但班固也說 :“掇 其切當世、施朝廷者若干篇。”認為他的《賢良對策》借災異來限制君主胡作非為部分,還是加以留存,載在傳里。這樣的看法,比羅隱開頭的話高明。

  就詩說,后兩句點出董仲舒的陰陽術,是“閉卻南門又北門 。”只把具體的做法寫出來 ,不加評論,讓讀者自己去評判,而可笑之意自見,這是高明的藝術手法。

【作者介紹】

  羅隱(公元833年~909年),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zhèn))人,唐代詩人。生于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tǒng)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xù)續(xù)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xiāng)依吳越王錢?,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公元909年)去世,享年77歲。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quantangshi/998259.html

相關閱讀:全唐詩 卷一百六十六 李白
羅虬的詩
浪淘沙 白居易詩選
全唐詩 卷一百六十二 李白
《戲為六絕句選一》杜甫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