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qiáng)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xùn)練
|
手機(jī)版
記憶力訓(xùn)練
記憶法
記憶術(shù)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xùn)練
思維導(dǎo)圖
學(xué)習(xí)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xué)
注意力訓(xùn)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qiáng)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xué)習(xí)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shù)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jīng)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幼兒
作文
詞語
句子
詩詞大全
唐詩三百首
全唐詩
古詩三百首
古詩大全
宋詞精選
全宋詞
元曲精選
經(jīng)典詩句
詩歌鑒賞
詩詞名句
辭賦精選
詩人大全
詩詞閱讀
古詩文閱讀
高中詩詞
初中詩歌
文言文閱讀
高中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
小學(xué)文言文
高中現(xiàn)代詩
現(xiàn)代詩
勵志詩歌
精品推薦:
逍遙右腦
>
詩詞大全
>
唐詩三百首
>
《兵車行》譯文注釋_《兵車行》點評_杜甫的詩詞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唐詩三百首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兵車行
[唐] 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fù)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是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注解】:
1、妻子:妻和子女。
2、干:犯,沖。
3、點行頻:一再按丁口冊上的行次點名征發(fā)。
4、里正:即里長。唐制:百戶為一里,里有里正,管戶口、賦役等事。
5、與裹頭:古以皂羅三尺裹頭作頭巾。因應(yīng)征才年齡還小,故由里正替他裹頭。
6、武皇:漢武帝,他在
歷史
上以開疆拓土著稱。這里暗喻唐玄宗。
7、山東:指華山以東,義同“關(guān)東”。
8、二百州:唐代潼關(guān)以東設(shè)七道,共二百十一州。這里舉其成數(shù)。
9、縣官:指官府。
【評析】:
??這首詩是諷世傷時之作,也是杜詩中的名篇,為歷代所推崇。詩旨在諷刺唐玄宗
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莫大的災(zāi)難,充滿非戰(zhàn)色彩。
??詩的開頭七句為第一段,寫軍人家屬送別兒子、丈夫出征的悲慘情景,描繪了一
幅震人心弦的送別圖!暗琅浴笔木錇榈诙危ㄟ^設(shè)問,役人直訴從軍后婦女代
耕,農(nóng)村蕭條零落的境況!伴L者”十四句為第三段,寫征夫久不得息,連年征兵,
百姓唯恐生男和青海戰(zhàn)場尸骨遍野,令人不寒而?的情況。全詩把唐王朝窮兵黷武的
罪惡,揭露得盡致淋漓。
??詩寓情于敘事之中,在敘述中張翕變化有序,前后呼應(yīng),嚴(yán)謹(jǐn)縝密。詩的字?jǐn)?shù)雜
言互見,韻腳平仄互換,聲調(diào)抑揚(yáng)頓挫,情意低昂起伏。既井井有條,又曲折多變,
真可謂“新樂府”詩的典范。
【簡析】:
全詩借征夫?qū)先说拇鹪,傾訴了人民對戰(zhàn)爭的痛恨和它所帶來的痛苦。地方官吏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橫征暴斂,百姓更加痛苦不堪。這是
詩人
深切地了解民間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
天寶以后,唐王朝對西北、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戰(zhàn)爭越來越頻繁。這連年不斷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不僅給邊疆少數(shù)民族帶來沉重災(zāi)難,也給廣大中原地區(qū)人民帶來同樣的不幸。
據(jù)《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六載:“天寶十載四月,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大敗于瀘南。時仲通將兵八萬,……軍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zhàn)功!拼竽純删┘昂幽媳北該裟显t。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zhàn),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應(yīng)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谑切姓叱钤,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边@段歷史記載,可當(dāng)作這首詩的說明來讀。而這首詩則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這一社會現(xiàn)實。
“行”是樂府歌曲的一種體裁。杜甫的《兵車行》沒有沿用古題,而是緣事而發(fā),即事名篇,自創(chuàng)新題,運用樂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難
生活
。
詩歌
從驀然而起的客觀描述開始,以重墨鋪染的雄渾筆法,如風(fēng)至潮來,在讀者眼前突兀展現(xiàn)出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別圖:兵車隆隆,戰(zhàn)馬嘶鳴,一隊隊被抓來的窮苦百姓,換上了戎裝,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開往前線。征夫的爺娘妻子亂紛紛地在隊伍中尋找、呼喊自己的親人,扯著親人的衣衫,捶胸頓足,邊叮嚀邊呼號。車馬揚(yáng)起的灰塵,遮天蔽日,連咸陽西北橫跨渭水的大橋都被遮沒了。千萬人的哭聲匯成震天的巨響在云際回蕩!耙锲拮幼呦嗨汀,一個家庭支柱、主要勞動力被抓走了,剩下來的盡是些老弱婦幼,對一個家庭來說不啻是一個塌天大禍,怎么不扶老攜幼,奔走相送呢?一個普通“走”字,寄寓了詩人多么濃厚的感情色彩!親人被突然抓兵,又急促押送出征,眷屬們追奔呼號,去作那一剎那的生死離別,是何等倉促,何等悲憤!“牽衣頓足攔道哭”,一句之中連續(xù)四個動作,又把送行者那種眷戀、悲愴、憤恨、絕望的動作神態(tài),表現(xiàn)得細(xì)膩入微。詩人筆下,灰塵彌漫,車馬人流,令人目眩;哭聲遍野,直沖云天,震耳欲聾!這樣的描寫,給讀者以聽覺視覺上的強(qiáng)烈感受,集中展現(xiàn)了成千上萬家庭妻離子散的悲劇,令人觸目驚心!
接著,從“道旁過者問行人”開始,詩人通過設(shè)問的方法,讓當(dāng)事者,即被征發(fā)的士卒作了直接傾訴。
“道旁過者”即過路人,也就是杜甫自己。上面的凄慘場面,是詩人親眼所見;下面的悲切言辭,又是詩人親耳所聞。這就增強(qiáng)了詩的真實感!包c行頻”,意思是頻繁地征兵,是全篇的“詩眼”。它一針見血地點出了造成百姓妻離子散,萬民無辜犧牲,全國田畝荒蕪的根源。接著以一個十五歲出征,四十歲還在戍邊的“行人”作例,具體陳述“點行頻”,以示情況的真實可靠!斑呁チ餮珊K,武皇開邊意未已!薄拔浠省保且詽h喻唐,實指唐玄宗。杜甫如此大膽地把矛頭直接指向了最高統(tǒng)治者,這是從心底迸發(fā)出來的激烈抗議,充分表達(dá)了詩人怒不可遏的悲憤之情。
詩人寫到這里,筆鋒陡轉(zhuǎn),開拓出另一個驚心動魄的境界。詩人用“君不聞”三字領(lǐng)起,以談話的口氣提醒讀者,把視線從流血成海的邊庭轉(zhuǎn)移到廣闊的內(nèi)地。詩中的“漢家”,也是影射唐朝。華山以東的原田沃野千村萬落,變得人煙蕭條,田園荒廢,荊棘橫生,滿目凋殘。詩人馳騁想象,從眼前的聞見,聯(lián)想到全國的景象,從一點推及到普遍,兩相輝映,不僅擴(kuò)大了詩的表現(xiàn)容量,也加深了詩的表現(xiàn)深度。
從“長者雖有問”起,詩人又推進(jìn)一層!伴L者”,是征夫?qū)υ娙说淖鸱Q。“役夫”是士卒自稱!翱h官”指唐王朝!伴L者”二句透露出統(tǒng)治者加給他們的精神桎梏,但是壓是壓不住的,下句就終究引發(fā)出訴苦之詞。敢怒而不敢言,而后又終于說出來 ,這樣一闔一開,把征夫的苦衷和恐懼心理,表現(xiàn)得極為細(xì)膩逼真。這幾句寫的是眼前時事。因為“未休關(guān)西卒”,大量的壯丁才被征發(fā)。而“未休關(guān)西卒”的原因,正是由于“武皇開邊意未已”所造成!白舛悘暮纬?”又與前面的“千村萬落生荊杞”相呼應(yīng)。這樣前后照應(yīng),層層推進(jìn),對社會現(xiàn)實的揭示越來越深刻。這里忽然連用了幾個短促的五言句,不僅表達(dá)了戍卒們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現(xiàn)出那種傾吐苦衷的急切情態(tài)。這樣通過當(dāng)事人的口述,又從抓兵、逼租兩個方面,揭露了統(tǒng)治者的窮兵黷武加給人民的雙重災(zāi)難。
詩人接著感慨道: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還能嫁給近鄰,男孩子只能喪命沙場。這是發(fā)自肺腑的血淚控訴。重男輕女,是封建社會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但是由于連年戰(zhàn)爭,男子的大量死亡,在這一殘酷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卻一反常態(tài),改變了這一社會心理。這個改變,反映出人們心靈上受到多么嚴(yán)重的摧殘!最后,詩人用哀痛的筆調(diào),描述了長期以來存在的悲慘現(xiàn)實:青海邊的古戰(zhàn)場上,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陰風(fēng)慘慘,鬼哭凄凄。寂冷陰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這里,凄涼低沉的色調(diào)和開頭那種人聲鼎沸的氣氛,悲慘哀怨的鬼泣和開頭那種驚天動地的人哭,形成了強(qiáng)烈的對照。這些都是“開邊未已”所導(dǎo)致的惡果。至此,詩人那飽滿酣暢的激情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唐王朝窮兵黷武的罪惡也揭露得淋漓盡致。
《兵車行》是杜詩名篇,為歷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zhàn),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zāi)難,具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在藝術(shù)上也很突出。首先是寓情于敘事之中。這篇敘事詩,無論是前一段的描寫敘述,還是后一段的代人敘言,詩人激切奔越、濃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匯在全詩的始終,詩人那種焦慮不安、憂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其次在敘述次序上參差錯落前后呼應(yīng),舒得開,收得起,變化開闔,井然有序。第一段的人哭馬嘶、塵煙滾滾的喧囂氣氛,給第二段的傾訴苦衷作了渲染鋪墊;而第二段的長篇敘言,則進(jìn)一步深化了第一段場面描寫的思想內(nèi)容,前后輝映,互相補(bǔ)充。同時,情節(jié)的發(fā)展與句型、音韻的變換緊密結(jié)合,隨著敘述,句型、韻腳不斷變化,三、五、七言,錯雜運用,加強(qiáng)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如開頭兩個三字句,急促短迫,扣人心弦。后來在大段的七字句中,忽然穿插上八個五字句,表現(xiàn)“行人”那種壓抑不住的憤怒哀怨的激情,格外傳神。用韻上,全詩八個韻,四平四仄,平仄相間,抑揚(yáng)起伏,聲情并茂。再次,是在敘述中運用過渡句和習(xí)用
詞語
,如在大段代人敘言中,穿插“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和“君不見”、“君不聞”等語,不僅避免了冗長平板,還不斷提示,驚醒讀者,造成了回腸蕩氣的藝術(shù)效果。詩人還采用了民歌的接字法,如“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暗琅赃^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等,這樣蟬聯(lián)而下,累累如貫珠,朗讀起來,鏗鏘和諧,優(yōu)美動聽。最后,采用了通俗口語,如“耶娘妻子”、“牽衣頓足攔道哭”、“被驅(qū)不異犬與雞”等,清新自然,明白如話,是杜詩中運用口語非常突出的一篇。前人評及此,曾這樣說:“語雜歌謠,最易感人,愈淺愈切!边@些民歌手法的運用,給詩增添了明快而親切的感染力!
(鄭慶篤)
《杜臆》:舊注謂明皇用兵吐蕃,民苦行役而作,是也。此當(dāng)作于天寶中年!吨芏Y》有兵車之會。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①。耶娘妻子走相送②,塵埃不見咸陽橋②。牽衣頓足攔道哭④,哭聲直上干云霄⑤。
①《詩》:“有車轔轔。”又:“蕭蕭馬鳴!庇郑骸靶腥伺砼怼!薄端焉裼洝罚豪畛e帶弓箭游獵。②古樂府:“不聞耶娘哭子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蔽何牡墼姡骸捌拮訝恳埋!雹邸冻o》:“蒙世俗之塵埃!薄惧X箋】塵埃不見,言出師之盛!对涂たh志》:便橋,在咸陽縣西南十里,以與便門相對,因名,漢武帝造。中渭橋,在咸陽縣東南二十里,本名橫橋,秦始皇造。皆架渭水。《一統(tǒng)志》:便橋,唐時名咸陽橋。④何遜詩:“兒女牽衣位。”《國策》:張儀說秦,頓足徒裼!犊崂魝鳌罚郝窚厥骖D足而嘆。⑤《北山移文》:“干云霄而直上!
道旁過者問行人①,行人但云點行頻②;驈氖灞狈篮英,便至四十西營田④。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⑤。邊庭流血成海水⑥,武皇開邊意未已⑦。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⑧,干村萬落生荊杞⑨?v有健婦把鋤犁⑩,禾生隴畝無東西(11)。況復(fù)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不異犬與雞(12)。
①古樂府詞:“觀者盈道旁。”②師氏曰:點行,漢史謂之更行,以丁籍點照上下,更換差役。③【錢箋】《舊唐書》:開元十五年十二月,制以吐蕃為邊害,令隴右道及諸軍團(tuán)兵五萬六千人,河西及諸軍圍兵四萬人,又征關(guān)中兵萬人,集臨洮,朔方兵萬人集會州,防秋,至冬初無寇而罷。是時,吐蕃侵?jǐn)_河右,故曰防河也。④《唐·食貨志》:開軍府以捍要沖,因隙地以置營田,有警則以軍若夫千人助役!抖乓堋罚籂I田,乃戍卒備吐蕃者。⑤《韓非子》:里正與伍老!逗d浰槭隆罚禾浦疲舶賾魹橐焕,里置正一人!抖䞍x實錄》:古以皂羅三尺裹頭,曰頭巾,周武帝裁為?頭。鮑氏曰:時老幼俱戰(zhàn)亡,又括鄉(xiāng)里之少小者,故里正為之裹頭揖甲也。韓駒曰:歸來頭已白,又屯戍邊疆,言役使無已時也!妒酚洝罚褐袊鴶_亂,諸秦所徙戍邊者皆復(fù)去。⑥《后漢書》:“臥鼓邊庭!薄妒酚洝げ虧蓚鳌罚骸傲餮纱!薄抖乓堋罚骸短畦b》:天寶六載,帝欲使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險固,非殺數(shù)萬人不能克。帝不快。董延光自請取石堡,帝命忠嗣分兵助之,不克。八載,帝使哥舒翰攻拔之,士卒死者數(shù)萬,故有“邊城流血”等語。⑦【錢箋】唐人詩稱明皇多云武皇,王昌齡“白馬金鞍從武皇’,韋應(yīng)物“少事武皇帝”,公亦云“武帝旌旗在眼中”也。班固曰:武帝廣開三邊。謝靈運詩:“辭殫意未已!雹唷稘h書》:漢家自有制度。黃希曰:古所謂山東,即今之河北晉地是也。今所謂山東,古之齊地,青齊是也。閻若豫曰:此謂華山以東,不指泰山之東,亦不指太行之東。秦時,河山以東,強(qiáng)國六,皆山東地!妒浪霓尽罚宏P(guān)以東七道,凡二百一十六州!抖乓堋吩疲核宓锰煜,改郡為州,唐又改州為郡,凡一百九十二郡。曰州,仍舊名也,曰二百州,已盡天下矣。閻若璩曰:舊注云,山東者,太行山之東,非也!锻ㄨb》:秦孝公時,河山以東,強(qiáng)國六。胡三省注云:河自龍門上口,南抵華陰而東流,秦國在河之西。山自鳥鼠同穴,連延為長安南山,至于太華,秦國在山之西。韓、魏、趙、齊、楚、燕六國,皆在河山以東。又考:賈誼所謂建武關(guān)、函谷、臨晉關(guān)者,大抵為備山東諸侯?梢娮郧刂猓灾^之山東矣。⑨《世說》:陸士衡入洛,次河南愜師逆旅。嫗曰:“此東數(shù)十里無村落!比罱逶姡骸疤蒙仙G杞!薄旧圩ⅰ勘鴣y地荒,盡生荊棘拘杞。⑩王彥輔曰:健婦耕,則夫遠(yuǎn)征可知。古樂府:“健婦持門戶,亦勝一丈夫!蓖豸釉姡骸安荒苄Ь谀,相隨把鋤犁。”(11)《史記》:“項羽起隴畝之中。”師氏曰:疆竭不修,故東西莫辨!妒酚浾x》:“南北為阡,東西為陌!(三)《杜臆》:秦兵,即關(guān)中之兵,正此時點行者。因堅勁耐戰(zhàn),故驅(qū)之尤迫。今驅(qū)負(fù)來者為兵,直棄之耳,與犬雞何異!犊讌沧印罚呵乇鴮⒅痢q樫e王詩:“龍庭但苦戰(zhàn)。”《左傳》:“行出犬雞。”
長者雖有問①,役夫敢伸恨②?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③?h官急索租④,租稅從何出⑤?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⑥。生女猶得嫁比鄰⑦,生男埋沒隨百草⑧。君不見,青海頭⑨,古來自骨無人收⑩。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嗽嗽(11)。
(再提長者役夫,申明問答,而以“君不見”數(shù)語作總結(jié)。未休戍卒,應(yīng)上開邊未已。租稅何出,應(yīng)上村落荊杞。生男四語,因前爺娘妻子送別,而為此永訣之詞,青海鬼哭,則驅(qū)民鋒鎬之禍,至此極矣。此章是一頭兩腳體,下面兩扇各有起結(jié),各換四韻,各十四句,條理秩然,而善于曲折變化,故從來讀者不覺耳。
、佟肚Y》:長者問,不辭讓而對,非禮也。②《左傳》:“呼役夫!雹鄞?詩:“召募取關(guān)西!薄菌Q注】《通鑒》:天寶九載冬十二月,關(guān)西游奕使王難得擊吐蕃,克五城,拔樹敦城。④《漢·食貨志》:縣官當(dāng)衣租食稅而已。《史記·索隱》:謂國家為縣官者,畿內(nèi)縣即國都,王者官天下,故曰官也。⑤《嚴(yán)助傳》:租稅之收,足以給乘輿之御!局熳ⅰ棵`征伐,則當(dāng)免其租稅矣。今以遠(yuǎn)戍之身,復(fù)督其家之輸賦,豈可得哉。與健婦鋤犁二語相應(yīng)。⑥陳琳詩:“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睗h衛(wèi)皇后歌,“生男無喜,生女無怒!雹呖兹跁骸爸堇锉揉,知之最早!薄吨芏Y·族師》:“五家為比!庇帧端烊恕罚骸拔寮覟猷。”⑧庾信《哀江南賦》:“身名埋沒。”江淹詩:“零落被百草!雹帷陡缡婧矀鳌罚褐裢娪谇嗪I,吐蕃至,攻破之。又筑城于龍駒島,以人二千戍之,由是吐蕾不敢近青海!端(jīng)注》:金城郡南有湟水,出塞外,又東南經(jīng)卑禾羌海,世謂之青海!杜f唐書》:吐谷渾有青海,周回八九百里。高宗龍朔三年,為吐著所并。儀鳳中,李敬玄與吐著戰(zhàn),敗于青海。開元中,王君■、張景順、張忠亮、崔希逸、皇甫維明、王忠嗣,先后破吐蕃,皆在青海西。⑩梁橫吹曲:“尸喪狹谷中,白骨無人收!(11)《左傳》:夏父弗忌曰:“吾見新鬼大,故鬼小。”鮑照詩:“煩冤荒隴側(cè)!焙鬂h陳寵為大守,洛陽城每陰雨,常有哭聲。晉歌曲:天陰不作雨。漢樂府:“嗚聲何啾啾!薄局茏ⅰ苦编保q言卿卿,嗚咽聲也。單復(fù)曰:此為明皇用兵吐蕃而作,故托漢武以諷,其辭可哀也。先言人哭,后言鬼哭,中言內(nèi)郡調(diào)弊,民不聊生,此安史之亂所由起也。吁!為人君而有窮兵黷武之心者,亦當(dāng)為之側(cè)然興憫,惕然知戒矣。
王道俊《杜詩博議》:王深父云:時方用兵吐蕃,故托漢武事為刺,此說是也,黃鶴謂天寶十載,鮮于仲通喪師滬南,制大募兵擊南詔,人莫肯應(yīng),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前,故有“牽衣頓足”等語。按:明皇季年,窮兵吐蕃,征戍驛騷,內(nèi)郡幾遍,當(dāng)時點行愁怨者不獨征南一役,故公托為征夫自訴之詞,以譏切之。若云懼楊國忠貴盛而詭其詞于關(guān)西,則尤不然。大白《古風(fēng)》云:“渡瀘及五月,將赴云南征。怯卒非壯士,南方難遠(yuǎn)行。長號別嚴(yán)親,日月慘光晶。位盡繼以血,心摧兩無聲!币衙鞔讨,太白胡獨不畏國忠耶?
蔡寬大曰:齊梁以來,文士喜為樂府詞,往往失其命題本意。《烏生八九子》但詠烏,《雉朝飛》但詠雉,《雞鳴高樹顛》但詠雞,大抵類此。甚有并其題而失之者,如《相府蓮》訛為《想夫憐》,《楊婆兒》訛為《楊叛兒》之類是也。雖李太白亦不免此。唯老杜《兵車行》、《悲青權(quán)》、《無家別》等篇,皆因時事,自出己意立題,略不更蹈前人陳跡,真豪杰也。
海寧周甸曰:少陵值唐運中衰,其音響節(jié)奏,??變《風(fēng)》、變《雅》,與《騷》同功。唐非無詩,求能仰窺圣作,稗益世教,如少陵者,鮮矣。
胡應(yīng)磷曰:六朝七言
古詩
,通章尚用平韻轉(zhuǎn)聲,七字成句,讀未大暢。至于唐人,韻則平仄互換,句則三五錯綜,而又加以開因,傳以神情,宏以風(fēng)藻,七言之體,至是大備矣,又曰:少陵不效四言,不仿《離騷》,不用樂府舊題,是此老胸中壁立處。然風(fēng)騷、樂府遺意,杜往往得之,太白以《百憂》等篇擬風(fēng)雅,《鳴皋》等作擬《離騷》,俱相去懸遠(yuǎn)。樂府奇?zhèn),高出六朝,古質(zhì)不如兩漢,較輸杜一籌也。又云:樂府則大白擅奇古今,少陵嗣跡風(fēng)雅,《蜀道難》、《遠(yuǎn)別離》等篇,出鬼入神,倘恍莫測;《兵車行》、《新婚別》等作,述情陳事,懇例如見。張王欲以拙勝,所謂差之厘毫;溫李欲以巧勝,所謂謬以千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tangshi/1284595.html
相關(guān)閱讀:
送上人 劉長卿
李白 渡荊門送別 賞析
《山居秋暝》譯文注釋_《山居秋暝》點評_王維的詩詞
秋夕?杜牧(注釋_翻譯賞析)
《青溪》譯文注釋_《青溪》點評_王維的詩詞
上一篇:
《酬張少府》譯文注釋_《酬張少府》點評_王維的詩詞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guān)主題
燕歌行?并序?高適_翻譯注釋賞析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李頎_翻譯注釋賞析
《塞上曲》譯文注釋_《塞上曲》點評_王昌齡的詩詞
夜上受降城聞笛
漁翁?柳宗元_翻譯注釋賞析
唐詩《登樂游原》李商隱賞析
早秋?許渾_翻譯注釋賞析
秦中感秋寄遠(yuǎn)上人?孟浩然_翻譯注釋賞析
李白 夜泊牛渚懷古 賞析
寄韓諫議?杜甫_翻譯注釋賞析
推薦閱讀
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yuǎn)眺
古臺搖落后,秋入望鄉(xiāng)心。野寺來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賞析】注解+譯文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作者:杜甫 將軍魏武之子孫,于今為庶為清門。 英雄割據(jù)雖已矣,文彩……
瑤瑟怨?溫庭筠(注釋_翻譯_賞析)
【作品簡介】 《瑤瑟怨》由溫庭筠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冬幧埂肥翘拼娙藴赝ン蕖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賞析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臘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
唐詩《關(guān)山月》賞析
【關(guān)山月】原文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道,……
相關(guān)閱讀
游子吟 賞析
唐詩三百首全集
漁翁 柳宗元詩選
《臨洞庭上張丞相》譯文注釋_《臨洞庭上
奉濟(jì)驛重送嚴(yán)公四韻
金陵酒肆留別
春望 賞析
古從軍行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韓愈_翻譯注釋賞
《塞下曲四首》譯文注釋_《塞下曲四首》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