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詩詞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唐詩三百首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椗,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譯文

  蟋蟀在草叢中幽凄地鳴叫著,梢頭的梧桐葉子似被這蛩鳴之聲所驚而飄搖落下,由眼前之景,聯想到人間天上的愁濃時節(jié)。在云階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織女被千重關鎖所阻隔,無由相會。牛郎、織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暫相會之期,其余時光則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來蕩去,終不得相會聚首。

  鵲橋或許還未搭就,牽?椗蛟S還是在離別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時烏鵲已將星橋搭起,可牛郎、織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該不是牛郎、織女的相會又受到阻礙了吧!

  注釋

 、衮(qióng):蟋蟀。

 、谠齐A月地:指天宮。語出杜牧《七夕》:“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

 、邸翱v浮槎(chá)”三句:張華《博物志》記載,天河與?赏ǎ磕臧嗽掠懈¢叮瑏硗鶑牟皇。有人矢志要上天宮,帶了許多吃食浮槎而往,航行十數天竟到達了天河。此人看到牛郎在河邊飲牛,織女卻在很遙遠的天宮中。浮槎:指往來于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此三句系對張華上述記載的隱括,借喻詞人與其夫的被迫分離之事。

 、苄菢蝙o駕:傳說七夕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時,喜鵲為之搭橋,故稱鵲橋。韓鄂《歲華記麗》卷三引《風俗通》 : “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

 、轄颗?椗憾撬廾 《文選?曹丕〈燕歌行〉 》: “牽?椗b相望。”李善注:《史記》曰“牽牛為犧牲,其北織女,織女,天女孫也!辈苤病毒旁仭纷⒃唬骸盃颗榉,織女為婦?椗颗V歉魈幰慌,七月七日得一會同矣。 ”

 、奚貊(shà)兒:“甚”是領字,此處含有“正”的意思。霎兒:一會兒。

  賞析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詞作開首,詞人抓住秋天自然現象的兩個突出特征落筆。蟋蟀在草叢中幽凄地鳴叫著,梢頭的梧桐葉子似被這蛩鳴之聲所驚而飄搖落下。此時此際,此情此景,在詞人看來,正是人間天上離愁別怨最濃最重的時候。詞人開首落筆即蒙上一層凄冷色彩,想象相當闊大,由眼前之景,即聯想到人間天上的愁濃時節(jié)。此外,著一“驚”字,表明詞人自身也為離愁所“驚”。詞作題為“七夕”,由此可知“人間”的“愁濃”之中也包含了自己,從而含蓄地點出自己也為離情別愁所煎熬。次二句,“云階月地,關鎖千重”,詞人的筆觸放得更開,敘說在云階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織女被千重關鎖所阻隔,無由相會!霸齐A月地”,以云為階,以月為地,謂天上。唐杜牧《七夕》詩:“云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末三句,“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浮槎”,傳說中來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張華《博物志》卷三:“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痹~人在此繼續(xù)展開其想象之筆,描述牛郎、織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暫相會之期,其余時光則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來蕩去,終不得相會聚首。上片從人間寫到天上,寫自身體驗的離愁,和對離愁中牛郎、織女的深切同情。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詞作下片首三句緊承上片詞脈,詞人繼續(xù)展開想象。上片是感嘆牛郎、織女離愁之濃重,這里則是憂慮牛郎、織女別恨的難以窮盡。一個“想”字,道出了詞人對牛郎、織女遭遇的同情,也表露了一種同病相憐的情懷!盃颗?椗请x中”,這兩句由想象回到現實。詞人仰望星空,猜想此時烏鵲已將星橋搭起,可牛郎、織女莫不是仍未相聚,關注之情溢于言表。結句“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再看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該不是牛郎、織女的相會又受到阻礙了吧!“甚”字加以強調,突出了詞人的耽心與關切。

  這首詞,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詞人一筆兩到的寫法,詞作寫牛郎織女的離愁別恨,但又何嘗不是在抒寫自己的情懷。如果沒有自己深切的感情體驗,又如何能寫出如此感人的作品。整首詞作幻想與現實的結合,天上人間的遙相呼應,對開拓詞作意境,氣氛的烘托,都起到重要作用,也展示了詞人豐富的想象力和闊大胸襟。此外,本詞疊句的運用,口語化的特色,也都增加了詞作的感染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tangshi/388889.html

相關閱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注解+譯文
王維 送梓州李使君 賞析
二郎神·炎光謝 柳永詩詞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杜甫:春宿左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