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手機版
記憶力訓練
記憶法
記憶術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練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
注意力訓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習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jīng)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學校
作文
詞語
句子
詩詞大全
唐詩三百首
全唐詩
古詩三百首
古詩大全
宋詞精選
全宋詞
元曲精選
經(jīng)典詩句
詩歌鑒賞
詩詞名句
辭賦精選
詩人大全
詩詞閱讀
古詩文閱讀
高中詩詞
初中詩歌
文言文閱讀
高中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
小學文言文
高中現(xiàn)代詩
現(xiàn)代詩
勵志詩歌
精品推薦:
逍遙右腦
>
詩詞大全
>
經(jīng)典詩句
>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全詩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經(jīng)典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詩句
出自唐代
詩人
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意思為“今晚正是白露時節(jié),清輝灑滿大地,不知不覺之中心里生起了些許寒意,這就自然想起了遠方的弟兄,望月思鄉(xiāng),故鄉(xiāng)的月亮應該比他鄉(xiāng)更圓更明吧。”
月夜憶舍弟
作者:杜甫 年代:唐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注釋
1.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樓上的更鼓。
3.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后,就開始宵禁。
4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地,邊塞的秋天
5.露從今夜白:指在氣節(jié)“白露”的一個夜晚。
6.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弟兄分散,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長:一直,老是。
8.達:到。
9.況乃:何況是。
10. 未休兵:戰(zhàn)爭還沒有結束。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jié)氣,月亮還是故鄉(xiāng)的最明亮。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zhàn)亂頻繁沒有停止。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zhàn)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对乱箲浬岬堋芳词撬敃r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詩中寫兄弟因戰(zhàn)亂而離散,杳無音信。在異鄉(xiāng)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xiāng)憶弟之情。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為國家而悲痛。
賞析:
歷史
評價
梁啟超在“詩圣杜甫”一文里曾這么寫道:“我以為工部最少可以當?shù)闷鹎槭サ幕仗,因為他的情感的?nèi)容,是極豐富的,極真實的,極深刻的。他的表情方法又極熟練,能鞭辟到深處,能將他全部反映不走樣子,能像電氣一般一振一蕩的打到別人的心弦上。中國文學界寫情圣手,沒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杜甫,其實也沒什么錯,他是多情,但他的多情卻是極寬廣、極深厚的那種,是「人民愛物」的人道精神,所以,他的詩篇能寫的好,能像電氣一樣的振蕩人心不無道理。而這首《月夜憶舍弟》所給人的感動和沖擊,正是如上所說的那樣。
文學賞析
意境賞析
在古典
詩歌
中,思親懷友是常見的題材,這類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單憑作者
生活
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在表現(xiàn)手法上匠心獨運。杜甫正是在對這類常見題材的處理中,顯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詩一起即突兀不平。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路斷行人,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涼景象。沉重單調(diào)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斷人行”點明社會環(huán)境,說明戰(zhàn)事仍然頻繁、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這就是“月夜”的背景。
頷聯(lián)點題。“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jié)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月是故鄉(xiāng)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xiāng)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質(zhì)疑。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并不使人覺得于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xiàn)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xiāng)的感懷。這兩句在煉句上也很見功力,它要說的不過是“今夜露白”,“故鄉(xiāng)月明”,只是將詞序這么一換,語氣便分外矯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說:“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健而體峻,意亦深穩(wěn)。”(《麈史》)讀者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為神奇的本領。
以上四句信手揮寫,若不經(jīng)意,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xiāng)寫出“憶”,就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憶弟,句句有情。
詩由望月轉入抒情,過渡十分自然。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xiāng)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在他的綿綿愁思中夾雜著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語氣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上句說弟兄離散,天各一方;下句說家已不存,生死難卜,寫得傷心折腸,感人至深。這兩句詩也概括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jīng)憂患喪亂的普遍遭遇。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緊承五、六兩句進一步抒發(fā)內(nèi)心的憂慮之情。親人們四處流散,平時寄書尚且常常不達,更何況戰(zhàn)事頻仍,生死茫茫當更難逆料。含蓄蘊藉,一結無限深情。讀了這首詩,我們便不難明白杜甫為什么能夠寫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那樣凝煉警策的詩句來。深刻的生活體驗是藝術創(chuàng)作最深厚的源泉。
結構分析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
思想感情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xiāng)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頓挫。
賞析二
《月夜憶舍弟》,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從詩人在安史之亂中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想到百姓之苦,體現(xiàn)出了作者的懷家愁和憂國難之情。
這首《月夜憶舍弟》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爆發(fā),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zhàn)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于戰(zhàn)事阻隔,音信不通,在一個月夜的晚上,觸景生情,引起杜甫強烈的憂慮和思念,于是,就寫下這首流傳至今的詩歌。 “舍弟”即對他人稱呼自己的弟弟。全詩如下:
戌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詩歌的首聯(lián)句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也暗示了社會背景。詩人寫道:“戌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戍鼓”即軍鼓。“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后,就開始宵禁(禁止夜間的活動)。“秋邊”即秋天的邊地,或者說邊塞的秋天。首聯(lián)的意思是說,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鳴叫。詩人不從標題中的“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以此突出了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為月夜“憶”奠定了基礎。其中,“斷人行”點明社會環(huán)境,說明戰(zhàn)事頻仍、戰(zhàn)斗激烈,道路為之阻隔,不能通行。特別是“秋邊一雁聲”中的“一”字,不但表明天邊孤雁的叫聲的凄厲,而且反襯出詩人處境孤單,心寒清冷之感。
接著承上而來,詩人寫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露從今夜白”指白露節(jié)的夜晚。意思是說,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jié)氣,感覺月亮還是故鄉(xiāng)的最明亮。這里既寫景,也點明時令。上句“露從今夜白”中“露”和“白”不但形象而含蓄地營造了凄寒的氛圍,而且也表明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令人心生思鄉(xiāng)的寒意。接著下句“月是故鄉(xiāng)明”,也是寫景,視角直接進入到故鄉(xiāng)及其故鄉(xiāng)之月。這里,不但空間發(fā)生了變化,而且“故鄉(xiāng)”表明了思鄉(xiāng)之感。由此不能不想到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對于游子來說,望月懷遠,懷遠生情,生情就感傷。可以說,這一聯(lián)在律詩中屬于景聯(lián),但詩人融情入景,景語情語,所以,詩人在月中明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突出了對故鄉(xiāng)的感懷。
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xiāng)之念。所以,接著頸聯(lián)一轉,進入抒情。詩由望月轉入抒情。詩人寫道:“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意思是說,弟兄分散,家園無存,互相間都無從得知死生的消息。詩人及其人民都遭逢離亂,漂泊四方,生死不明,恰逢這清冷的月夜,觸景生情,感嘆世事,自然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上句“有弟皆分散”也許說的是身處亂世的人們,避免不了弟兄離散,天各一方,而下句“無家問死生”就是說漂泊他鄉(xiāng)。天各一方后家已不存,生死難卜。這里,詩人不但自己“憶”舍弟,更主要地推己及人,表現(xiàn)出“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的情懷。
尾聯(lián)緊承“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兩句而來,進一步表現(xiàn)了詩人月夜思念舍弟的情感。詩人寫道:“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長”即一直,老是。“達”即到。“況乃”即何況是。“未休兵”指戰(zhàn)爭還沒有結束。意思是說,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zhàn)亂頻繁沒有停止。這里,詩人不但含蓄地表達了對舍弟的思念,也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的痛苦及其對戰(zhàn)爭的厭惡之情。這樣的思想在杜甫的《春望》中表現(xiàn)得極為明顯,詩人寫道:“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封家書抵過萬金,突出了戰(zhàn)亂時的音信難得,人們經(jīng)受著思念親人的痛苦的煎熬。這里,“長不達”就表現(xiàn)了詩人杜甫漂泊他鄉(xiāng)而難以回家,以及對親人的思念與無奈。
在藝術上,首先,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結構嚴謹。其次,視覺聽覺描寫的結合,提高詩歌的審美境界。再次,語言質(zhì)樸,但含意厚重,極富感染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1212520.html
相關閱讀:
表達相思之情的古詩句
有關古代愛情的詩句
歷代飲酒詩名氣排行榜
“檻外低秦嶺,窗中小渭川”的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故
上一篇: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維《過香積寺》全詩翻譯賞析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主題
朋友情深誼長的句子_經(jīng)典語句
有關送別的詩句
與酒有關的詩句
“風宜扇引開懷入,樹愛舟行仰臥看”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的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
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
關于描寫離別的詩句集錦賞析
人情冷暖的詩句
事父母多少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王翰 ? 涼州詞 古詩意思、賞析
推薦閱讀
描寫山山水水的優(yōu)美詩句
[導語]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3、北山白云里,……
故園東望路漫漫的下一句及全詩詩意賞析
故園東望路漫漫的下一句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下一句憑君傳語報平安 詩句出自唐代……
朋友祝愿的句子_經(jīng)典語句
朋友祝愿的 句子 愿你在平凡的崗位上,創(chuàng)出不平凡的業(yè)績,直到實現(xiàn)你遠大的理想。 冰封的世……
淡泊名利的詩句
[導語]1、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的意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的意思:水滿溢時白鷺翩翩,湖畔草長鳴蛙處處。 出自陸游《……
相關閱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钡
“文字元無底,功夫轉到難!钡囊馑技叭
李白 ? 望廬山瀑布 古詩的意思,賞析
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
對于描述夏天的詩句
“馬上折殘江北柳,舟中開盡嶺南花”全詩
名勝古跡的詩句
鄉(xiāng)愁的詩句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高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