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作者:佚名
譯文傍晚從終南山上走下來,山月好像隨著行人而歸。回望來時走的山間小路,山林蒼蒼茫茫一片青翠。遇斛斯山人相攜到他家,孩童出來急忙打開柴門。走進竹林穿過幽靜小路,青蘿枝葉拂著行人衣裳。歡言笑談得到放松休息,暢飲美酒賓主頻頻舉杯。放聲高歌風入松的曲調(diào),歌罷銀河星星已經(jīng)很稀。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興,歡樂忘了世俗奸詐心機。
注釋⑴終南山:即秦嶺?,在今西安市南,唐時士子多隱居于此山。過:拜訪。斛(hú)斯山人:復姓斛斯的一位隱士。⑵碧山:指終南山。下:下山。⑶卻顧:回頭望。所來徑:下山的小路。⑷蒼蒼:一說是指灰白色,但這里不宜作此解,而應解釋蒼為蒼翠、蒼茫,蒼蒼疊用是強調(diào)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種蒼茫貌。翠微:青翠的山坡,此處指終南山。⑸相攜:下山時路遇斛斯山人,攜手同去其家。及:到。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⑹荊扉:荊條編扎的柴門。⑺青蘿:攀纏在樹枝上下垂的藤蔓。行衣:行人的衣服。⑻揮:舉杯。⑼松風:古樂府琴曲名,即《風入松曲》,此處也有歌聲隨風而入松林的意思。⑽河星。恒y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謂夜已深了。河星:一作“星河”。⑾陶然:歡樂的樣子。忘機:忘記世俗的機心,不謀虛名蠅利。機:世俗的心機。
關(guān)于此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李白作此詩時,正在長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兩入長安,第一次是在公元年(開元十八年),李白三十歲時;第二次是在公元年(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時。此詩寫于李白二入長安時期。
另一種說法是:李白此詩作于公元年(天寶十一載)春,時李白五十二歲,正隱居終南山。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