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兮。舒憂受兮。勞心?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譯文多么皎潔的月光,照見你嬌美的臉龐,你嫻雅苗條的倩影,牽動我深情的愁腸!多么素凈的月光,照見你嫵媚的臉龐.你嫻雅婀娜的倩影,牽動我紛亂的愁腸!多么明朗的月光,照見你亮麗的臉龐,你嫻雅輕盈的倩影,牽動我焦盼的愁腸!
注釋①皎:毛傳:“皎,月光也!敝^月光潔白明亮。關于詩的主題,《毛詩序》認為是諷刺陳國統(tǒng)治者“好色”,朱熹《詩集傳》謂“此亦男女相悅而相念之辭”。高亨《詩經(jīng)今注》認為描繪“陳國統(tǒng)治者,殺害了一位英俊人物”,F(xiàn)在多認為是月下相思的愛情詩。②佼(jiāo):同“姣”,美好!百恕奔疵廊。僚:同“?”,嬌美。③舒:舒徐,舒緩,指從容嫻雅。窈糾:與第二、三章的“?(yǒu)受”、“夭紹”,皆形容女子行走時體態(tài)的曲線美。④勞心:憂心。悄:憂愁狀。⑤?(liǔ):嫵媚。⑥?(cǎo):憂愁,心神不安。⑦照:照耀(大地)。⑧燎:明也。一說姣美。⑨慘(zào):當為“?(cǎo)”,焦躁貌。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如果把這里所說的“人”理解為審美的人,把這里所說的“月”理解為人的審美對象的月,那么是誰第一個用含情脈脈的審美的眼光觀照月亮?是誰第一個在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發(fā)現(xiàn)了溫情的詩意?是誰最先把它從“遠在天邊”拉到“近在眼前”,貼近人們的心靈?就作為審美意識的載體和結(jié)晶的文學作品來說,應是這首《月出》的作者。
每首詩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情調(diào)。中國古代詠月的詩篇真是積案盈箱,汗牛充棟,比如《古詩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明月皎夜光”,初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以及李白的《古朗月行》、杜甫的《閨中望月》,等等等等,不管它們?nèi)绾巫儞Q著視角,變換著形式,變換著語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種意境,一種情調(diào),即迷離的意境,悵惘的情調(diào)。這種意境與情調(diào),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
《月出》的意境是迷離的。清代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說它“從男意虛想,活現(xiàn)出一月下美人”。詩人思念他的情人,是從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開始的。也許因為月兒總是孤獨地懸在無垠的夜空,也許因為它普照一切,籠蓋一切,所謂“隔千里兮共明月”(謝莊《月賦》),月下懷人的作品總給人以曠遠的感覺。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許就近在咫尺,但在這朦朧的月光下,又似乎離得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