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
作者:吳文英
原文:
作者:佚名
《金縷歌》是夢窗詞中具有愛國思想的詞作之一。詞中通過滄浪著梅歌頌抗金名將韓世忠的"英雄陳跡",對"后不如今今非昔" 的現(xiàn)實表示嚴重不滿。
據(jù)夏承燾《吳夢窗系年》,這首詞約寫于宋理宗嘉熙三年()正月,作者四十歲。當(dāng)時,"吳潛由慶元府改知平江(今蘇州)",二人過從甚密。作者借著梅之機,即景生情,毫不隱晦地抒發(fā)了積郁于胸的悲慨。
以"喬木生云氣"這一開闊巨大的形象開篇,含有"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的意味。"喬木"者,大樹也。是詞人入園以前之所見,又暗喻韓世忠!逗鬂h書?馮異傳》:"請將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不僅如此,這一句詞,還可以使人聯(lián)想到《詩經(jīng)?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暗示韓世忠從齷齪的官場中受到排斥打擊,被迫遷居滄浪事。這一句興'中有比,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訪中興、英雄陳跡,暗追前事。"
這兩句是直陳,交待這次看海的目的以及對英雄的無限景仰。繼之則拈出韓世忠一生最為動人的事跡加以抒寫:"戰(zhàn)艦東風(fēng)慳借便,夢斷神州故里。"這兩句寫的是黃天蕩之捷,抒發(fā)了詞人的感慨。韓世忠在黃天蕩以八千人的兵力,抗擊著金兀術(shù)的十萬大軍,堅持了四十八日。黃天蕩之役,雖然使兀術(shù)"不敢再言渡江",但韓世忠也因遭受火攻而退回鎮(zhèn)江。史載:兀術(shù)刑白馬以祭天,及天霽風(fēng)止,兀術(shù)以小舟出江,世忠絕流擊之。海舟無風(fēng)不能動,兀術(shù)令善射者乘輕舟,以火箭射之,煙焰蔽天,師遂大潰,焚溺死后不可勝數(shù)。世忠僅以身免,奔還鎮(zhèn)江。"作者對此深以為憾,故詞中表示,如果東風(fēng)勁吹,毫不吝惜地給韓世忠以一臂之助,那么失去的神州故里就很可能得以恢復(fù)。"旋小筑、吳宮閑地。"緊承上句,寫韓世忠被剝奪兵權(quán)之后,過的是"不再言兵"的退隱閑居生活,點明了"滄浪看梅"這一主題。"華表月明歸夜鶴"至上片結(jié)尾,用丁令威學(xué)仙的故事,引出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慨嘆,并以"枝上露,濺清?quot;這一眼前景物來加以渲染和烘托。下片換頭緊扣詞題,承接上片,對看梅的過程略加梳理,點出吳潛當(dāng)時的身份。"步蒼苔"三句點出"梅"字,深化意境,至"重唱梅邊新度曲,催發(fā)寒梢凍蕊",把詞的意境進一步提到愛國統(tǒng)一與關(guān)心時事這一思想高度。"寒梢凍蕊"是南宋王朝怯懦無能,不圖進取,茍且偷安這一政治形勢的寫照;"催發(fā)",含改變現(xiàn)狀、力圖有所作為的積極意義在內(nèi)。"重唱梅邊新度曲",實際是呼喚春天的到來,呼喚國家的振作。在這主要之點上,作者與吳潛是"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