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原文
遙夜亭皋閑信步,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
數(shù)點雨聲風(fēng)約住,朦朧澹月云來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誰在秋千,笑里輕輕語。
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李煜《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注釋
、遙夜:長夜,深夜。
2、亭皋(gāo):水邊的亭子。皋,水邊地。
3、閑:吳本二主詞中誤作“閉”。閑,安閑。
4、信步:隨意行走,漫步。
5、乍過:剛過,才過。
6、清明:清明節(ji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每年的四月四、五或六日。我國有清明節(jié)踏青、掃墓的習(xí)俗。
7、早覺:漸覺。
8、春暮:春晚。
9、約:約束,約住。。赫跀r住。全句意思是指雨聲被風(fēng)聲遮住。
0、澹月:不太明亮的月亮或月光。
、云來去:指云彩飄浮不定。
2、桃李:桃花和李花。后因以“桃李”形容人的容貌姣美。
3、依依:形容鮮花盛開的樣子。
4、春暗度:指春光在不知不覺之中悄然而過。暗,悄悄,不知不覺。度:通渡,越過,過去。
5、秋千:運動和游戲用具,架子上系兩根長繩,繩端拴一塊板,人在板上前后擺動。
6、芳心:即花蕊。這里指女人的心。
7、安排:安置排解。
李煜《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翻譯
漫漫長夜池水岸邊閑散步,剛過清明,早巳傷心春色暮。幾點雨聲被風(fēng)約束住,朦朧淡月云間自來去。桃李挽春,春卻俏俏去,誰蕩秋千,笑聲夾雜低聲語。一片春心涌起閑愁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放地。
李煜《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賞析
《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詩詞作品,李煜通過對春景的感傷,表達其無以自慰的悲愁情懷。
全詞多用白描手法,信筆畫之,信手拈之,但一切景語皆為情語,這是李煜詞作的基本風(fēng)格。這首詞寫愁情春恨,多用對比,多造反差,實是用心去見景,用情去感物,其中作者的心境總與現(xiàn)實景象有極大的對立,因此也才有人指出詞為李煜晚期的作品,不無道理?偪慈~,質(zhì)樸無華,淡雅疏朗,含蓄悠遠,有“疏而能深,淡而能遠”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詞的上片寫主人公信步閑情、傷春感懷的情形。開篇起句點明時間、地點和活動,簡約而明白,一個月夜無眠、獨自水邊散步的主人公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其中“閑”字有深意,看起來是閑逸、閑適,而其實是心中煩悶、長夜難眠、獨自傷懷的無以自解,只好無聊、無奈地信步游走,是閑極而煩之意。這也正好引出二、三句作解:清明剛過,卻已春去。“乍過”與“早覺”相對,筆意相承而詞意相反,表現(xiàn)出主人公的心境與現(xiàn)實情景的反差和對立!按耗骸辈皇菍嵕埃切木,關(guān)鍵在一“傷”字,傷春即是傷己,所以“閑信步”和“傷春景”等等,都是主人公自傷無奈心情的客觀映照,“傷”字一出,有動感,有情懷,片景皆活。后二句是以主人公視聽之覺來寫景,以情見景,以景映情,十分形象。雨隨風(fēng)往,風(fēng)卷云收,作者以“約住”狀之;云散月出,云攏月淡,作者用“朦朧”畫之。極生動、極形象,而又極具神韻,尤其從中可見主人公心隨風(fēng)雨、情如云月的傷春情懷,淡雅有致而又曲意綿延,直為情語。
詞的下片寫主人公感慨春去、無以自慰的悲愁情懷!疤依钜酪馈北臼敲髅拇汗,但春卻已溜走。正仿佛人生中歲月流逝總是無可挽回,一個“暗”字,依戀之情俱在,無奈之懷別出,含蓄委婉,曲筆有致?上Т司吧约牛谑亲髡吖P鋒一轉(zhuǎn),“誰在秋千,笑里低低語”,以活動的景色與上句形成對比,借以昭示主人公欲靜不能的心情。這種對比和反差是如此巨大,春光雖好卻偏要溜走,他人歡情而唯我獨傷,相映見意,別具深韻。最后二句“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直抒胸臆,張口即出,語盡而情不絕,言收而意更進,主人公千愁萬恨在心頭,無人能解無處平的情懷噴薄涌出,無以自收。陳繼儒《南唐二主詞匯箋》中曾云:“何不寄愁天上,埋憂地下?”雖解其意,不解其情也。
李煜的詩詞全集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