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卻東西門行原文及翻譯|賞析
曹操?卻東西門行原文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xiāng)。舉翅萬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節(jié)食南稻,春日復北翔。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
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奈何此征夫,安得驅四方!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冉冉老將至,何時反故鄉(xiāng)!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狐死歸首丘,故鄉(xiāng)安可忘!
曹操?卻東西門行注釋
、轉蓬:飛蓬,菊科植物,古詩中常以飛蓬比喻征夫游子背井離鄉(xiāng)的漂泊生活。
2、不相當:不相逢,指飛蓬與本根而言。
3、奈何:如何,這里有“可嘆”、“可憐”的意思。
4、安得:怎能。去:離開,避免。以上兩句的意思是,可嘆這些征夫們,怎樣才能免除這種四方漂泊的苦楚呢?
5、冉冉:漸漸。
6、深泉:應作“深淵”,唐人抄寫古書時常把“淵”字改為“泉”,以避唐高祖李淵之諱。
7、猛獸:應作“猛虎”,唐人為李淵之父李虎避諱,常把“虎”字改寫作“猛獸”。
8、狐死句:屈原《哀郢》中有“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首丘,頭向著自己的窟穴。狐死首丘是古來的一種說法,用以比喻人不該忘記故鄉(xiāng)。最后四句以龍、虎、狐的不離故地,不忘窟穴,來反比征夫們的流離輾轉,有家不能歸。
曹操?卻東西門行翻譯
待更新
曹操?卻東西門行賞析
這首詩結構甚有特色,開頭連用兩組比興,最后又以比興作結,首尾相互照應。鴻雁、轉蓬、神龍、猛獸、狐貍,其表象各不相同,詩人卻善于抓取它們有助于表現(xiàn)主題的本質特征來描寫,故全詩顯得和諧統(tǒng)一、渾然一體。
盡管詩歌大部分篇幅是寫比興內容,描寫詩中主題的僅寥寥數(shù)句,但因其比興起到了延伸、拓展、發(fā)揮、強調主題的作用,所以整首詩仍然給人以含蓄深沉、內蘊豐富之感。
詩的首六句采用比興手法。一開頭,詩人略一勾勒,便寫出了鴻雁的境遇及其春來冬去的候鳥特征!叭薄、“無人鄉(xiāng)”強調其孤寂寥落,“萬里余”則突出路途之遙。鴻雁萬里遠征,與同類結伴而行,相濡以沫,處于寂寞凄涼的環(huán)境中;它們只能服從節(jié)令的安排,嚴冬則南飛而食稻,陽春則北翔而重回,其辛勞困苦不言而喻。“田中有轉蓬”四句為第二層次,詩人沒有像通常詩歌那樣在比興后立刻引入正題,而是再用一比興手法,寫蓬草隨風飄蕩,無所歸止,也永遠無法回歸故土!跋喈敗币鉃榕c故根相遇!傍櫻恪迸c“轉蓬”這兩個藝術形象極不相同,鴻雁有信,依節(jié)侯歲歲而回;轉蓬無節(jié),隨輕風飄蕩不止。但是,它們本質上是一樣的,都不得不轉徙千萬里之外。詩歌寫鴻雁舉翅“萬里”之外,其空間距離感鮮明突出;轉蓬“萬歲”不能歸于故土,其時間漫長感異常強烈。而兩者實是互文見義,路途遙、時間長,都是詩人所特別強調的。
在完成了連續(xù)的鋪墊以后,詩歌第三層切入正題,僅以寥寥六句寫征夫之狀,卻括盡他們艱險苦難生活的內容:一為出征之遙,遠赴萬里,鎮(zhèn)守四方;二為出征之苦,馬不解鞍,甲不離身;三為年歲飛逝,老之將至;四為故鄉(xiāng)之思,返還無期,徒作渴念。這幾方面有緊密關系,而思鄉(xiāng)不得歸是其關鍵。唯其愿望不能實現(xiàn),其思鄉(xiāng)之情也就日益加深。這一層將征夫的深愁苦恨,都在其對現(xiàn)實狀況的敘述中宣泄出來。由于前兩層中,詩人已經用比興手法渲染了情結氣氛,故這一層所表現(xiàn)的鄉(xiāng)關之思顯得極為真切和強烈,雖然沒有一個愁、苦之類的主觀色彩的詞語,但本色之語,卻更能收到動人心魄的效果。
“神龍藏深泉”四句為詩歌最后一層,詩人于描寫正題后又將筆墨宕開,連用神龍、猛獸、狐貍等數(shù)個比喻。神龍藏于深泉,猛獸步于高岡,各有定所,各遂其愿,令有家歸不得的征夫羨慕不已。“狐死歸首丘”典出《禮記?檀弓》:“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仁也’!鼻栋й罚骸傍B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眲游镏了郎星也煌释粒h離家鄉(xiāng)的征夫們更不能忘!肮枢l(xiāng)安可忘”這極平直的一句話,在全詩的層層襯映,鋪墊之下,也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比興手法的反復使用,給詩歌帶來了從容舒卷、開闔自如的藝術美感。詩歌寫思鄉(xiāng)情結,雖充滿悲涼凄切情調,但結處以神龍、猛獸等作比,悲涼中不會顯得過于柔綿,反而回蕩著剛健爽朗之氣,這正是曹操詩的特點之一,也是建安文學慷慨悲涼之特色的體現(xiàn)。全詩絲毫不見華麗詞句,唯見其樸實之語。鐘嶸《詩品》評曹操詩說:“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從這首詩來看,“古直”二字評價很中肯。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