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心想事成! 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我常給別人發(fā)這樣一句祝福語。但現(xiàn)在,這個很普通的祝福語變身為“零星的在一些古老的傳說、經(jīng)典和哲人的口中出現(xiàn)過”的“至大的秘密”。 這是最近一部煞為流行的影片《The Secret(秘密)》的宣傳辭。這部影片自稱“紀錄片”,但在我看來,它并未記錄什么事實,而是以超級傳銷式的風(fēng)格,用一個又一個“哲人”和“成功人士”一遍又一遍地宣揚“吸引力法則”。 吸引力法則是這部影片對心想事成的新詮釋,“你的想法是有一定頻率的能量波,而它會引起具有接近頻率的能量波的共振。”于是,如果你有一個糟糕的想法,你就會吸引具有類似想法的人,以及具有同頻率的宇宙中的能量波,而最終你會收獲一個糟糕的結(jié)果。相反,如果你有美好的想法,你最終就可以收獲一個美好的結(jié)果。 這真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理念,我在看電影時偶爾也會感到熱血澎湃,但當(dāng)看到影片上一個嚴重禿頂?shù)哪凶诱f“我們能到達任何地方,能做任何事情,一切都能達成”時,我忍不住放聲大笑,我很想問他:“老兄,你能讓自己的禿頂長滿頭發(fā)嗎?” 大家千萬別誤解我在歧視禿頂男人。其實,我前額的頭發(fā)也有日益減少的傾向,所以我只是很關(guān)注這一點罷了。 警惕不自覺的心想事成 不過,話說回來,我相當(dāng)贊成“心想事成”這句話,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這個簡單道理,是在3年前的一天。 當(dāng)時正近傍晚時分,我獨自走在廣州濱江東路上。這是大有斬獲的一天,有幾件工作和生活上的重要事情進展順利,我心情舒暢,而周圍的一切景色也看上去是那么宜人。但突然,我看到一條運沙船在珠江上緩緩滑過,船的尾部拖著一條長長的油污帶,在落日余暉中五彩斑斕,分外刺眼。 看著這一幕,我悲從中來,腦子里蹦出了一句話:這真是一個無可救藥的世界! 這句話蹦出來后,我嚇了一跳,縱然我是一個環(huán)保主義者,但僅僅與我沒有直接關(guān)系的一條船的污染,竟可以立即摧毀掉幾件與我息息相關(guān)的重大事情所帶來的快樂,并令我得出一個如此悲觀的大結(jié)論,我這是怎么了?! 安靜地沉思了一會兒后,我才捕捉到了這個自動念頭出現(xiàn)時我的稍縱即逝的感受——我洋洋自得! 那一刻,我看上去似乎處于憂慮中,但其實我非常得意,這種得意感仿佛在說:看,我武志紅多聰明,我早就預(yù)料到,世界是無可救藥的,瞧,這艘運沙船不就證明了我的預(yù)見能力!誰有我這樣的眼光! 我這種心理機制,用心理學(xué)的術(shù)語稱是“自我實現(xiàn)的預(yù)言”。意思是,如果我對某一事物做了預(yù)言,那么,我就會努力在這一事物上實現(xiàn)這個預(yù)言。 自我實現(xiàn)的預(yù)言這個概念我早就知道,但第一次深深地理解它的真切含義,還必須經(jīng)由這種親身體驗。有了這一體驗后,再審視周圍的世界,發(fā)現(xiàn)類似的故事比比皆是。 一個女子,看上去溫柔賢惠,同時也很能干,是一位小有地位的公務(wù)員,但她卻經(jīng)常鼻青臉腫地去上班。原來,她的老公很暴力,經(jīng)常打她。她受不了,離婚了,但第二任老公又是如此。約40歲時,她再一次離婚。 這時,她對男人絕望了,想單身下去,因為“男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不過,有一個男子喜歡她很多年了,這時繼續(xù)對她窮追不舍,而且這個男人據(jù)說沒有暴力史,別說打女人,連和女人吵架的事都沒干過。 又愛自己,又是好男人,那還有什么好挑的,她心動了,嫁給了他。但剛結(jié)婚兩個星期,她給她的幾個朋友打電話,哭訴說,她又被打了。 朋友們趕過來,自然對男人一通斥責(zé):你又不是不知道她多不幸,你又說愛她,那為什么這樣對待你最愛的女人……但這次來的朋友中有一位心理醫(yī)生,她沒有加入譴責(zé)男人的隊伍,而是問,你們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請告訴我細節(jié)。 細節(jié)決定成敗,細節(jié)是魔鬼,而魔鬼般的細節(jié)一出來,所有趕來的人都鴉雀無聲。 原來,兩人先是吵架,吵著吵著,女人對男人說:你是不是想打我了,像×××(她爸爸的名字)打我媽媽一樣? 男人回答說:怎么可能,我從不打女人,今天怎么能和你吵成這樣,我都納悶。 女人不信,說:你就是想打我,你打呀打呀,你不打就不是男人! 她歇斯底里地一直念叨這句話,某一瞬間,男人突然腦子里一片空白,一拳揮了過去…… 男子揮拳前的那一刻,發(fā)生了什么? 洗腦!這個男人腦子里一片空白,是因為他一直持有的好男人的邏輯被抹去了,而接受了女人用歇斯底里的方式強加給他的壞男人的邏輯。 女人為什么這么做?因為心想事成!她預(yù)言過“男人都不是好東西”,這句看似悲觀的話是她引以為傲的生存基本,是她對這個世界有控制感的基石,是她自戀——這是蕓蕓眾生最重要需求的重要養(yǎng)料,她需要不斷證實這一點,而一旦遇到一個“好東西”,她由此建立起的關(guān)于親密關(guān)系的大廈就會崩潰,這會令她不舒服,令她恐慌,所以她會努力將這個“好東西”變成壞男人,那樣才能證明她對這個世界的確是有掌控力的。 積極的想法常是刻意對抗 這個女人的故事,以及我的故事,都是從消極一面詮釋了“心想事成”。很多人渴望幸福和快樂,但這只是表層的意識層面的,而深層潛意識中追求的則是自我實現(xiàn)的預(yù)言,是對這個世界和自己人生的掌控感。這個結(jié)若化不開,那么意識層面上無論多么努力地追求幸福和快樂,都可能是沒有作用的,反而是越渴望幸福和快樂,就越容易陷在輪回中。 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有數(shù)不清的情人,一個八卦網(wǎng)站很無聊地找到了其中幾十個女子的照片,而我做國際新聞時也很無聊地用這些照片拼了一個版,拼著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克林頓的情人從面容和神情上看可以很明顯地分成兩類:酷似希拉里的女強人和酷似白宮實習(xí)生萊溫斯基的傻女孩。 對此,我想,克林頓是在追求他所渴望的美好情感,他先選擇了一個“希拉里”,以為這是他的“正確小姐”,但處得久了,煩了,于是想去尋找新的“正確小姐”。既然“希拉里”不是答案,那么與希拉里完全相反的“傻女孩”該是答案了。但和“傻女孩”處久了,他又煩了,于是又找一個與“傻女孩”完全相反的女強人…… 對這一現(xiàn)象,我戲稱為“克林頓鐘擺”。那些無比渴望理想情人,渴望正確先生或正確小姐的人,很容易陷在“克林頓鐘擺”的肥皂劇一般的輪回中。 要解決這一輪回的陷阱,關(guān)鍵不是“心想事成”!禩he Secret》稱,你若對A不滿,那么可以忽略A,而去關(guān)注B,你多年如一日地將能量貫注在B上,你就可以實現(xiàn)B,而如果你非和A進行纏斗,你就是在將能量投注到A上,而最終你被A所控制。 這聽上去很有道理,很好。但問題是,所謂的B常常是-A,即A的對立面,這時我們?nèi)匀皇窃谂cA進行纏斗。 這也恰恰是我們?nèi)烁瘢ㄒ布醋晕遥┙⒌暮诵。德國心理學(xué)家阿德勒說,自卑會引出超越的動力來。我自己的觀察則發(fā)現(xiàn),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而言,痛苦總是引出對痛苦的逃避來。也就是說,人格中的動力幾乎總是和痛苦對抗的。 電影《The Secret》、同名書《秘密》和《吸引力法則》等書,以及由這些概念所引出的培訓(xùn)等都在強調(diào),不去關(guān)注消極的A,而可以生出一個積極的B,然后關(guān)注這個B就可以了。但是,從深層的含義講,任何由小我主動生出的念頭都不是無中生有的,這些念頭勢必是建立小我的一切體驗上的。并且,積極與消極常是相輔相成的,一個積極的念頭常是與消極的體驗的對抗。 譬如,追求快樂常是與悲傷的對抗,追求歡笑常是對哭泣的壓抑,追求性感常是對性冷淡的恐懼,追求卓越則是對自卑的逃避……但是,這些追求都造成了內(nèi)心的分裂,一個看起來總是超快樂的人,內(nèi)心中常藏著悲傷,甚至,其意識層面的快樂和潛意識深處的悲傷的分量是相當(dāng)?shù)。這好比是一個天平,天平這一端的快樂太重了,那一端就要有悲傷與之匹配,這樣才是平衡的。 那么,該如何化解人生悲劇對我們的影響,如何從糟糕的心想事成中解脫出來? 承認并接受真相! 我在我的文章中常寫到,真相是永遠的No.1。人生悲劇的真相會令我們痛苦,痛苦不好受,于是我們很容易去否認悲劇的真相,以此減輕痛苦,并且否認的最常見形式是努力制造“反相”。 例如,爸爸不好,這很痛苦,于是我渴望改變爸爸,但這個愿望沒實現(xiàn),于是我渴望改變和爸爸一樣的男人。結(jié)果,童年有一個暴力老爸的人,長大后很容易對暴力男人一見鐘情。導(dǎo)致這一結(jié)果的原因很多,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對“反相”的執(zhí)著,是我們非得想完成一次改造夢想。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子人生中出現(xiàn)了“丈夫打妻子”的四次強迫性重復(fù),第一次是爸爸打媽媽,而后三次是她的三任丈夫打她,最后一任丈夫本是好男人,但她要先把他塑造為壞男人,然后再去玩改造的游戲。 要終結(jié)這種消極的心想事成,最有效的辦法不是玩一下積極的心想事成的游戲,而是接受真相,即承認自己有一個不好的爸爸,接受這是一個改變不了的事實。 當(dāng)徹底接受發(fā)生時,我們內(nèi)心中會自動浮現(xiàn)出一個新的念頭,但這個念頭并不是我們主動想出來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在徹底接受真相那一剎那時所自動產(chǎn)生的,這種想法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會在瞬間將我們從對痛苦的糾纏中解脫出來。 譬如,這位女子如果徹底接受自己有一個糟糕的爸爸之后,她會對改造男人徹底失去興趣,于是壞男人對她的吸引力就不存在了,她可以把能量從對這一不幸的糾纏中解脫出來。此后,她才有了玩積極的心想事成的游戲。不過,必須強調(diào)的是,最積極的“想”,并不是她的心主動想出來的,而是自然浮現(xiàn)的。 德國心理學(xué)家?斯•托利,29歲時絕望到極點,覺得痛不欲生,產(chǎn)生了自殺的念頭。但是,就在徹底絕望時,奇跡發(fā)生了,他在瞬間獲得解脫。 ?斯•托利的這個奇跡事件,我和一些高人討論過,他們一致贊同,如果這時他還抱著任何自己主動的念頭,解脫就不會發(fā)生,只有全然而徹底的接受才能達到這一境界。 我在我的《心靈的七種兵器之一:最純的悲傷幫你告別悲慘往事》等多篇文章提到的Z的故事,類似于?斯•托利的奇跡,她是在小學(xué)四年級想自殺時,而在全然的悲傷中自動獲得了解脫。 執(zhí)著于“心想”就會“失明” 在心理治療中,與積極的心想事成相接近的術(shù)語,一個是“積極賦意”,一個是“積極想象”。但這兩個方法都不是忽略消極的A而去發(fā)展積極的B,相反都重視與消極的A背后的真我的溝通,并最終促進內(nèi)心的和諧。 并且,我們可以通過“心想”而誘導(dǎo)別的存在與自己共振嗎?宇宙的大能太玄了,我們不談這個,我們還是談?wù)勎覀兣c別人的共振吧。 舉一下一代情圣徐志摩的例子吧。他認為林徽因是他幸福人生的答案,他無比執(zhí)著于她?上В南胧鲁刹⑽窗l(fā)生,因林徽因感覺,在徐志摩面前,只有他的“心想”存在,而她自己并不存在,但每個人都渴望自己存在,所以她拒絕了徐志摩。 臺灣作家張德芬在她的靈修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中寫到: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這句話的意思也是心想事成,即你看到的世界和你周圍的世界,都是你的心指引你完成的。 這樣的看法有它一定的道理,因為我們的確是按照自己的內(nèi)心來塑造周圍的世界的。然而,在我看來,除非我們能感覺到別人的真切存在,否則我們對幸福的渴求就總是一場空。因為,幸福意味著和另一個人或事物的關(guān)系的和諧,而當(dāng)我們太執(zhí)著于自己的想法時,別人還存在嗎? 實際上,積極的心想事成并非是至高的境界。更好的境界,用我的話說就是單純,用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的話說就是空寂和冥想,而用明朝哲學(xué)家王陽明的話說就是“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什么意思呢?就是,這世界存在著本相,我的心若處于空寂的狀態(tài),我的心就是單純的,而別人乃至萬物的本相就會在第一時間被我覺察到,這時我就可以做選擇,覺察到了善就可以自然被吸引,覺察到了惡就可以自然遠離。 并且,“心不動”非常重要,因為心一動了,你看見的就是你的欲念,而不是其他存在的本相了。 有人可能會說,積極的心不是很好嗎?對此,我的看法是,執(zhí)著于積極的想法會形成一個屏障,阻礙你與世界的本相相遇。例如,你總是積極地想著,水真甜,這會讓你在喝水的時候總是品嘗到甜味。這貌似很好。但當(dāng)一杯臭水?dāng)[在你面前時,你會因為執(zhí)著于“甜水”的積極念頭,而覺察不到臭水的存在。 電影《The Secret》的宣稱辭稱,吸引力法則是無數(shù)名人成功的奧秘,其中包括牛頓和愛因斯坦。但是,起碼在他們令世界震驚的物理學(xué)定律上,牛頓和愛因斯坦并不是先有了念頭然后再去論證自己的念頭,而是當(dāng)他們投入到自己的研究領(lǐng)域后自然映現(xiàn)的結(jié)果。 我的幾位朋友去上過很有名的靈修班;貋砗,他們看上去發(fā)生了劇變,快樂了很多,但我發(fā)現(xiàn),他們似乎沉溺在一種快樂的飄忽狀態(tài),對周圍事物的覺知能力下降了很多。這種快樂,就是妨礙他們與其他事物建立關(guān)系的一堵墻了。 所以,心想事成固然不錯,吸引力法則固然迷人,但這并非是多么偉大的東西。在自我成長的路上,加法固然重要,減法更重要,我們必須去認識自己的內(nèi)心,去碰觸那些痛苦的內(nèi)容,而不是簡單地忽略它們。只是,了解它們也恰恰是為了放下它們。正如一顆膿包已是一個獨立的存在,如果你不理會,它會日益嚴重,而一旦割開它做了清理,它對自己的影響就可以降到最低點了。 美國心理學(xué)家亞龍說,他和妻子常玩一個“想象中的晚宴”的游戲,設(shè)想要舉辦一個家庭宴會,專門招待某一類人,結(jié)果幾十年過去,他們發(fā)現(xiàn),任何一種有問題的人,都可以輕松請滿一桌人,而惟獨真正快樂的人,卻始終湊不齊一桌人。 這說明,掌握一下“吸引力法則”并成為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很容易,但想成為亞龍的快樂晚宴上的客人,要難很多。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a>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