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提前備考:名師總結各科考試重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復習方法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近日北京、武漢等地的高考教育專家來蘭,與蘭州的一線高中教師一起就2014年高考進行了總結,同時也對2014年的全國高考提出了備考建議。往年湖北省高考備考會都安排在前一年的年底或者當年年初,今年之所以提前,也是在借鑒了外省的經驗后,提前進行。

  語文:重視“程序性知識”和“緘默知識”

  湖北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何永生老師對2014年高考中的語文科目進行了總評,他認為2014年高考體現了注重讀寫結合的綜合考查!陡咧姓Z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表達與交流中要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任何高考作文題目都是十分開闊的 初三,所有人的思維都不足以抵達它的邊際。要破除“作文常識觀”,樹立“作文思維觀”。一個“細節(jié)”,一個“感悟”,是作文成功的兩大柱石。以此為基礎,寫作備考需要解決三個問題:對題目的認識與信心;自我充分有效的準備;構建聯(lián)想想象的橋梁。另外,高考語文考試是一種國家文化戰(zhàn)略的體現,所以,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文化的考查。

  在備考建議中,何老師建議考生重視“程序性知識”“緘默知識”的考查。程序性知識一般是通過記憶理解或實踐獲得。過去對語文知識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叫“八字憲法”。即“字”、“詞”、“句”、“篇”、“語”、“修”、“邏”、“文”,這是廣大語文教師對語文知識教學對象的一種經驗性的總結,并不存在什么學理性的確證。古代漢語知識包括文言實詞、文言虛詞、詞類活用、文言句式、斷句、誦讀、翻譯等。文體知識包括記敘文、議論文和應用文的有關知識。文學知識主要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常識及教科書中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的有關知識,中國古代和現代文學史的常識等。這一類知識在高考中作為直接的考查對象現在已極少涉及,但是對其運用的考查又是無處不在的。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是關于“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知識。可以通過或者說需要在明確操作步驟與程序的基礎上進行變式替換練習來獲得。這一類知識也不可能以知識的形態(tài)出現在高考語文試卷中,但關于它的考查也是無處不在的。緘默知識,則是只可意會而不能言傳的知識,這種知識的習得,借用一個人類文化學上的術語,叫濡化。在語文知識范疇內,外顯知識和緘默知識不僅存在量的比較問題,而且有質的比較問題;不僅存在著知識功能劃分的問題,而且存在著互相關系的問題。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正是通過某一個現象知識的學習,得以發(fā)現支撐它的大量而又堅實的緘默知識。

  數學:重視課本狠抓基礎知識

  蘭州一中數學教師吳麗在分析2014年高考時表示,基礎知識仍不過關的問題影響較大,如選擇題中除了第9、11題外,基本屬于基礎概念題,但平均分只有42.87分。第17題是三角形問題,考生的失分原因主要是對正弦定理和誘導公式中的公式記不清楚,不會用、或用錯,另外不注意B角的取舍討論。19題屬于數列的基本題型,學生不會轉換失分較多。其二,運算能力較差也是比較重要的問題。運算出錯率高已成為限制考生水平正常發(fā)揮的“瓶頸”,在常規(guī)代數式、方程求解及代數式組合轉化等計算方面沒有切實過關。第17題中在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后,雖方法思路正確,但不能正確求出平面的法向量或向量夾角的余弦值,導致會而不全,無法得到滿分;第20題是概率問題,題目不難,但是部分考生運算不過關不能得滿分,第21題因涉及字母運算及變量間的消參、轉化,考生得分較低,平均分僅為3.64。分析轉化、綜合能力較差;語言表述欠規(guī)范嚴謹,得分點表述不清也影響了考生的得分。

  吳老師建議考生在2014年備考中,要重視課本,狠抓基礎,練好基本功,建構學生良好的知識網絡和認知結構,切實理解掌握數學基本概念、基礎知識是順利解答數學問題的基礎,良好的知識網絡和認知結構是高效應用知識的保證。在教學與復習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與表述及基本技能的形成,要以課本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識、方法,注重知識結構的重組,使學生形成一個條理化、有序化、網絡化的有機知識體系,切實提高學生的基本數學素質。在學生的解題過程中,不但要有分析問題的能力,更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算能力為首位。考生中由于計算能力差使這些考生的水平不能正常發(fā)揮,所以加強計算能力的訓練是考生得高分的基礎。

  英語:讀+寫重視綜合能力訓練

  北京師范大學外文學院錢小芳老師,在分析2014年高考英語試卷時表示,總體上,單一考查基礎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試題越來越少,考查理解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多角度思維能力的試題逐漸增加。絕大多數命題重視運用新材料、創(chuàng)設新情境來測試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體現主觀性和開放性,綜合考查學生多方面能力。加強了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文化知識、文化理解的考查。2014年高考中,特色題型呈現出主觀性和開放性,有效考查了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課改和非課改區(qū)的可以發(fā)現,大部分課改區(qū)試題中的特色題型是以主觀題為主。

  省教科所在對今年英語閱卷中發(fā)現,考生書寫字跡潦草、混亂,有的干脆是模糊不清,甚至難以辨認,根本談不上書寫整齊、優(yōu)美。比如將average寫成avevage或everage,r和v字母無法辨認,a和e無法辨認。在書面表達中放棄答題,直接抄寫閱讀理解B篇或E篇。

  錢小芳老師在備考建議中表示,新課程高考有變化,但是它與高考大綱是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不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傮w上,單一考查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的題目逐漸減少,考查學生綜合能力的題目在增加,例如聽+(讀)+寫,讀+寫。比較真實的寫的能力要求提高。結構上聽力考試勢必進行,聽力題型是否單純采用選擇題未知。聽力教學勢必成為每個地區(qū)日常教學內容。題型上,新的題型不斷涌現,尤其補全信息(如聽力部分)和信息匹配對命題人最有誘惑力。舊的題型例如改錯題也許要慢慢淡出“歷史舞臺”。單項選擇的命運未卜,目前“尚余殘喘”。書面表達句子層面的表達將向篇章層面表達過渡。內容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跨文化知識滲透其中。平時教學與小測驗篇章的選材須尤為關注這一點。

[1]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xuexi/81566.html

相關閱讀:高考語文復習指導:讀懂2003應對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