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10種寶寶必學生活技能(上)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行為習慣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小文的媽媽,每天為了趕上班,總是在小文吃早餐的同時,幫他把鞋子穿好,直到小文進入小學。一天,小文穿著新鞋去上學,放學回家的時候卻對媽媽發(fā)了一頓脾氣,因為同學們都笑話他不會自己綁鞋帶,小文怪媽媽為什么平時都不教他。此時媽媽才驚覺,原來老師常提到小文的依賴心重,自理能力較弱,完全是自己所致,但要改掉孩子這樣的習慣,豈是容易?真是悔不當初!

激發(fā)孩子的潛能

剛上幼兒園的玲玲,拿著糖果請老師幫忙打開,老師問:“玲玲為什么自己不動手呢?”玲玲回答:“每次都是媽媽幫我的,玲玲不會……”這樣的情形常會發(fā)生在許多孩子身上,道爾敦課輔中心主任賴映秀老師表示,有些父母可說是小孩日常生活中,各項事物的代言人,只要他們動一動口,叫一聲爸或媽,便萬事OK,其實父母為了省時、省力,從小幫孩子料理好所有事情,無形中剝奪了孩子主動學習的意愿及機會,造成孩子日后學習獨立的障礙。

孩子是否具有照顧自己生活的能力,有其重要意義。從發(fā)展角度而言,這代表著身心成熟到某一程度,可主動掌握自己的行為。這種行為,使他逐漸脫離依賴或被動的互動,進而能在自己的意志中主動行事,在生理的需求方面,不再只是依賴父母;在心理層次方面,它更是孩子建立自信心與安全感的重要基礎。

把握生活中每一個可能讓孩子學習的機會,父母可由事必躬親的角色,轉(zhuǎn)變成輔助教導,讓孩子慢慢學習一些基本的生活處理能力。在教導的過程中,應耐心地為孩子做清楚而明確地示范;且放慢你的速度,以求清楚明確,讓孩子整個和步驟,才能有效學習模仿。此外,在示范教導的同時,不要忘了加上語文的輔助,對寶寶輕聲細語地解說各項步驟,不但可以促進親子感情,更可激發(fā)學習潛能,達到啟蒙的效果。

激發(fā)孩子的潛能

“幫他不如教他”,賴映秀老師指出,給孩子學習的機會與時間,教孩子學習自己穿脫衣服、刷牙、洗手、如廁以及收拾玩具等等,只要不苛求,不僅能讓孩子養(yǎng)成自動自發(fā)、負責任的習慣,還會幫自己省下許多力氣呢!

如何在平日生洗,訓練寶寶的自理能力呢?

1、拿杯子喝水

交給孩子塑膠或壓克力的杯子,熟練孩子自己學習拿住杯子喝水。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溢出一些水來,不過這是常有的事,父母無需對孩子生氣或緊張,孩子會經(jīng)由經(jīng)常的練習后,漸漸控制得更好。

2、走路

孩子扶著東西移步、獨自站立到邁出步伐走路,代表著他的世界理加擴大且豐富了。所以寶寶學會走路后,每次出門盡量讓他用走路的方式,避免將他抱在懷中,或是坐手推車。上下樓梯也盡量讓他自己爬,有時寶寶會喊累或要求抱抱,這時大人最好能夠堅持讓寶寶自己走,才得以訓練。在學習走路的過程中,清除可能的障礙物,而當孩子進步時,大人可給以適時地鼓勵,增加學習動力。

3、自己喂食

孩子拿湯匙戰(zhàn)玩盤內(nèi)的東西,或試著用湯匙把食物送進口中時,總會將食物撒滿地。其實,對孩子而言,自己喂食不只是吃而已,還是一件新奇、好玩的事。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弄臟而禁止,甚至自己喂孩子吃飯,剝奪了孩子練習的機會;其實讓孩子學會自己喂食,比桌椅、地面整齊清潔要來得重要,父母可在地面、桌上鋪些紙或布,減少清理的麻煩,也可在他身邊,抓住寶寶的手引導他練習。

4、洗手

將雙手弄濕之后,試著抹上肥皂或其他香乳皂,先雙手合掌洗手心,再洗手背,然后再分別對十只手指搓揉,尤其是指甲部分清洗更是重要。之后,再以清水沖洗干凈,雙手合掌輕甩,最后以毛巾擦干。(轉(zhuǎn)下文)

下一篇:10種寶寶必學的生活技能(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55393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