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孩子都要問父母有關(guān)性的問題,而且絕大多數(shù)的家長回答起來都或多或少感到為難。
對2、3歲的小孩,說深了他們聽不懂,說淺了一言兩語又很難確切,以童話的形式,以動物為喻,無疑是貼切的高招。因此,在幼兒期就開始適度的性別教育很有必要。 講完了童話,再把孩子的問題提出來。問孩子明白了沒有;孩子會高興地跳起來,邊拍手邊表示明白。那么,應(yīng)當怎樣回答2、3歲的孩子的這些既涉及性又涉及遺傳的問題?有位女教師針對孩子的問題,編了個《小兔子》的童話,說有位老婆婆養(yǎng)了一只白兔姑娘。雖然養(yǎng)得很細心,但白兔姑娘老是不快樂,因為一個人太寂寞了,老爺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天趕集,捎回了一只褐兔伙子,活蹦亂跳。很快,褐兔伙子和白兔姑娘成了好朋友,后來結(jié)婚了。哈!一個春天的晚上,兔籠里添了4只兔寶寶,褐兔伙子當了兔爸爸,白兔姑娘當了兔媽媽,它們共同喂養(yǎng)兔寶寶。4只兔寶寶的顏色都不一樣,一只像爸爸是褐色,兩只像媽媽是白色,還有一只不像爸爸又不像媽媽是黑色。它們中有小雞雞的是小公兔,沒有的是小母兔,都是兔爸爸兔媽媽的好寶寶!
這種錯誤的教育方法,不僅不能解開孩子的疑團,相反的,還會使孩子產(chǎn)生性的神秘感:為什么爸爸媽媽問什么都答,而問這些問題不答,不僅不答,還生氣?為什么問這些問題就是“傻”、“不長進”?正是這種人為制造的神秘,使他們失去了最初的性啟蒙教育,為形成錯誤的性心理埋下隱患。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