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與學問》鄂教版八上課內(nèi)閱讀訓練二則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現(xiàn)代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一)

①懷疑不僅是從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匾襟E,也是從積極方面建設(shè)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②對于別人的話,不經(jīng)過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③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④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fā)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斷的發(fā)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起來。⑥許多大學問家、大哲學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便問《大學》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⑧塾師告訴他《大學》是周代的書,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前著者的意思。⑨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抱懷疑的態(tài)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chǎn)生。⑩古往今來科學上新的發(fā)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shù)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產(chǎn)生的。⑾若使后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fā)明,一切學術(shù)也就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

9.這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           。

10.給這段文字劃分層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

11.“對于別人話,都不打折扣的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那么不懶惰的表現(xiàn)應(yīng)該是        。

12.第⑨句中的冒號能改為逗號嗎?為什么?

13.第⑩句中三個“新的”作用是        。

14.第⑾句中的“學術(shù)”和“文化”兩個詞能否互換?為什么?

15.本段文字主要采用的論證方法是       和        。

(二)

學問的基礎(chǔ)是事實和根據(jù)。事實和根據(jù)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一種是聽別人傳說的。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說得如何兇險,那便是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實際的情形,只有靠自己親自去觀察。做學問也就是一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根據(jù);但這種證據(jù)有時候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說了。

……

我們()對于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要經(jīng)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jīng)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后,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是盲從,是迷信。孟子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迷信。

6.語段所要闡述的觀點是什么?

7.兩段文字的過渡句是哪一句?

8.給文中的括號選擇一組正確的關(guān)聯(lián)詞()

a.不管都不然和

b.不論都否則或

c.盡管而否則及

d.不論總否則或

【參考答案】:

(一)9.懷疑是從積極方面建設(shè)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

10.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 


(二)

6.做學問應(yīng)該有懷疑精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yuedu/xiandaiwen/399192.html

相關(guān)閱讀:《一夜成魔的三聚氰胺》閱讀附答案
從此,影子常常牽著盲孩子的手,帶著他去牧場聽牛兒哞哞地叫閱讀
漢字之美妙在多維閱讀答案
(甲)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閱讀答案
《醉翁亭記》選段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