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孩子如果想要別人的東西對方不給,應該怎么勸自己孩子呢?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小孩子常常要別人的東西,尤其是吃的東西,弄得父母很難堪,常常罵孩子沒出息。 其實,孩子要別人的東西和有沒有出息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小孩要別人的東西是一種很普遍的現(xiàn)象,同樣的東西也總是覺得別人的好。這主要是孩子缺乏知識經驗而好奇心又特別強所致,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和知識范圍擴大,這種現(xiàn)象就消失了。但是父母決不能因此而放任自流,等待孩子的自然過度和消失,而是要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和處理辦法。放任自流和管 得過嚴都會使孩子形成對別人所有物的占有欲,看見別人有什么東西部想據(jù)為己有,那是一種危險的人格特征,甚至會導致犯罪。

  孩子向別人討要東西,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1、對所要的東西特別喜愛,控制不住自己的占有欲望。

  2、由于父母對孩子的一切要求都給予滿足,致使孩子判別是非的能力較差,造成了他形成想要的就必須給他的錯誤認識。

  3、由于父母過于嚴格,給孩子的東西太少。

  要克服孩子的這種現(xiàn)象,關鍵在于正確引導。

  1、增加孩子有關的知識。通過比較使孩子知道自己手里的東西到了別人手里還是那個樣子,不會變。如孩子想要別人的餅干,明明家里有,可他偏要別人的,這時,父母不要太強硬,而是在接受了別人的東西后和自己家里的作對比,讓孩子親口嘗。親身體會到味道是一樣的,以后他就不再要了。

  2、不要壓制而要引導。壓制會使孩子產生常說的“逆反心理”,更想得到它。因此,在孩子要別人的東西時,可以溫和地提醒他,使他回憶起曾經吃過或玩過這種東西,有助于解除孩子的強烈要求。

  3、轉移注意力。有時孩子要別人的東西,這種東西自己家確實沒有,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就答應(并做到)給他買一個。如果條件不允許,應盡可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別處。

  4、試用交換法。交換玩具或食物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還可以防止孩子獨霸和占有欲的產生。如孩子要別人的玩具,就讓孩子自己拿著玩具用商量的口吻,友好的態(tài)度和小朋友交換著玩,使雙方都受益。

  問題的關鍵在于讓寶寶懂得:自己的東西自己要做主、別人的東西應該由別人來做主。這是寶寶學會與人相處的很重要的一步。學習這個抽象的概念比學習蘋果、香蕉等有具體形象的東西困難很多。因為寶寶尚小,思維能力還處在以直觀行動思維與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時期,抽象思維能力幾乎還處在一個基礎的萌芽階段,爸爸媽媽需要了解這一點,指導寶寶做練習的時候就能理解寶寶而且會有耐心了。具體來講,可以把它分成三個不同的教學階段來進行:

  1、寶寶首先要學會支配自己的東西

  自己的東西,由自己支配,自己有權做主是否借出。爸爸媽媽可以在家里預先與寶寶做互借東西的游戲,剛開始時爸爸媽媽可以多做做示范:通常情況下都借出,偶爾不同意并解釋是因為自己特別喜歡的緣故,另一方也要表現(xiàn)出理解和接納的態(tài)度,現(xiàn)場表示放棄。之后就可以和寶寶做這個游戲了,寶寶通常情況下也會借出的,如果寶寶不同意,我們會發(fā)現(xiàn)也大多是因為寶寶特別喜歡的緣故。

  2、想獲得別人的東西時學會事前征得別人的同意

  別人的東西,由別人支配,獲取前須征得別人的同意。細心觀察寶寶在群體中的活動,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動手搶別人東西的欲望時,要及時告訴他拿別人的東西要征得別人的同意。就象自己對自己的東西有權做主一樣。比如說:寶寶的父母就可以在發(fā)現(xiàn)寶寶想搶別人玩具前及時跟他講:“寶寶,我知道你喜歡這個玩具。但這是別人的,我們問問她可不可以借給咱們玩兒一下。”當然了,爸爸媽媽需要根據(jù)自己寶寶借物能力發(fā)展的不同階段來給予不同的幫助。不會說話或沒有經驗的寶寶家長可以幫助他跟對方說出來,有了一些經驗之后的寶寶家長可以在提示他以后讓他自己去問對方。

  3、采用交換或輪流等方式與別的孩子分享

  我們還可以教給孩子一些具體的技巧,讓小朋友之間的交往更輕松愉快。比如,每回出門時,阿姨可以讓寶寶帶一個不常見的玩具讓他與別的小朋友交換,通常也很容易獲得成功。

  4、告訴寶寶別的小朋友為什么不給他玩具,讓寶寶在即使沒有得到也會在理解的基礎上也能獲得心理平衡,轉而去尋找別的感興趣的事與物。

  雖然寶寶喜歡“搶”別人的東西是很常見的現(xiàn)象,這種行為會導致寶寶成為不受歡迎的寶寶,容易受到群體的排斥,嚴重的還會使寶寶出現(xiàn)對抗性的人格特征。所以爸爸媽媽們可千萬不要忽視,因為寶寶最初在與同伴交往時需要及時有效的指導,否則,一旦次數(shù)多了形成思維定勢,要調整就困難了,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要抓住時機,教寶寶同伴交流的技巧與策略。

  您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是否時常會感到“牛頭不對馬嘴”,原本是關心孩子,可是他卻不領情;想說點知心話,卻發(fā)現(xiàn)孩子心不在焉……其實,孩子在與家長溝通時是有選擇性的,如果您無法開啟他的心扉,自然也就無法正確地與他進行交流,好話未必能起到好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112286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