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人帶孩子,這是很多家庭中較為常見的狀態(tài),老人由于育兒經(jīng)驗豐富,在照顧孩子方面,往往能為家長提供非常多的方便,但是,老人對于孩子一般較為溺愛,而這種因隔代教育產(chǎn)生的溺愛一旦控制不好“火候”,將會把溺愛變成害!
一、疼愛&溺愛 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自然成了家中之“王”。家人都對他疼愛有佳,尤其是老人更設其為“掌中之寶”。容易遷就孩子,只要孩子有需求都會無條件的去爭取盡量給予滿足。即使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老人也會義無反顧的依著孩子。慢慢地孩子明白了自已在家庭中的地位。凡事都自我為中心,只要沒達到目的就發(fā)脾氣或哭鬧來威脅老人從而滿足自已的要求。最后老人的疼愛就演變成了溺愛。 豆豆還在老家的時候就是這樣。只有一個孫子,公公婆婆都非常疼他,想要什么就給什么,二個老人被豆豆指揮的團團轉。豆豆一會要這個一會要那個,到手后不到兩分鐘就扔,一扔老人就忙著撿。豆豆高興的時候玩玩具,不高興的時候扔玩具。相當?shù)淖晕。老人也習慣了這種方式毫無怨言。因為,只要他們不順從豆豆,豆豆就會坐到地板上又哭又鬧還亂扔東西。 把豆豆接到身邊后,糾正他的壞習慣成了我們最頭痛的事情。其實孩子都非常聰明,他們很善辨誰是容易欺負的人。也就是常說中的見風使舵。我們開始不斷的引導豆豆并跟他講道理,讓他明白無理取鬧是不可行的;讓他明白喜新厭舊是不對的。接下來玩具方面:我們只留了二個玩具供小豆豆玩其它的玩具都收起來,每次豆豆不玩的時候,要求他自已要學會收拾玩具。只有把玩具收拾好了才能做下一件事。 當豆豆生氣想扔東西的時候:我們馬上喊“!辈⒔逃@種發(fā)泄的方式是不對的。做錯了事情要記住下次不能犯同樣的錯,得不到滿足的時候要想想是不是自已有過份的需求。當豆豆通過哭鬧的方式來威脅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立馬喊“!,告訴他哭鬧并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引導豆豆其實他可以冷靜下來思考一下看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去爭取自已想要的東西。例如:可以先滿足父母的要求再來滿足自已的需求。慢慢地豆豆開始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及角色,他現(xiàn)在必須放棄之前的觀念,接受新的環(huán)境及教育方式。 現(xiàn)在很多人見了豆豆都說他是個懂事的孩子,其實你看到的只是現(xiàn)在的他。以前的他可不是這樣的,以前的他可是我們常說中的“壞孩子”。不過我們想看到的是現(xiàn)在和未來,但愿豆豆能越走越輝煌。 二、迷信&誤事 老人相對年輕人迷信多了。特別是生活在沿海一帶的閩南老人迷信表現(xiàn)的尤其明顯。我婆婆就是其中之一。其實,迷信可以讓老人心里有個寄托,但太迷信了卻容易誤事。記得豆豆二個多月的時候。有一天晚上,豆豆睡到半夜忽然醒來開始不停的哭鬧。怎么哄都不行。我既心疼又著急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時候,我看見公公婆婆都起床并走出房間。但奇怪的是我一直不見婆婆前來察看豆豆哭鬧的原因。當時我就很郁悶“婆婆這是去哪了?”。最后沒辦法,我只好打電話回娘家問我媽媽該怎么辦?我媽教了一些應對的措施。豆豆終于安靜下來了。待豆豆睡著后,我走出房間發(fā)現(xiàn)原來婆婆起床后一直跪在神臺前求神保佑豆豆。還好豆豆有我在身邊,還好豆豆的哭鬧只是小問題,要不完全相信婆婆就誤事了。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