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寶寶淘氣不聽話,你是不是忍不住發(fā)了火?之后又后悔自責?其實,這樣的育兒故事,發(fā)生在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媽媽的身上。你大可不必為此煩惱,而應把注意力放在更緊要的方面。以下10條誡律,如果你能一一避免,那么你的育兒生活將變得輕松,寶寶也將更合作。
1、不要空口威脅。 如果你讓你的孩子知道了干一件壞事會有后果,而你又不能實現(xiàn)這個后果的話,你就喪失了權威與可信度。
2、克制罵人的沖動。 即使你是在盛怒中,罵人也是屬于絕對禁忌的范圍。罵人對孩子的自我價值觀會造成永久的破壞!
3、父母口徑必須一致。 你告訴孩子該上床睡覺了,而你的丈夫不經(jīng)意地說:“沒問題,讓他看完這個節(jié)目再睡吧。”這類表面看來很微小的不一致可能產(chǎn)生巨大的問題。當孩子看到一方父母否決另一方的意見,孩子感到受到了鼓勵可以去蔑視權威!
4、不要對孩子記仇。 當孩子做了你不能容忍的事的時候,負責任的父母會用紀律去約束孩子,然后把這件事撇在腦后,懷恨在心的父母則讓孩子感到父母不再愛他了,因此會損害父母與孩子的親情!
5、不要動手。 打孩子是絕不可以接受的行為,不管孩子犯的是什么錯,象罵人一樣,打不聽話的孩子是一種很自然的反應,但是打人絕不會產(chǎn)生正面的效果。
6、不要喋喋不休地說教。 你可以喋喋不休地告訴孩子正確的餐桌禮儀,合度的行為方式,與禮貌的表達方式。但是,即使你講得臉紅脖子粗,如果你自己不身體力行的話,你的說教將會一無用處。言傳不可能代替身教。
7、不要嘗試去做孩子的朋友。 孩子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有很多朋友,他們從你那兒需要的是一個成熟的,有能力的,無條件愛護他們的成人——一句話,父母,當你試著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的時候,孩子就喪失了父母。
8、不要把懲罰與紀律混為一談。 紀律的目的是約束孩子,而懲罰的目的是立即阻止壞的行為。懲罰在短時間內(nèi)有效,像把孩子關在自己的房間里,打屁股,限制看電視等等,但是,它并不教會孩子什么東西。
9、不要將孩子跟別的孩子進行比較。 這種比較是有害無益的,當你這樣做時,你的孩子會自卑,同時會產(chǎn)生對另一個孩子的憎恨。這兩種情緒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育極端不利。一定要避免!
10、不要期望過高。 我們常常對孩子有超過他們成長階段的期望。一個兩歲多的孩子不愿意乖乖地坐在餐館里吃飯是正常的,同樣,一個五歲的孩子在輸了一場足球賽后大發(fā)脾氣也是正常的。這些反應都和他們的年齡有關,父母應該了解這些成長的階段,不要老是把自己的孩子與其他的孩子相比較。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