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shù)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wǎng)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shù)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初中學習方法
初中語文
初中英語
初中數(shù)學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初中生物
初中政治
初中歷史
初中地理
中考學習網(wǎng)
初一學習方法
初一語文
初一數(shù)學
初一英語
初一生物
初一政治
初一歷史
初一地理
初二物理
初一學習
初中教案
初二學習方法
初二語文
初二數(shù)學
初二英語
初二生物
初二政治
初二歷史
初二地理
初三物理
初二學習
初中試題
初三學習方法
初三語文
初三數(shù)學
初三英語
初三生物
初三政治
初三歷史
初三地理
初三化學
初三學習
初中作文
逍遙右腦記憶
>
教案設計
>
語文
>
八年級
>
初二語文列夫托爾斯泰學案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初二語文列夫托爾斯泰學案
4、列夫?托爾斯泰
[學習目標]
1、掌握本文創(chuàng)作的特點,把握作者描繪的列夫?托爾斯泰眼睛的特點;
2、分析本文的重點語句,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富有感情的朗讀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感。
[重點難點]
1.對托爾斯泰進行的肖像描寫。
2.托爾斯泰的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預習
1、掌握下列詞語,給加點字注音。
黝黑 滯留 愚鈍 器宇 禁錮 軒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尷尬 粗制濫造 藏污納垢 抑郁寡歡 鶴立雞群
正襟危坐 頷首低眉 誠惶誠恐 無可置疑 黯然失色 廣袤無垠
成語解釋:
粗制濫造:指產(chǎn)品制作粗劣,不講究質(zhì)量。
藏污納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
郁郁寡歡:心情不舒暢,不快樂。
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廣袤無垠:廣闊無邊。古代以東西長度為“廣“,南北長度為“袤”。
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無可置疑:沒有什么可被懷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無光。
2、搜集茨威格和托爾斯泰的相關(guān)資料。
第一課時
導入:
列夫?托爾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長相平平,卻有一雙銳利異常,能夠洞察世事的眼睛,F(xiàn)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去凝視托爾斯泰的眼睛,并由此進入他那深邃而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
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傳記、散文特寫和翻譯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見的珍藏》、《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說多寫人的下意識活動和人在激情驅(qū)使下的命運遭際。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畫見長,他比較喜歡某種戲劇性的情節(jié)。但他不是企圖以情節(jié)的曲折、離奇去吸引讀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連忘返的人和事。
資料鏈接
較簡單(適合印制給學生):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戰(zhàn)爭與和平》、《復活》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還有《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chuàng)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高峰。托爾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貴族,但他一生始終不渝地真誠地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莊園進行改革,不過都沒成功。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戰(zhàn)爭與和平》是他前期的創(chuàng)作總結(jié)!栋材?卡列尼娜》代表他創(chuàng)作的第二個里程碑。《復活》是他長期思想探索的藝術(shù)總結(jié),是他對俄國地主資產(chǎn)階級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長篇小說。
很詳細(建議教師把握):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 俄國作家。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圖拉省克拉皮文縣的亞斯納亞?波利亞納(今屬圖拉省曉金區(qū))。托爾斯泰家是名門貴族,其譜系可以追溯到16世紀,遠祖從彼得一世時獲得封爵。父親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參加過1812年衛(wèi)國戰(zhàn)爭,以中校銜退役。母親瑪麗亞?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謝?沃爾康斯基公爵的女兒。托爾斯泰一歲半喪母,9歲喪父。1841年他的監(jiān)護人姑母阿?伊?奧斯堅?薩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監(jiān)護。于是他全家遷到喀山。
托爾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學東方系,攻讀土耳其、阿拉伯語,準備當外交官。期終考試不及格,次年轉(zhuǎn)到法律系。他不專心學業(yè),迷戀社交生活,同時卻對哲學尤其是道德哲學發(fā)生興趣,喜愛盧梭的學說及其為人,并廣泛閱讀文學作品。在大學時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學的優(yōu)越性。1847年4月退學,回到亞斯納亞?波利亞納。這是他母親的陪嫁產(chǎn)業(yè),在兄弟析產(chǎn)時歸他所有,他的漫長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在這里度過。
回到莊園后,他企圖改善農(nóng)民生活,因得不到農(nóng)民信任而中止。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應法學士考試,只考了兩門課就突然回家。是年秋天為農(nóng)民子弟興辦學校。11月起名義上在圖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職,次年12月被提升為十四品文官,實際上卻周旋于親友和莫斯科上流社會之間。但他漸漸對這種生活和環(huán)境感到厭倦,1851年4 月底隨同服軍役的長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參加襲擊山民的戰(zhàn)役,后作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隊中服役兩年半。雖然表現(xiàn)優(yōu)異,但也有賴親戚的提攜才晉升為準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隊?死锬緫(zhàn)爭開始后,自愿調(diào)赴塞瓦斯托波爾,曾在最危險的第四號棱堡任炮兵連長,并參加這個城市的最后防御戰(zhàn)。在各次戰(zhàn)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軍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優(yōu)秀品質(zhì),加強了他對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對農(nóng)奴制的批判態(tài)度。
托爾斯泰在高加索時開始創(chuàng)作,在《現(xiàn)代人》雜志上陸續(xù)發(fā)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爾故事》等小說。1855年11月他從塞瓦斯托波爾來到彼得堡,作為知名的新作家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歡迎,并逐漸結(jié)識了岡察洛夫、費特、奧斯特洛夫斯基、德魯日寧、安年科夫、鮑特金等作家和批評家。在這里他以不諳世故和放蕩不羈而被視為怪人,他的不喜愛荷馬和莎士比亞也使大家驚異。不久,他同車爾尼雪夫斯基相識,但不同意后者的文學見解。當時德魯日寧等人提倡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的所謂“優(yōu)美藝術(shù)”,反對所謂“教誨藝術(shù)”、實即革命民主派所主張的暴露文學。托爾斯泰傾向于德魯日寧等人的觀點,但又認為任何藝術(shù)不能脫離社會生活。至1859年,他同《現(xiàn)代人》雜志決裂。
1856年底以中尉銜退役。次年年初到法國、瑞士、意大利和德國游歷。法國的“社會自由”博得他的贊賞,而巴黎斷頭臺一次行刑的情景則使他深感厭惡。在瑞士看到英國資產(chǎn)階級紳士的自私和冷酷,也激起他很大的憤慨。但這次出國擴大了他的文學藝術(shù)的視野,增強了他對俄國社會落后的清醒認識。
對于50至60年代之交的農(nóng)奴制改革以及革命形勢,托爾斯泰的思想是極其矛盾的。早在1856年他曾起草方案,準備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農(nóng)民,并在自己莊園試行,因農(nóng)民不接受而未實現(xiàn)。他同情農(nóng)民,厭惡農(nóng)奴制,卻認為根據(jù)“歷史的正義”,土地應歸地主所有,同時因地主面臨的是要性命還是要土地的問題而深深憂慮。他不同意自由主義者、斯拉夫派以至農(nóng)奴主頑固派的主張,也看到沙皇所實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虛偽性質(zhì),卻又反對以革命方法消滅農(nóng)奴制,幻想尋找自己的道路。由于無法解決思想上的矛盾,曾企圖在哲學、藝術(shù)中逃避現(xiàn)實,但很快又感到失望;1860年因長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觀情緒。1859至1862年間幾乎中輟創(chuàng)作,先后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和附近農(nóng)村為農(nóng)民子弟辦了20多所學校,并曾研究俄國和西歐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還到德、法、意、英和比利時等國考察學校。后又創(chuàng)辦《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教育雜志。這些活動引起沙皇政府的注意。加之在農(nóng)奴制改革中,他作為本縣和平調(diào)解人,在調(diào)停地主和農(nóng)民的糾紛時,常常同情農(nóng)民,又招致貴族農(nóng)奴主的敵視。1862年7月他外出時,家中遭到憲兵連續(xù)兩天的搜查。不久他關(guān)閉了學校。這段時間他思想上所受的震蕩以及因同農(nóng)民的頻繁接觸而接受的他們對事物的一些看法,成為他的世界觀轉(zhuǎn)變的契機和開端。
一、[基礎(chǔ)與積累]
1、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 作家,出身于 的家庭,讀過大學,辦過學校,當過軍官,他 農(nóng)民, 土地私有制,1881年前后完成了世界觀的轉(zhuǎn)變,堅決站在 的立場上來,但 暴力革命,宣傳基督教的博愛和自我修身,要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
2、列夫?托爾斯在文壇馳騁60多年,創(chuàng)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中有《 》、《 》、《 》三部長篇小說代表了他藝術(shù)高峰。
二 整體感知
1、全文在結(jié)構(gòu)上分幾部分?每部分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
3、文章為什么重點寫他的眼睛?理解文中描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⑴ 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⑵……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zhì)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
⑶ 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zhuǎn)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4、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文章刻畫了托爾斯泰怎樣的外貌特征?找出文中對托爾斯泰外貌描寫的句子。
6、刻畫這些特征時,作者采用了怎樣的手法?說說其作用。
三[探究與體驗]
1、本文是一幅托爾斯泰的肖像畫,請閱讀前半部分(1-5節(jié)),找出托爾斯泰外貌特征的詞語填寫在下面相應分類處。
臉龐 ,胡髭 ,眉毛 ,皮膚 ,鼻子 ,
頭發(fā) ,耳朵 ,面容 ,長相 。
2、閱讀本文后半部分(6-8節(jié)),找出描寫托爾斯泰眼睛的精彩描寫,細細加以品味。
描寫目光犀利的語句:
描寫眼睛富有感情的語句:
描寫眼睛的威力的語句:
3、文章前半部分寫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普通,后半部分又竭力贊美他眼睛,這樣是否前后不一致,為什么?
4、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外貌的描寫,除運用夸張外,還運用了大量想象豐富的比喻,有的句子是夸張和比喻聯(lián)用,將托爾斯泰的形貌和深邃的內(nèi)心世界極為形象地展示在讀者面前。試從文中找出幾處比喻和夸張聯(lián)用的句子,并說說其表達效果。
描寫眉毛:
描寫須發(fā):
描寫額頭:
描寫目光:
表達效果:
四[拓展與欣賞]
他的臉上,沒有他所有作品里、肖像、照片上流露出來的那種令人生畏的表情,沒有因五官線條分明而使人感到的那種生硬的感覺,沒有像塊塊壘起的花崗巖似的那種剛強然而呆板的神情,沒有一生中使所有的人都服從于他的那種無畏的威勢,這些特征都沒有了。而這些特征過去是有過的,而且曾經(jīng)是托爾斯泰的基本特征。但是隨著歲月的消逝和他本人的努力,卻消失了。他以接近數(shù)學般的正確性在走完生命歷程時,性格變得非常柔和,感情變得非常純潔,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
這種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尋常的,不僅可望,而且“可即”。他那似乎并非由物質(zhì)構(gòu)成的,富有光華的白發(fā)是柔和的,老人的嗓子是柔和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他走起路來,步子也是那么的柔和,簡直聽不到腳步聲,他上聲穿的那一件法蘭絨短衫的料子也顯得特別柔和,他的帽子也使人感到柔和的……
我發(fā)現(xiàn)許多原來在他的肖像和照片上沒有的東西,使我特別感到驚嘆的是他那很美的額頭:他的額頭在燈光之下顯得像塑像一般的線條清晰。使我感到最為驚嘆的是,他的兩道眉毛似乎是凹進去的,而在這兩道眉毛之上的額頭就好像很突出,他的圓圓的頭頂就顯得寬闊而有亮光。 (摘自《同時代人回憶托爾斯泰》,上海譯文出版社)
1、“而這些特征過去是有過的,而且曾經(jīng)是托爾斯泰的基本特征。”這些特征是指哪些特征,請你用簡潔的話概括。
2、托爾斯泰在晚年完成了世界觀的轉(zhuǎn)變后給人的最大的感覺是什么?
3、文中對晚年的托爾斯泰充滿著贊美之情,試分析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怎樣的效果?
4、分析第2節(jié)的句式,以其它形容詞代替“柔和”(如剛毅、倔強、懦弱……),寫一個人的性格。
五 [綜合與創(chuàng)新]
1、課外閱讀一些托爾斯泰的作品。
2、學習課文中運用比喻、夸張、聯(lián)想、想象等手法,重點刻畫人物的眼睛,使人物形神兼?zhèn)涞姆椒ǎ瑢懸欢卧,描寫你印象最深的一雙眼睛。(200字左右)
六:板書設計新 課 標 第 一 網(wǎng)
列夫?托爾斯泰
茨威格
多毛 須發(fā)濃密
欲 外貌特征 面部 田野村夫的臉 崇
揚 。ㄆ接股踔脸舐 n郁消沉 敬
普通大眾的臉
先 犀利的目光的眼睛 贊
抑 非同尋! 美
蘊含豐富情感
補充閱讀
世間最美的墳墓
??記1928年的一次俄國旅行
【奧地利】斯?茨威格
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這快將被后代永遠懷著敬畏之情朝拜的尊嚴圣地,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蔭里。順著一條羊腸小路信步走去,穿過林間空地和灌木叢,便到了墓冢前;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庇。他的外孫女跟我講,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風中微微搖動的樹木是托爾斯泰親手栽種的。小的時候,他的哥哥尼古萊和他聽保姆或村婦講過一個古老傳說,提到親手種樹的地方會變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們倆就在自己莊園的某塊地上栽了幾株樹苗,這個兒童游戲不久也就忘了。托爾斯泰晚年才想起這樁兒時往事和關(guān)于幸福的奇妙許諾,飽經(jīng)憂患的老人突然中獲到了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啟示。他當即表示愿意將來埋骨于那些親手栽種的樹木之下。
后來就這樣辦了,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這個比誰都感到受自己的聲名所累的偉人,就像偶爾被發(fā)現(xiàn)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那樣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誰都可以踏進他最后的安息地,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guān)閉的??保護列夫.托爾斯泰得以安息的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唯有人們的敬意;而通常,人們卻總是懷著好奇,去破壞偉人墓地的寧靜。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你大聲說話。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無論你在夏天還是冬天經(jīng)過這兒,你都想象不到,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的人物當中的一個。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弦: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后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殘廢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侖的墓穴,魏瑪公候之墓中歌德的靈寢,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亞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能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nèi)心深藏著的感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er/62924.html
相關(guān)閱讀: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復習學案
上一篇:
《親愛的爸爸媽媽》教學設計
下一篇:
三峽教學案及答案
相關(guān)主題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復習學案
八年級語文期末復習資料 說明文專項訓練
初二語文雪教學設計
八年級語文上冊說明文第三四單元復習學案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全冊1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八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復習資料
八年級語文山米與白鶴教學設計
新課標八年級語文下冊筆記資料全套4
新課標八年級語文下冊筆記資料全套5
相關(guān)推薦
推薦閱讀
第22課《送東陽馬生序》教案
第22《送東陽馬生序》教案 目標 1.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 2.掌握中的一些實……
《列夫.托爾斯泰》教學設計
1、學習文中細致的肖像描寫。 2、體會文章涉及深廣的人文背景。 【教學重點、難點】 1、……
行路難
30《行路難》教案03 目標: 1、通過對詩歌的反復誦讀,培養(yǎng)學生提高對語言美的感知能力; 2……
《觀潮》導學案
《觀潮》導學案 【學習目標 】 1、了解有關(guān)周密的文學常識。 2、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整體感……
雪
魯 迅 目的 1.學習文章運用強烈的對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品中閃現(xiàn)出的……
相關(guān)閱讀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全冊導學案含答案
八年級語文蘆花蕩教學案
《臺階》教學設計
《與朱元思書》教案
八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案(北師大版)
《三峽》教學設計
故宮博物院學案
《藤野先生》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大雁歸來
蒙娜麗莎微笑揭秘教案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圖卡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