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課時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 |基礎訓練|•一、單項選擇題1.[2017•蘭州]對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米勒和其他科學家的實驗說明( )A.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在原始海洋中形成B.原始地球上能產生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C.原始地球上復雜的有機物能形成原始生命D.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2.[2017•遵義]按照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學說,原始生命誕生的場所是( )A.原始大氣 B.原始森林C.原始陸地 D.原始海洋3.下列哪一過程是原始生命誕生的標志( )A.無機物→有機小分子物質B.有機小分子物質→有機大分子物質C.有機大分子物質→相對獨立的體系D.相對獨立的體系→具有原始新陳代謝和個體繁殖功能4.[2017•宿遷]下列關于生物化石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生物化石都是由生物體的堅硬部分形成的B.生物化石為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證據(jù)C.越古老的地層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復雜、越高等D.在地質年代較晚的地層里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5.[2017•長沙]張楊同學用橡皮泥制作了一個不同地層化石分布模型,該模型體現(xiàn)的規(guī)律不包括( )A.生物從簡單到復雜 B.生物從水生到陸生C.生物從體型小到體型大D.生物從低等到高等6.根據(jù)化石推斷,下列生物出現(xiàn)年代最早的是( )A.古代魚類 B.古代兩棲類C.古代爬行類 D.古代哺乳類7.下列有關生命的起源和進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生命起源于原始陸地B.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最直接證據(jù)C.米勒實驗說明原始地球條件下無機小分子形成有機小分子是可能的D.原始生命誕生的標志是能從外界獲取營養(yǎng)并排出代謝廢物,能進行生長和繁殖等8.[2017•東營]學習了生物的進化后,某同學進行了如下梳理歸納,你不認同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最直接證據(jù)B.不同生物細胞色素c的序列差異,能反映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C.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D.始祖鳥化石證明了現(xiàn)代爬行動物經過長久年代可進化成鳥類9.[2017•邵陽]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是( )A.生存斗爭 B.人工選擇C.自然選擇 D.遺傳和變異10.[2017•武漢]圖24-2表示幾類哺乳動物的起源情況,對此圖的分析正確的是( ) 圖24-2A.現(xiàn)存各類哺乳動物的出現(xiàn)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原始哺乳動物為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而進化為現(xiàn)存的各類哺乳動物C.生物通過定向的變異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D.在現(xiàn)存條件下,原始哺乳動物也可進化為現(xiàn)代哺乳動物11.[2017•海南]殺蟲劑往往初期滅蟲效果顯著,后來滅蟲效果逐漸下降,其原因是( )A.害蟲接觸殺蟲劑后,慢慢產生了抗藥性B.由于用藥量太少,害蟲沒被殺死而產生抗藥性C.害蟲為了適應這種環(huán)境變化,產生了抗藥性變異D.害蟲存在抗藥性變異,殺蟲劑對這種變異進行了選擇12.[2017•蘇州]張燕同學發(fā)現(xiàn)合歡樹的葉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但一到夜幕降臨,那無數(shù)小羽片就成雙成對的折合關閉,好像被手碰過的含羞草一樣。下列有關合歡樹這一特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A.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B.可能是受溫度變化刺激引起的反應C.葉子閉合可能有利于減少水分的散失D.是這種植物為適應環(huán)境主動變異的結果
二、非選擇題13.如圖24-3所示,在地層中發(fā)現(xiàn)A、B、C三種化石,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圖24-3(1)一般來說,更高等、更復雜的化石是________。 (2)出現(xiàn)較早的物種是________。 (3)通過對生物化石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三種生物進化的順序是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頭排序)。(4)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發(fā)現(xiàn),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達爾文在環(huán)球航行考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某個經常刮大風的海島上,有許多無翅或殘翅的昆蟲,這樣的昆蟲不容易被大風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機會多,請分析資料并回答下列問題:(1)在這個海島上,昆蟲的有翅屬于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變異。(2)大海對海島上的昆蟲起了________作用。(3)在激烈的生存斗爭中,有翅的個體被自然淘汰,無翅或殘翅的個體得以生存并繁殖,并通過遺傳把有利變異逐代積累加強,從而使島上生活著的昆蟲多是無翅或殘翅的類型,這是____________的結果。(4)生物通過______、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15.[2017•獻縣校級模擬]根據(jù)圖24-4,用生物進化的理論回答下列問題: 圖24-4(1)從圖中可以得出,這些不同品種的雞有共同的________。(2)不同品種雞的形成是由于原雞產生了許多________,在不同的飼養(yǎng)條件下,通過________選擇,對不同的雞進行淘汰、培育而成的。(3)上述事實說明,雞的變異方向是________的,而選擇是________的。(4)與雞的進化不同,現(xiàn)代的長頸鹿的形成是長期________的結果。16.達爾文發(fā)現(xiàn)遠離大陸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倫島經常刮暴風,島上的花草樹木大都生得低矮。這里的昆蟲有兩種類型:一類是翅非常發(fā)達的,一類是無翅或翅小不能飛翔的。經過比較發(fā)現(xiàn)無翅或者翅小的昆蟲數(shù)目要遠遠大于翅發(fā)達的昆蟲。他認為上述現(xiàn)象與島上經常刮暴風有關。請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觀點來回答以下問題:(1)昆蟲的不同形態(tài)最初是由于______________產生的,從進化過程來看,無翅或翅小的變異可以遺傳,由此可知,無翅或翅小的變異是由于________ 的改變而引起的。(2)暴風對昆蟲兩類翅型的形成起著________作用,它決定了生物進化的________。(3)這些昆蟲與海風之間相斗爭的關系叫作________。 (4)達爾文把生物在一定的條件下,在________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作________。 17.圖24-5為表示生物進化大致歷程的進化樹,請據(jù)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圖24-5(1)在生理上,動物類群⑤的繁殖方式最主要的特征是________;植物類群③在繁殖方式上比植物類群④高等的主要表現(xiàn)是____________。 (2)在分類上,該進化樹的兩大主干代表的分類等級是________。②是最高級的植物類群,對②中的各種植物進行分類,往往把______________作為最重要的依據(jù)。(3)在進化上,與單細胞動物親緣關系最近的生物類群是________,從圖中可以看出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一、單項選擇題1.[2017•廣東模擬]關于生命起源和進化的說法中,不確切的是( )A.米勒實驗說明原始地球條件下無機物形成有機物是可能的B.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質已經得到了實驗證實C.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祖先可能是相同的,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了差異D.生物化石為生物的進化學說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利的證據(jù)2.[2018•達州]圖24-6是科研所利用某種新型抗生素對一種致病菌多次用藥實驗的效果曲線圖。下列解釋不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是( ) 圖24-6A.由圖中波動的曲線可知,該病菌一直存在抗藥性變異B.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藥性的病菌個體C.該病菌產生抗藥性變異是為了適應存在抗生素的環(huán)境D.具有抗藥性變異的病菌個體能夠大量繁殖3.[2018•張家界]若△、 、☆表示具有血緣關系三類生物,圖24-7表示這三類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層中的出現(xiàn)情況,則這三類生物的進化關系最可能是( ) 圖24-7A.△→ →☆B.☆→ →△C.△→☆→ D.☆→△→
4.[2017•保定]下列有關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的論述中,錯誤的是( )A.化石為研究生物的進化提供了重要證據(jù)B.陸生生物一定比水生生物具有更復雜的結構C.人類和現(xiàn)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D.生物的遺傳變異和環(huán)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生物的進化5.[2017•聊城]關于生物進化的原因,目前人們普遍接受的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下列說法不符合自然選擇學說的是( )A.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B.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C.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生存下來D.地球上現(xiàn)有的生物不會繼續(xù)進化6.[2017•濟寧]近年來,一些細菌對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呈增強的現(xiàn)象。根據(jù)達爾文進化論的理論,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A.抗生素質量與前幾年相比有所下降B.細菌接觸了抗生素后,逐漸產生了抗藥性C.細菌為適應這種藥物而產生了抗藥性變異D.細菌原就有一些適應抗生素的個體繼續(xù)生存并繁衍7.[2017•宜興]下列關于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理解錯誤的是( )A.遺傳、變異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生物進化B.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C.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生存并繁衍后代D.生物變異是定向的,自然選擇是不定向的8.[2017•桐城]根據(jù)達爾文進化學說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北極狐體色為白色,是定向變異的結果B.野兔的保護色,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C.枯葉蝶外形酷似枯葉,是人工選擇的結果D.有翅昆蟲中出現(xiàn)無翅的變異,都不利于適應環(huán)境9.[2017•廣東]真菌使某森林中樹干的顏色由褐色變成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顏色的蛾類最可能的數(shù)量變化結果是( ) 圖24-810.[2017•威海]“地球上現(xiàn)存的生物都是經過漫長的年代進化而來的!毕铝信c此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現(xiàn)存的生物都屬于高等生物B.現(xiàn)存的生物都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C.現(xiàn)存的生物還將繼續(xù)進化D.不能適應環(huán)境的生物都被淘汰了11.[2017•臨沂]“進化樹”(如圖24-9)簡明地表示了生物的進化歷程和親緣關系,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圖24-9A.A代表原始生命,生活在原始海洋中B.A由于營養(yǎng)方式不同,進化成代表不同生物類群的兩大主干,其分類單位是界C.鳥類和哺乳類都是由B古代爬行類進化來的,C與蕨類植物的區(qū)別是用種子繁殖D.從進化樹中可以看出,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小體型到大體型,由水生到陸生,由低等到高等
二、非選擇題12.如圖24-10所示的進化樹表示了幾種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填字母)
圖24-10 (1)a、b、c、d四種生物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2)與a親緣關系最近的生物是________,與d親緣關系最近的生物是________。(3)在地層里出現(xiàn)最早的生物是________。13.[2017•福建]根據(jù)資料回答下列問題:資料一 抗生素是一類能夠殺死細菌的物質,是當前治療人和動物細菌感染的常用藥物。使用抗生素時,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內的多種細菌被一起殺死。資料二 有些細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能力,如果濫用抗生素,會對細菌的抗藥性不斷選擇,從而催生能抵抗多種抗生素的“超級細菌”。
資料三 在自然界中,噬菌體是細菌的天然“敵人”,一種噬菌體只攻擊特定的細菌。科學家正在研發(fā)噬菌體藥物用于治療細菌感染。(1)病毒性疾病能否用抗生素治療?________。 (2)遺傳物質的改變使細菌產生抗藥性,這是一種________現(xiàn)象!俺壖毦钡漠a生可以用達爾文的________學說解釋。(3)噬菌體的外殼由________組成,可以識別特定細菌,使得它的攻擊具有特異性。(4)綜合以上資料,提出一個減少“超級細菌”出現(xiàn)的辦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14.[2017•獻縣校級模擬]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依賴于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遺傳與變異以及進化,下面以自然選擇學說的要點為主線,梳理一下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1)生物都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能夠產生大量的后代,而它們賴以生存的條件是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進行________。在這一過程中,必然有一部分生物個體被淘汰。(2)那么,哪些個體會被淘汰呢?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但只有那些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才容易生存下來,并將這些變異遺傳給下一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掉。這里所謂的“有利變異”是指________的變異。在圖24-11所示的模擬長頸鹿取食樹葉的情景中,最后生存下來的長頸鹿應是標號1、2、3、4中的哪一個?________。 圖24-11(3)在生物進化中,能夠遺傳給下一代的有利變異必定是由________改變引起的,這種變異通過生殖和發(fā)育過程在子代表現(xiàn)出來。(4)綜上所述,生物的____________是生物進化的基礎,而生物的________又使得生命不斷發(fā)展。
參考答案|基礎訓練|1.B 2.D3.D [解析] 原始生命誕生的標志是具有原始的新陳代謝,能進行繁殖。4.B 5.C [解析] 化石在地層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說明了生物的進化歷程和進化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6.A 7.A [解析] 原始生命誕生于原始海洋,故A錯誤。8.D [解析] 鳥類是由古代爬行動物進化而來的。9.D [解析] 生物在有性生殖的過程中,后代會產生變異現(xiàn)象,其中許多變異是能夠遺傳的,這些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因,也是基礎,故答案選D。10.A [解析] 原始哺乳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形成了適應各自環(huán)境的不同特點,進化為原始的各類哺乳動物,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而不是原始哺乳動物為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而主動進化,B錯誤;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故C錯誤;現(xiàn)在不具備原始哺乳動物進化為現(xiàn)代哺乳動物的條件,因此原始哺乳動物不可以進化為現(xiàn)代哺乳動物,故D錯誤。11.D [解析] 害蟲本身存在兩個品種:抗藥能力強的與抗藥能力差的。農藥殺死了害蟲中抗藥能力差的害蟲,而抗藥能力強的害蟲活了下來,這樣控制抗藥能力強的基因得到積累并加強,使用時間越長,效果越差,是因為殺蟲劑對害蟲起了選擇作用。12.D [解析] 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不能主動向著適應環(huán)境的方向發(fā)生變異,生物適應環(huán)境,是環(huán)境對生物的不同變異個體進行選擇的結果,故D錯誤。13.(1)A(2)C(3)C→B→A(4)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14.(1)不利 (2)選擇 (3)自然選擇 (4)遺傳[解析] (1)由于海島上經常刮大風,那些有翅能飛的昆蟲,就常常被大風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機會較少。因此有翅屬于不利變異。(2)刮大風時,有翅的昆蟲被風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而無翅個體存活,無翅這個性狀能夠在后代中遺傳并得以積累,因此,大風對這個島上的昆蟲起了選擇作用。(3)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作自然選擇。15.(1)原始祖先 (2)變異 人工(3)不定向 定向(4)自然選擇16.(1)變異 遺傳物質(2)定向選擇 方向(3)生存斗爭(4)生存斗爭 自然選擇17.(1)卵生 用種子繁殖(2)界 花、果實和種子(3)腔腸動物 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能力提升|1.B [解析]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質還沒有完全得到證實,米勒實驗只能證明原始地球條件下由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是有可能的,故B錯誤。2. C3.A [解析] 化石在地層中出現(xiàn)的順序是人們研究生物進化的一個重要的依據(jù)。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現(xiàn)和地層的形成,有著平行的關系,也就是說,在越古老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分類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復雜,分類地位越高等,陸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這種現(xiàn)象說明了生物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逐漸進化而來的。從圖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最底層出現(xiàn),說明該生物較簡單、低等,上一層出現(xiàn)“□”,說明該生物較高等,最上一層出現(xiàn)“☆”,說明該生物更高等,因此三類生物的進化關系最可能是△→□→☆。4.B [解析] 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水生到陸生,但是陸生生物不一定比水生生物結構更復雜,如陸生的蜥蜴屬于爬行動物,而水生的鯨魚屬于哺乳動物,就比蜥蜴的結構復雜高等,故B錯誤。5.D [解析] 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生物只有不斷進化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D錯誤。6.D [解析] 細菌原來就有一些有抗藥性、能適應抗生素的個體,這樣的個體繼續(xù)生存并繁衍,從而使細菌對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增強,故D正確。7.D [解析] 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不同變異的個體在自然環(huán)境的選擇下向著適應環(huán)境的方向進化。8.B [解析] 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故A錯誤;野兔的保護色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故B正確;枯葉蝶體形酷似枯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故C錯誤;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有翅昆蟲中出現(xiàn)無翅的變異個體,要看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如果生活在刮大風的海島上,就會是有利變異,如果生活在陸地上,就可能是不利變異,故D錯誤。9.D 10.A [解析] 現(xiàn)存的生物既有高等生物,又有低等生物,故A錯誤。11.D [解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D錯誤。12.(1)e (2)b c (3)e13.(1)不能 (2)變異 自然選擇 (3)蛋白質 (4)不濫用抗生素[解析] (1)有的真菌可以產生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這些物質被稱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來治療細菌性疾病,但不能治療病毒性疾病。(2)細菌中原先有個別能抵抗抗生素的個體,每一次使用抗生素,實際上就是對細菌進行一次選擇,大多數(shù)沒有抗藥性的個體被抗生素殺死,少數(shù)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存活下來并大量繁衍。(3)專門寄生在細菌內的病毒叫細菌病毒(也叫噬菌體),病毒無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構成。(4)“超級細菌”的出現(xiàn)是抗生素對細菌長期選擇的結果,因此不濫用抗生素可以減少“超級細菌”的出現(xiàn)。14.(1)生存斗爭(2)適應環(huán)境 3(3)遺傳物質(4)遺傳和變異 進化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