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2013年中考化學試卷(有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化學 試題(共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Ca- 40 Cu- 64
五、選擇題(本題包括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2013連云港)2 4.“同呼吸,共奮斗”是今年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中國主題。大氣中PM2.5(指大氣中直徑不超過2.5x10-6m的顆粒物)的增多會導致灰天氣,對人體健康和環(huán)境質(zhì)量的影響較大 。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PM2.5治理的是
A.發(fā)展燃煤發(fā)電 B. 研發(fā)新能源汽車
C.禁止焚燒秸稈 D. 加強建筑工地揚塵控制
(2013連云港) 25.下列圖示的實驗中涉及到化學 變化的是
A.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 讀取水的體積 C. 點燃酒精燈 D. 稱量氯化鈉的質(zhì)量
(2013連云港)26.根據(jù)物質(zhì)分類的知識判斷,下列生活中的物質(zhì)屬于單質(zhì)的是
A.發(fā)酵粉 B. 加碘鹽 C. 食醋 D. 用作食品保護的氮氣
(2013連云港)27.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B.氧氣可以支持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可燃性
C.氧氣供給呼吸,它和體內(nèi)物質(zhì)反應,釋放能量,維持生命活動的需要
D.夏天魚池內(nèi)需要增氧,是因為溫度升高,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減小
(2013連云港)28.將金屬X置于氧化鋁溶液中,X表面列固體析出;而將其置于硝酸銀溶液中,會發(fā)生反應:X+2AgNO3=X(NO3)2+2Ag。由此可判 斷X、Al、Ag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為
A.Al>Ag>X B. Ag>X>Al C. Al>X>Ag D. X>Al>Ag
(2013連云港)29.右圖為某料子的結構示意圖,有關該料子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該粒子的原子核內(nèi)有12個質(zhì)子
B.該粒子的核外有三個電子層
C.該粒子是一種非金屬元素的原子
D.該粒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2個電子
(2013連云港)30.在實驗室中利用右圖裝置,可以進行的實驗是
①用過氧化氫溶液與MnO2制取氧氣
②用KMnO4固體制取氧氣
③用KclO3與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氣
④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氣體[
A.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2013連云港) 31.下列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的是
A.鐵絲在氧氣中燃燒:2Fe+3O2 點燃 2Fe2O 3
B.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3CO+Fe2O3=2Fe+3CO2
C.在密閉容器中燃燒紅磷驗證質(zhì)量守恒定律:2P+O2 點燃 P2O5
D.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氣體:CO2+Ca(OH)2=CaCO3↓+HO2
(2013連云港)3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可以用灼燒聞氣味的方法區(qū)別純棉和純毛織物
B.人體為了補鈣,可以長期飲用含鈣較多的硬水
C.公園里大理石雕像被腐蝕,這是“溫室效應”所致
D.將洗滌劑滴入少量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中,振蕩后靜置,不分層,說明植物油可溶于水
(2013連云港) 33.下圖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zhì),圖中“?”表示相連的物質(zhì)之間可以在溶液中發(fā)生化學反應,“→”表示由某種物質(zhì)可轉(zhuǎn)化為另一種物質(zhì)(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甲、乙、丙可能依次為Fe、NaOH、CO2
B.丙物質(zhì)只能是氧化物或鹽[
C.當乙為NaOH時,它可由Ca(OH)2與Na2C O3反應生成
D.當甲為一種堿時,它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可能產(chǎn)生兩種沉淀
(2013連云港) 34.圖1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曲線, 圖2是盛水的燒杯中放著t2℃下甲、乙兩種物質(zhì)飽和溶液的試管(不考慮溶劑的蒸發(fā)),根據(jù)圖像和有關信息判斷,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t2℃時,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大小關系為:甲>乙
B.將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都從t2℃降至t1℃時,兩種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相等
C.向燒杯的水中加NaOH固體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變小
D.向燒杯的水加NH4NO3固體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試管中有晶體析出
(2013連云港)35.小亮同學在實驗室中制取CO2氣體后,對廢液進行后續(xù) 探究,他向一定質(zhì)量的含CaCl2和HCl的廢液中逐滴加入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Na2CO3溶液。實驗過程中加入Na2CO3溶液 質(zhì)量與產(chǎn)生沉淀或氣體的質(zhì)量關系如圖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質(zhì)量與溶液的PH變化關系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1中b→c段表示生成氣體的過程
B.圖1中b點的值為106
C.?1中c時,溶液中的溶質(zhì)有兩種
D.圖1中o→a段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變化情況可用圖2中d→h段表示
六、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36分)
(2013連云港)36.(4分)用適當?shù)幕瘜W用 語填空:
(1)2個氧分子: (2) 鎂離子:
(3)氧化鈣中鈣元素顯+2價: (4)常見的鉀肥: (任寫一種)。
(2013連云港)37.(8分)化學支撐科技,化學改變生活。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創(chuàng)新”標志著人類文明的進步
① “神舟十號”飛船的發(fā)射讓航天員再次訪問“天宮一號”資源艙艙段使用了鋁鋰合金代替?zhèn)鹘y(tǒng)材料,鋁鋰合金屬于 材料(“金屬”或“合成”或“復合”)。
②據(jù)《蒼梧晚報》報道:國內(nèi)首把碳纖維小提琴由我市鷹游集團碳纖維應用研究中心研發(fā)制造,其中碳纖維屬于 材料(填“金屬”或“合成”或“復合”
(2)“科學膳食”是人類健康的保障
小明的食譜中缺少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你建議他增加 (填一種);當他劇烈運動大量出汗后,你建議他飲用含 的運動飼料(填六大營養(yǎng)素之一)。
(3)“安全意識”在我們心中共鳴
①天然氣或沼氣(主要成分均為CH4,其密度小于空氣)已在城鄉(xiāng)普遍入戶,萬一燃所泄漏,應采取的措施是 ,為了及時發(fā)現(xiàn)漏氣,可在廚房墻壁的 方安裝報警器(填“上”或“下”)。
②稀釋濃硫酸時,為了防止酸液濺出造成傷害,操作時一定要注意 國(填“水入酸”或“酸入水”),并緩慢注入,且用玻璃棒不斷 (填操作名稱)
(2013連云港)38.(12分)“對比實驗”是化學學習中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某化學學習小組的同學在學完相關的化學知識后,走進實驗室做了如下實驗,請你參與并回答下列問題。
A.燃燒的條件 B. 鐵釘生銹的條件 C. 證明CO2與NaOH反應 D. 分子運動的現(xiàn)象
(1)通過實驗A,可以說明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實驗中使用銅片,是利用了銅的 性(填一條物理性質(zhì))
(2)對于實驗B,一段時間后觀察到試管①中的鐵釘明顯銹蝕,由此得出:鐵生銹的主要條件是鐵與水和 直 接接觸。欲除去鐵銹可用 洗的方法,鐵制品除銹時 (填“能”或“不能”)長時間浸在酸溶液中。
(3)實驗C是利用體積相同并充滿CO2的軟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進行實驗,根據(jù)塑料瓶變癟的程度證明CO2 與NaOH溶液中的溶質(zhì)確實發(fā)生了反應,這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實驗D的燒杯②中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能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當燒杯①中液體是濃氨水時燒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無色變?yōu)?色;當燒杯①中液體換成濃鹽酸,且燒杯②中液體換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時,一段時間后,溶液顏色的變化是 。其中鹽酸與Na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屬于
反應(填反應類型)
(2013連云港) 39.(12分)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用電解水的方法測定水的組成后,提出問題:“測定水的組成還有其他的方法嗎?”經(jīng)過討論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邀請你一起對此展開探究。
[設計方案]甲同學利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原理和下圖裝置及藥品進行實驗(操作規(guī)范)。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洗氣瓶B中濃硫酸的作用為
[實驗探究]當玻璃管中固體由黑色轉(zhuǎn)變?yōu)榧t色時,實驗測得:①裝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體的總質(zhì)量 在反應后減少了1.6g;②裝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在反應后增加了1.82g,用此數(shù)據(jù)算得水中H、O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 ,而由水的化學式算得H、O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 。
[分析交流]針對上述結果與理論值有偏差,乙同學認為:該裝置存在缺陷,此觀點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你對此改進的方法是 (假設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堿石灰吸收,裝置內(nèi)空氣中的水蒸氣、CO2忽略不計)。小組同學用改進后的裝置重新實驗得到了正確結果。
[意外發(fā)現(xiàn)]丙同學不小心將反應后的少量紅色固體a灑落到多量稀硫酸中了,發(fā)現(xiàn)除了有紅色固體b以外,溶液的顏色由無色變?yōu)樗{色。
[提出問題]銅與稀硫酸是不反應的,這里溶液的顏色為什 么會變藍呢?
[查閱資料]①CuO被還原的過程中會有Cu2O生成,Cu2O也能被還原在Cu;
②Cu2O固體是紅色的,它一稀硫酸的反應為:
Cu2O+H2SO4=CuSO4+Cu+H2O.
[得出結論]紅色固體a中含有Cu2O。
[分析交流]紅色固體a中含 有Cu2O是否會影響水組成的測定結果 (填“影響”或“不影響”)。
[提出猜想]針對紅色固體a的成分 ,小組同學提出猜想①是:Cu2O和Cu;猜想②是:
。
[拓展探究]丁同學利用改進后的裝置及藥品重新實驗,通過測量反應前后固體質(zhì)量的方法去確定哪種猜想成立,他已稱得:①玻璃管的質(zhì)量;②反應前紅色固體a和玻璃管的總質(zhì)量,完全反應后,你認為他還需要稱量 的質(zhì)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san/74495.html

相關閱讀:孝感2013年中考化學試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