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超右腦
|
催眠術
|
潛能開發(fā)
|
影像閱讀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網站地圖
記憶方法
右腦開發(fā)
快速閱讀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學習計劃
作文大全
早期教育
勵志名言
右腦記憶
記憶法
|
記憶宮殿
|
記憶力訓練
記憶術
|
最強大腦
|
右腦記憶法
學習方法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
|
小學資源
|
單詞記憶
初中學習方法
|
中考
|
教案設計
|
試題中心
潛能成功
吸引力法則
|
成功學
|
九型人格
注意力訓練
|
潛意識
|
思維模式
初中學習方法
初中語文
初中英語
初中數學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
初中生物
初中政治
初中歷史
初中地理
中考學習網
初一學習方法
初一語文
初一數學
初一英語
初一生物
初一政治
初一歷史
初一地理
初二物理
初一學習
初中教案
初二學習方法
初二語文
初二數學
初二英語
初二生物
初二政治
初二歷史
初二地理
初三物理
初二學習
初中試題
初三學習方法
初三語文
初三數學
初三英語
初三生物
初三政治
初三歷史
初三地理
初三化學
初三學習
初中作文
逍遙右腦記憶
>
試題中心
>
化學
>
九年級
>
威海市2013年中考化學試卷解析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山東省威海市2013年中考化學試卷
一、(本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2分)(2013?威海)在自然科學領域,對于“物質”概念的認識中,正確的是( 。
A.物質不滅理論說明物質不會轉化
B.物質用肉眼都能看的見,但構成物質的微粒,用肉眼都是看不見的
C.物質是可變的,但物體在靜止狀態(tài)下,構成物質的微粒是不會發(fā)生變化的
D.物質都是由肉眼看不見的微粒按一定規(guī)律構成的
考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專題: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
分析:A、根據物質不滅理論說明物質會轉化進行解答;
B、根據氣體物質就看不見、摸不著進行解答;
C、根據構成物質的微粒的性質進行解答;
D、根據物質都是由微觀粒子離子、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進行解答.
解答:解:A、物質不滅理論說明物質會轉化,故A錯誤;
B、氣體物質就看不見、摸不著,故B錯誤;
C、構成物質的微粒在不 斷的運動,物體在靜止狀態(tài)下,構成物質的微粒也會發(fā)生變化的,故C錯誤;
D、物質都是由微觀粒子離子、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它們極其微小肉眼看不見,且按一定規(guī)律構成,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物質”的涵義和微粒性;了解一些常用物質的分類和性質及其應用.
2.(2分)(2013?威海)下列對于物質變化的認識中,正確的是( 。
A.我們觀察到的物質的宏觀變化,本質上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不斷運動與變化的結果
B.外界條件是導致物質變化的決定性因素
C.物質發(fā)生變化時,微粒之間一定發(fā)生了相互作用,而物質發(fā)生物理變化時,微粒之間沒有發(fā)生相互作用
D.凡是伴隨著能量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考點:化學反應的實質;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
專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分析:A、根據構成物質的微粒不斷運動與變化決定著物質的宏觀變化進行解答;
B、根據物質本身的性質是導致物質變化的決定性因素進行解答;
C、根據物質發(fā)生物理變化時,微粒之間的間隔和排列方式也會發(fā)生相互作用進行解答;
D、根據物理變化的過程中也 會伴隨著能量的變化進行解答.
解答:解:A、構成物質的微粒不斷運動與變化決定著物質的宏觀變化,故A正確;
B、物質本身的性質是導致物質變化的決定性因素,而不是外界條件,故B錯誤;
C、物質發(fā)生物理變化時,微粒之間的間隔和排列方式也會發(fā)生相互作用,故C錯誤;
D、物理變化的過程中也會伴隨著能量的變化,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了解物質變化的實質,是解題的關鍵,難度不大.
3.(2分)(2013?威海)化學變化的結果是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把反應物看成是“舊物質”,下面對“新物質”和“舊物質”的理解,正確的是( 。
A.新物質是指世界上沒有的物質
B.新物質不會再變成其它物質
C.新物質和舊物質的性質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
D.新物質的元素組成與舊物質的元素組成肯定不同
考點: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專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分析:可以根據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化學變化是生成新物質的變化,新物質是不同于任何反應物的其它物質,其性質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
解答:解:A、新物質是不同于任何反應物的其它物質,不是指世界上沒有的物質,例如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水是世界上存在的物質,但水屬于該反應生成的新物質,故說法錯誤;
B、一個反應中的新物質,可能在其它反應中變成其它物質,例如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水屬于該反應生成的新物質,但水通過電解又可以生成氫氣和氧氣,故說法錯誤;
C、化學變化中生成的新物質是相對于反應物來說的,即生成了與反應物在組成及用途上不可能完全相同的物質,故說法正確;
D、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質,例如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過氧化氫和水的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們屬于不同的物質,故說法錯誤.
故選C.
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充分理解新物質的含義,只有這樣才能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4.(2分)(2013?威海)化學上經常要使用下列各種“表”,根據物質的化學式并利用下表,能夠計算出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的是( 。
A.固體物質的溶解度表B.元素周期表
C.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表D.物質的密度表
考點: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
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據相對分子質量是物質中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可以知道,在根據物質的化學式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時需用到物質中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然后根據各選項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根據相對分子質量是物質中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可以知道,在根據物質的化學式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時需用到物質中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A、根據固體物質的溶解度表只能查出物質的溶解度等有關信息,不能查出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故錯誤;
B、根據元素周期表只能查出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故正確;
C、根據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表只能 查出元素的化合價,不能查出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故錯誤;
D、根據物質的密度表只能查出物質的密度,不能查出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各種表的作用,只要結合所學知識認真分析,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屬于基礎知識的考查.
5.(2分)(2013?威海)在下列概念中,一定屬于描述物質化學變化規(guī)律的是( 。
A.氣化B.液化C.爆炸D.緩慢氧化
考點: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
專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解:A、氣化是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說法錯誤.
B、液化是由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說法錯誤.
C、爆炸分為物理爆炸和化學爆炸,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物理爆炸,例如車胎爆炸;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化學爆炸,例如炸藥爆炸,故說法錯誤;
D、緩慢氧化指的是進行的很緩慢不易覺察的氧化反應,緩慢氧化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說法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時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若沒有新物質生成就屬于物理變化,若有新物質生成就屬于化學變化.
6.(2分)(2013?威海)在一定條件下,一容器內含有三種微觀粒子,一種是陽離子,一種是陰離子,還有一種是分子,且三種微觀粒子處于自由移動的狀態(tài).當改變條件后,容器內的部分陽離子和部分陰離子便處于不能自由運動的狀態(tài),這個過程屬于( 。
A.結晶B.蒸餾C.溶解D.過濾
考點: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
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一容器內含有三種微觀粒子,一種是陽離子,一種是陰離子,還有一種是分子,且三種微觀粒子處于自由移動的狀態(tài).當改變條件后,容器內的部分陽離子和部分陰離子便處于不能自由運動的狀態(tài),說明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此過程是結晶.
解答:解:首先判斷變化前的狀態(tài),一種是陽離子,一種是陰離子,還有一種是分子,三種微觀粒子處于自由移動的狀態(tài),說明此時物質是液態(tài),再判斷變化后的狀態(tài),改變條件后,容器內的部分陽離子和部分陰離子便處于不能自由運動的狀態(tài),說明變?yōu)楣虘B(tài),此過程是結晶過程;
故選A.
點評:此題是物質的三態(tài)變化考查題,解題的關鍵是從微觀的角度認識和判斷變化前后物質的狀態(tài),屬一道基礎知識考查題.
7.(2分)(2013?威海)下列關于溶解度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溶解度能夠表示物質溶解性的強弱程度
B.溶解度能夠表示溶質在溶劑中溶解的程度
C.溶解度能夠表示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中的溶解限量
D.在相同溫度、相同溶劑的條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質的溶解度相對大小,可以根據其飽和溶液的溶 質質量分數
考點:固體溶解度的概念.
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A、溶解度能夠表示物質溶解性強弱的程度;B、溶解度能夠表示在一定溫度下,100g溶劑中溶解溶質的質量大小;C、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中的溶解限量就是指在一定質量的溶劑中溶解溶質的最大量;D、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與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有關.
解答:解:A、物質溶解性的強弱程度是用溶解度來表示的,故A說法正確;
B、溶質在溶劑中溶解的程度有兩種情況:飽和和不飽和,而溶解度必須是在飽和狀態(tài)下溶解的質量,故B說法錯誤;
C、某種物質在某種溶劑中的溶解限量就是溶解的最大程度,即已達到飽和狀態(tài),故C說法正確;
D、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 ×100%,所以在相同溫度、相同溶劑的條件下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溶解度就大,故D說法正確.
故選B.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要熟記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溫度、100g溶劑、達到飽和狀態(tài)、溶解的質量.并能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
8.(2分)(2013?威海)自然界存在許多循環(huán)現象,下列四種循環(huán)所發(fā)生的變化主要通過物理變化實現的是( 。
A.碳循環(huán)B.氧循環(huán)C.二氧化碳循環(huán)D.水的天然循環(huán)
考點: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
專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解:A、生物圈中的碳循環(huán)主要表現在綠色植物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經光合作用轉化為葡萄糖,并放出氧氣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
B、氧循環(huán)主要表現在通過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及人類活動中的燃燒都需要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
C、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循環(huán)主要表現在綠色植物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經光合作用轉化為葡萄糖,并放出氧氣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
D、水循環(huán)是指地球上的水從地表蒸發(fā),凝結成云,降水到徑流,積累到土 中或水域,再次蒸發(fā),進行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時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若沒有新物質生成就屬于物理變化,若有新物質生成就屬于化學變化.
9.(2分)(2013?威海)在實驗室里 ,利用下列物質和裝置制取氣體的方法正確的是( 。
A.二氧化錳和氯酸鉀制取氧氣
B.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
C.二氧化錳和5%的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
D.銅和稀硫酸制取氫氣
考點:常用氣體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與選取方法.
專題: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此裝置中的發(fā)生裝置是固液常溫型,反應物應為固體與液體,反應條件為常溫,收集裝置是排水法收集,說明該氣體不易或難溶于水.
解答:解:此裝置中的發(fā)生裝置是固液常溫型,反應物應為固體與液體,反應條件為常溫,收集裝置是排水法收集,說明該氣體不易或難溶于水.
A、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是固體,反應條件是加熱,發(fā)生裝置應選用給固體加熱裝置,故錯誤;
B、石灰石是固體,稀鹽酸是液體,反應條件是常溫,發(fā)生裝置選用固液常溫型裝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錯誤;
C、過氧化氫是液體,二氧化錳是固體,反應條件是常溫,發(fā)生裝置選用固液常溫型;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正確.
D、銅排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氫的后面,和稀硫酸不反應,不能用來制取氫氣,故錯誤;
故選C.
點評:反應物是固體與液體,反應條件是常溫,可用固液常溫型裝置;不易或難溶于水的氣體可用排水法收集.
10.(2分)(2013?威海)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
稀釋濃硫酸B.
稱量固體C.
加熱液體D.
傾倒液體
考點:濃硫酸的性質及濃硫酸的稀釋;稱量器-托盤天平;液體藥品的取用;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
專題:常見儀器及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分析:A、根據濃硫酸的稀釋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地擴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B、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圖中所示操作砝碼與藥品位置放反了,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C、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圖中所示操作正確.w w w .5 Y Kj.c o m
D、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瓶口緊挨;圖中試管沒有 傾斜、瓶塞沒有倒放,所示操作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掌握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二、與簡答題(本大題包括7小題,共44分)
11.(2分)(2013?威海)物質組成的奧秘
在下列概念中,從物質組成的角度,能夠從中獲取物質類別信息的是、邰茛蔻撷幄狻。
①催化劑;②化學電池;③溶液;④可燃物;⑤高分子化合物;⑥混合物;⑦無機化合物;⑧元素;⑨堿;⑩碳水化合物.
考點:物質的簡單分類.
專題:物質的分類.
分析:溶液是根據溶液組成中分散的微粒大小進行分類的;高分子化合物是根據組成的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考慮;混合物是根據組成物質種類的多少考慮;無機化合物是組成中不含有碳元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鹽除外);堿是根據組成中含有氫氧根離子考慮;碳水化合物是根據組成元素中含有碳、氫、氧考慮.
解答:解:催化劑是改變反應速度本身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的物質,與組成無關;化學電池 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與組成無關,溶液是根據溶液組成中分散的微粒大小進行分類的可分為:溶液、濁液、膠體,所以與組成有關;高分子化合物是根據組成的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在幾萬、幾十萬甚至更高的化合物,與組成有關;混合物是根據組成物質種類的多少,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組成屬于混合物,與組成有關;無機化合物是組成中不含有碳元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鹽除外)與組成有關;堿是電離出來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與組成有關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與組成無關;碳水化合物是根據組成元素中含有碳、氫、氧與組成有關.
故答案為:③⑤⑥⑦⑨⑩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要知道化學基本概念,熟悉常見的概念的含義,知道其含義是否與組成有關.
12.(5分)(2013?威海)物質構成的奧秘
請將物質的名稱、化學式和構成物質的微粒符號填在空格內:
物質(產品)名稱電能芯片氯化氫氣體干冰
化學式 CH3CH2OH
構成物質的微粒符號Ca2+
Cl?
考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物質的構成和含量分析.
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據單質和化合物(金屬在前,非金屬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個數不能漏,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化學式的書寫方法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根據金屬和大多數固態(tài)非金屬單質等由原子構成,有些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如水、氣態(tài)非金屬單質等,有些物質是由離子構成的,如氯化鈉,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高純的單晶硅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可用于制造計算機芯片,其化學式為Si;硅屬于固態(tài)非金屬單質,是由硅原子構成的,其原子符號為:Si.
氯化氫氣體的化學式為HCl;氯化氫是由氯化氫分子構成的,其分子符號為:HCl.
氯化鈣是由鈣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其化學式為:CaCl2.
CH3CH2OH是乙醇的化學式,是由乙醇分子構成的.
干冰是固態(tài)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其化學式為:CO2.
故答案為:
物質(產品)名稱電能芯片氯化氫氣體氯化鈣乙醇干冰
化學式SiHClCaCl2CH3CH2OHCO2
構成物質的微粒符號SiHClCa2+
Cl?CH3CH2OHCO2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化學式的書寫、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方面的知識,掌握常見化學式的書寫方法、物質的粒子構成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3.(3分)(2013?威海)物質變化的奧秘
現有下列變化:①鎂加入到氯化銅溶液中;②雙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錳;③給水通直流電;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用電熱水壺給水加熱.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上述變化中,寫出屬于置換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Mg+CuCl2?MgCl2+Cu;
(2)在上述變化中,屬于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為化學能的是(填序號)、邰堋。
(3)現有下列選項:
a.原子的數目;b.元素的種類;c.分子的種類;d.分子的數目;e.元素的化合價.
在變化②中,不變的是(填序號) ab .
考點:置換反應及其應用;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專題: 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和能量變化.
分析:置換反應是指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外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在化學反應中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
解答:解:(1)鎂和氯化銅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雙氧水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屬于分解反應;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屬于分解反應;用電熱水壺給水加熱,不屬于化學反應.
鎂和氯化銅反應能夠生成氯化鎂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CuCl2?MgCl2+Cu.
故填:Mg+CuCl2?MgCl2+Cu.
(2)鎂和氯化銅反應、雙氧水的分解反應,都是化學能與化學能之間的轉化;
電解水的反應,是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光合作用過程中,是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用電熱水壺給水加熱的過程中,是電能轉化為內能.
故填:③④.
(3)雙氧水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 2H2O+O2↑,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后分子的數目發(fā)生了變化;在雙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價是?1,而在水中,氧元素的化合價是?2,在氧氣中,氧元素的化合價是0,所以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分子的種類也發(fā)生了變化;而原子的數目、元素的種類沒有改變.
故填:a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能量的轉化、質量守恒定律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等方面的知識,書寫化學方程式時要注意四步,一是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要正確,二是遵循質量守恒定律,三是寫上必要的條件,四是看是否有“↑”或“↓”.
14.(7分)(2013?威海)化學與社會發(fā)展
據2013年5月21日央視焦點訪談報道,繼成都、南京、大連、福州、廈門之后,昆明再次爆發(fā)抵制PX化工項目的游行活動,PX甚至被人們貼上“劇毒物質”、“致癌物質”的標簽,導致國人聞之色變.PX是“對二甲苯”(para?xylene)的英文縮寫,化學式是C8H10.PX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是否像輿論所說的如此可怕?請下列信息:
PX的性質①無色透明液體;②熔點13.2℃、沸點138.5℃;③密度0.86g/cm3;④有芳香氣味;⑤可燃;⑥有揮發(fā)性,但比汽油低;⑦低毒,毒性與汽油相當;在致癌性上,按國際慣例屬于第三類致癌物,即缺乏證據證明其具有致癌性;⑧遇火可爆炸,但爆炸性比汽油低(爆炸極限為1.1%~7.0%).
PX的用途化學工業(yè)的重要原料,用于紡織、塑料、建材、醫(yī)藥、農藥等方 面,如雪紡衣物、尼龍繩、塑料保險盒和保鮮袋等,涉及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國每年需要PX1500萬噸,而產量僅為800萬噸,還需要進口700萬噸;PX的價格與供應掌握在外國人手里.有趣的是,在游戲活動中,很多市民戴的口罩、穿的服裝都是用PX做的.
根據上述信息,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物質的組成對PX分類.它屬于 有機物;
(2)上表中屬于PX物理性質的是(填性質代號)、佗冖邰堍蕖;
(3)根據PX的性質,從防止環(huán)境污染和安全的角度,應如何保存和儲運PX? 密封保存、嚴禁煙火。
(4)試寫出PX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C8H10+21O2 16CO2+10H2O;
(5)對于PX項目的利與弊,請從PX的性質、變化和用途的角度談談你的看法 從PX性質看,具有可燃性,爆炸性比汽油低,毒性與汽油相當,對人體危害。
從燃燒產物看,PX燃燒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幾乎沒有危害;
從PX用途看,應用廣泛,能夠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經濟和社會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利大于弊.。
考點:亞硝酸鈉、甲醛等化學品的性質與人體健康;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qū)別;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化學與生活.
分析:根據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可以把化合物分為有機物和無機物;
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
根據物質的性質可以判斷物質對環(huán)境的危害程度、安全系數及其存運方法;
書寫化學方程式要注意規(guī)范性;
表中信息可以幫助我們判斷PX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解答:解:(1)由PX的化學式C8H10可知,PX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
故填:有機物.
(2)PX的顏色、狀態(tài)、熔點、沸點、密度、氣味、揮發(fā)性等性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故填:①②③④⑥.
(3)根據PX的性質可知,它有毒,具有揮發(fā)性,遇火可以爆炸,所以應該密封保存,嚴禁煙火.
故填:密封保存、嚴禁煙火.
(4)PX在空氣中完全燃燒能夠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8H10+21O2 16CO2+10H2O.
故填:2C8H10+21O2 16CO2+10H2O.
(5)化學物質沒有好壞之分,利用好了,利國利民;利用不好,禍國殃民;
對一種化學物質,要具體分析它的性質,利用好對人類有用的一面,想法控制好對人類不利的一面,盡量發(fā)揮化學物質的長處.
對于PX來說,應該是利大于弊:
從PX性質看,具有可燃性,爆炸性比汽油低,毒性與汽油相當,對人體危害;
從燃燒產物看,PX燃燒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幾乎沒有危害;
從PX用途看,應用廣泛,能夠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經濟和社會價值顯著.
故填:利大于弊:
從PX性質看,具有可燃性,爆炸性比汽油低,毒性與汽油相當,對人體危害。
從燃燒產物看,PX燃燒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對環(huán)境幾乎沒有危害;
從PX用途看,應用廣泛,能夠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經濟和社會價值顯著.
點評:本題考查了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化學物質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從總體上看,化學物質在社會發(fā)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帶來了一系列環(huán)境污染方面的問題,要客觀地分析化學物質的作用,既要重視它的作用,也要想法消除它的不利影響.
15.(11分)(2013?威海)像科學家一樣“觀察與思考”??探秘水世界
如圖所示的照片拍攝于我市某處天然溫泉,請回答下列問題.
(1)觀察:當你用一種或多種感官去搜集有關這個世界的信息時,就是在觀察.
這幅實景圖片包含了與水有關的信息,請你從化學的視角觀察圖片,然后列出你觀察到的關于水的一條信息. 看到了水、雪、霧。
(2)推理:當你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解釋時,就是在推理,也叫推論.根據你觀察到的結果,請做出一個推論. 推論:天氣寒冷,氣溫低于0℃,依據:因為只有溫度在0℃以下,水才能以雪的這種狀態(tài)存在。
(3)理性思維:對比是常用的思維方法,比較是為了找出事物的相同點,對比是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點.
比較/對比圖中①、②、③三處分子的特征、性質的異同,將結果填在表中.(如果不同,需按從大到小進行排序,填序號)
比較/對比項目比較/對比結果
水分子的能量
水分子的運動速率
水分子的質量
水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水的化學性質
(4)物質的分類與符號表征:
天然溫泉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寶物.天然溫泉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化學元素,但不同地區(qū)的溫泉成分也不完全相同.已知上述溫泉富含如下成分:一是鉀、鈉、鈣、鎂、鐵等陽離子,二是氟、氧、碘、硫酸根等陰離子,三是硫磺、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偏硅酸等物質.其中,屬于單質的有(用化學符號表示) S ;由硫酸根離子和鐵離子構成的鹽是(用化學符號表示) Fe2(SO4)3 .
(5)用微粒的觀點認識水:
在100多年的近代自然科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成果莫過于物質的原子/分子模型及物質構成的理論,因為該理論不僅可以很好地解釋前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某些自然現象,還可以指導我們更好地認識和改造物質.請你從物質的構成、分子的構成和原子的構成等層面,描述水的微觀構成(任選其中2個層面即可)
A. 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B. 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考點:水的性質和應用;物質的微粒性;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專題:空氣與水.
分析:(1)觀察圖象,分析水的存在狀態(tài);
(2)根據題意,寫出水的存在的狀態(tài),分析原因;
(3)比較、對比圖中①、②、③三處分子的特征、性質的異同,將結果填在表中;
(4)根據物質的組成,寫出化學式;
(5)根據水的微觀構成回答.
解答:解:(1)通過圖象可到了看到了水、雪,霧;
(2)推論:天氣寒冷,氣溫低于0℃.依據:因為只有溫度在0℃以下,水才能以雪的這種狀態(tài)存在;
(3)理性思維:水分子的能量,氣體的大于液體的,液體的大于固體的;水分子的運動速率,氣體的大于液體的,液體的大于固體的;水分子的質量都相同;水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固體的大于液體的;液體的大于氣體的;水的化學性質都相同.所以填入表格如下:
比較/對比項目比較/對比結果
水分子的能量③②①
水分子的運動速率③②①
水分子的質量相同
水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①②③
水的化學性質相同
(4)由題意可知,屬于單質的是硫,符號為S;硫酸鐵的化學式是:Fe2(SO4)3 ;
(5)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故答為:(1)看到了水、雪、霧;(2)推論:天氣寒冷,氣溫低于0℃,依據:因為只有溫度在0℃以下,水才能以雪的這種狀態(tài)存在(3)見上表;(4)S,Fe2(SO4)3 ;(5)A、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B、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點評:本題從各個角度考查水的知識,難度不大,只有全面地掌握了水的知識,才能較好地完成本題.
16.(6分)(2013?威海)化學與健康:
科學研究表明,人體攝入酸性食物過多會造成酸性體質,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是根據食物在人體內消化后終端產物的酸堿性來劃分的,而不是食物本身的酸堿性.通常,富含S、Cl、P、N等非金屬元素的食物進入體內,通過轉化后會產生酸性物質,而富含K、Ca、Na、Fe、Zn、Mg等金屬元素的食物進入體內,通過轉化后產生堿性物質.
在一次聚 會上,大家針對葡萄酒是酸性食物還是堿性食物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李叔叔說:喝葡萄酒對身體有利,因為我聽說葡萄酒本身是堿性的,而且是強堿性的.宋叔叔認為:葡萄酒本身不可能呈堿性,而應該呈微弱的酸性,但葡萄酒屬于堿性食物.聚會結束后,小玲同學查閱文獻資料,獲得下列信息:
Ⅰ.制造葡萄酒的原料葡萄中富含K、Ca、Na、Fe、Zn、Mg等元素.
Ⅱ.葡萄酒的釀制原理是利用野生酵母分解葡萄汁中的葡萄糖,最終轉化為乙醇和二氧化碳.
針對上述討論和提供的信息,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上述金屬元素中,屬于人體中常量元素的有 K、Ca、Na、Mg。
(2)從科學探究的角度,李叔叔關于葡萄酒究竟是呈酸性還是呈堿性的認識方法是否正確 不正確;請說明理由 只是聽說,沒有經過實驗驗證。
(3)如果讓你通過實驗給葡萄酒的酸堿性下一個結論,其實驗方法是 用pH試紙測定酸堿度或使用石蕊試液檢驗葡萄酒的酸堿性。
(4)Ⅱ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6H12O6 2C2H5OH+2CO2↑;
(5)根據Ⅱ中葡萄酒的釀制原理,宋叔叔認定葡萄酒本身應該呈微弱的酸性,其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CO2+H2O?H2CO3 .
考點: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溶液的酸堿性測定;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化學與生活.
分析:解:(1)根據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劃分依據分析;
(2)根據科學的嚴謹求實的態(tài)度分析:科學要有依據,要通過實驗驗證得出結論,而不是聽說;
(3)根據測定溶液酸堿性的方法分析;
(4)根據葡萄酒的釀制原理是利用野生酵母分解葡萄汁中的葡萄糖,最終轉化為乙醇和二氧化碳,書寫反應的方程式;
(5)根據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書寫方程式.
解答:解:(1)根據元素在人體中的含量與0.01%的關系可分為常量元素與微量元素,常量元素為11種;除去常量元素之外的即為微量元素;其中的Fe、Zn是常見的微量元素;
故答案為:K、Ca、Na、Mg;
(2)科學要有依據,要通過實驗驗證得出結論,而不是聽說,故李叔叔關于葡萄酒究竟是呈酸性還是呈堿性的認識方法是不正確的;
故答案為:不正確;只是聽說,沒有經過實驗驗證;
(3)利用pH試紙或石蕊試液的變色等都可以測定溶液的酸堿性;
故答案為:用pH試紙測定酸堿度或使用石蕊試液檢驗葡萄酒的酸堿性;
(4)葡萄糖利用酵母菌轉化為乙醇的同時能生成二氧化碳,反應的方程式為:C6H12O6 2C2H5OH+2CO2↑;
(5)二氧化碳溶解在其中形成碳酸,碳酸顯酸性,故認定葡萄酒本身應該呈微弱的酸性;
故答案為;CO2+H2O?H2CO3.
點評:本題是有關葡萄酒的酸堿性的探究,主要考查了物質的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其設計實驗方案等方面的內容,可以依據物質的性質結 合題干提供的信息進行.
17.(10分)(2013?威海)像科學家一樣“做科學”??探秘氫氧化鈉
實驗室有一瓶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的氫氧化鈉固體樣品,觀察發(fā)現,樣品表面出現了大量的白色粉末.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對該樣品進行了探究.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證明,這份氫氧化鈉已經變質,但不能確定是否完全變質.請你從下列藥品中選擇合適的試劑,探究氫氧化鈉是否完全變質.
藥品:蒸餾水、酚酞試液、稀鹽酸、氯化鈣溶液.
你的實驗方案是 取少量待測液于試管,加入足量氯化鈣或氯化鋇溶液至不再產生白色沉淀;再向靜置后的上述試管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變紅,則說明氫氧化鈉部分變質;如果溶液沒有變紅,則說明氫氧化鈉完全變質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該實驗中所依據的化學反應原理: Na2CO3+CaCl2=CaCO3↓+2NaCl。
(2)如果給你一份未知濃度的稀硫酸,要求通過定量實驗,測定氫氧化鈉變質的程度(即樣品中氫氧化鈉的含量),請你給出具體的實驗方案.
實驗方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實驗證明,氫氧化鈉部分變質,請你設計一個提純該樣品的實驗方案,以得到純凈的氫氧化鈉固體.
提純樣品應采用的試劑是 氫氧化鈣溶液或氫氧化鋇溶液。
實驗方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考點:藥品是否變質的探究;堿的化學性質.
專題:科學探究.
分析:(1)氫氧化鈉因吸收二氧化碳而變質,可能部分變質,可能全部變質,也可能沒有發(fā)生變質;可以通過驗證是否含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得出結論;由于碳酸鈉溶液呈堿性,會影響使用酚酞對氫氧化鈉的檢驗,因此首先使用足量氯化鈣等物質,充分反應產生沉淀既能驗證碳酸鈉又能除去碳酸鈉對氫氧化鈉堿性的干擾,然后滴加酚酞檢驗溶液中的氫氧化鈉;
(2)可依據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樣品反應前后的質量差,計算粗二氧化碳的質量,再根據化 學方程式中二氧化碳和碳酸鈉的關系計算碳酸鈉的質量,從而得到氫氧化鈉的質量計算其含量;
(3)從成分看該雜質中的碳酸根是真正的雜質,因此要選擇合適的試劑除掉碳酸根且不與氫氧化鈉反應,同時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解答:解:(1)氫氧化鈉可能部分變質,也可能是全部變質,故設計的方案為:取少量待測液于試管,加入足量氯化鈣或氯化鋇溶液至不再產生白色沉淀;再向靜置后的上述試管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變紅,則說明氫氧化鈉部分變質;如果溶液沒有變紅,則說明氫氧化鈉完全變質.
(2)由于硫酸的質量分數未知,故可以從氫氧化鈉樣品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前后的質量差計算出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再通過碳酸鈉的質量知道氫氧化鈉的質量,最后通過氫氧化鈉的質量與樣品質量的比值計算其含量;
故答案為:
實驗方案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稱出空燒杯的質量;
(2)稱出燒杯和氫氧化鈉樣品的總質量;
(3)用試管取出足量的稀硫酸,稱出燒杯和氫氧化鈉樣品和盛有稀硫酸試管的總質量;
(4)將試管中的稀硫酸倒入盛有氫氧化鈉樣品的燒杯里,充分反應后稱量其總 質量,記錄數據;
(5)根據實驗測得的數據計算氫氧化鈉的含量.H2SO4+Na2CO3?Na2SO4+H2O+CO2↑
(3)敞口放置于空氣中會吸水并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要得到純凈的氫氧化鈉固體將碳酸根除掉是解題的關鍵,可加入適量的石灰水(或氫氧化鋇溶液)可以除去碳酸鈉又可以增加氫氧化鈉,然后經過濾蒸發(fā)等操作即可得到較純凈的氫氧化鈉.
故答案為:
實驗方案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將燒堿樣品放入試管中,加水振蕩,
(2)向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澄清石灰水至不再產生沉淀過濾,
(3)然后將濾液蒸發(fā)至晶體析出Ca(OH)2+Na2CO3?CaCO3↓+2NaOH
點評:本題考查了氫氧化鈉變質的檢驗、變質程度的測定及除雜的問題,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特別是語言的表達;解這類題目時,選擇試劑很重要,要注意在檢驗和除雜的不同,在除去雜質的同時,原物質不能減少,但可以增多,且反應后不能生成新的雜質.
三、計算(本題共6分)
18.(6分)(2013?威海)為了節(jié)約林木資源,近幾年興起石頭紙.石頭紙可用沿海水產養(yǎng)殖中產生的大量廢棄貝殼制得.為了測定某種貝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取貝殼15克,加入150克7.3%的鹽酸溶液,充分反應后,稱得剩余物質的總質量為159.72克.(假設貝殼中其它物質不與鹽酸反應)有人認為,根據上述實驗數據,可按如下方案計算:根據“150克7.3%的鹽酸溶 液”,得出參加反應的氯化氫質量,然后根據反應原理求得碳酸鈣的質量,最后求出貝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1)以上方案是否正確? 不正確,150克7.3%的鹽酸溶液中的氯化氫未完全反應 .
(2)計算貝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考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專題: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分析:(1)根據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的質量比分析150克7.3%的鹽酸溶液中的氯化氫是否完全反應;
(2)由質量守恒定律求出二氧化碳的質量,在根據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的方程式,求出碳酸鈣的質量,即可求出貝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解答:解:(1)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碳酸鈣與氯化氫的質量比為100:73,故150克7.3%的鹽酸溶液能與15g碳酸鈣完全反應.所以,氯化氫有剩余不能根據氯化氫質量計算.故以上方案不正確;
(2)CO2的質量為:15g+150g?159.72g=5.28g
設樣品中純凈CaCO3的質量為x,則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5.28g
解得:x=12g
貝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 ×100%=80%
故答為:(1)不正確,150克7.3%的鹽酸溶液中的氯化氫未完全反應;(2)貝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80%.
點評:利用分析結果進行計算,關鍵是把握住完全反應的數據,利用有用的數據進行計算,體現出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san/75006.html
相關閱讀:
孝感2013年中考化學試卷(含答案)
上一篇:
2013年九年級化學有關化學式與溶液的計算專題復習題
下一篇:
2014年初三化學第八單元金屬的物理性質訓練試題
相關主題
孝感2013年中考化學試卷(含答案)
陜西省2013年高中統招考試化學試題(有答案)
2013年九年級化學有關化學式與溶液的計算專題復習題
2013年九年級化學一模試卷(南京市白下區(qū))
2014年初三化學碳單質、一氧化碳中考題匯編
連云港市2013年中考化學試卷(有答案)
2013年初三化學二模試題(帶答案大興區(qū))
蘭州2013年中考化學試卷(有答案)
龍巖市2013年中考化學試卷(帶答案)
2013年初三化學二模試卷(房山區(qū))
相關推薦
推薦閱讀
2013年初三化學二模試題(帶答案大興區(qū))
M 2013年北京市大興區(qū)第二次模擬考試 化 學 試 卷 考 生 須 知1.本試卷共四道大題,35個小……
2013年初三二;瘜W試卷(通州區(qū)帶答案)
通州區(qū)初中畢業(yè)統一考試(二模) 化學試卷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Na—2……
2013年初三化學二模試卷(石景山區(qū)帶答案
北京市石景山區(qū)2013年初三第二次統一練習 化 學 試 卷 學校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
2013年初三化學二模試卷(房山區(qū))
房山區(qū)2013年初三統一練習(二) 化 學 試 卷 考 生 須 知1.本試卷共8頁,共四道大題,35……
2013屆九年級上冊化學期中考試題(有答案
(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O--16 C--12 Ca--40 ……
相關閱讀
2013初三化學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測試題
2013年中考化學20套基礎知識復習訓練試題
2012年滬教版九年級化學單元測試題(含答
2013年中考化學考前集訓試題(附答案)
九年級上冊化學1—4單元檢測試題(魯教版
佛山市2013年中考化學試卷(有答案)
2013年九年級化學一模試卷(南京市白下區(qū))
2013年初三二模化學試題(含答案順義區(qū))
吉林省2013年化學中考試卷
2013初三化學一模試卷(含答案朝陽區(qū))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