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知識之最容易用錯的八大成語(4)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匯編】同學們要準備好筆記了,下面5068的小編繼續(xù)為大家?guī)?a href="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yuwen/" target="_blank">初中語文基礎知識匯編之初中生最容易用錯的八大成語,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過來看看記記了。

  (7)振聾發(fā)聵(本意是聲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誤作聽力下降,像個呆頭呆腦的聾子——把醉漢弄醒?把醒漢弄醉?甭官怎么說,先把意圖鬧清楚;否則,干完活兒,準挨大嘴巴。)

  這個成語的出處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里,他寫過《隨園詩話補遺》,卷一中有句話:“此數言,振聾發(fā)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聵,耳聾。“振聾發(fā)聵”,即發(fā)出很大的聲響,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的人。

  (8)始作俑者(原指做壞事,引領歪風邪氣的“第一人”,現在,居然搖身一變,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英雄”,起碼也是開先河的任務——看來,“屎盆子”完全可以扣在正面角色腦袋上。嘗嘗鮮兒吧您吶。)

  出處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根據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后乎“這句話,后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chuàng)始人,這是理所當然的”貶義詞“。

  振聾發(fā)聵和始作俑者是初中生最容易用錯的兩大成語,現在同學們肯定能辨別其意思了吧。接下來還有更多的語文知識等著大家來關注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211837.html

相關閱讀:初中語文閱讀理解之說明文寫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