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是學生基本上以強記的方法學習歷史,因此學生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記憶、背誦、抄寫歷史知識點上。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學法指導。
1、積極采用探究式學習方式,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新教材編寫了大量的“學習與探究”教學內(nèi)容,特意安插了許多有趣的圖片和地圖,還設置了許多“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許多討論題和思考題,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我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充分討論,上網(wǎng)查閱資料,進行綜合歸納,得出自己的觀點,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倡導探究式學習方式,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提出具有探究式的問題或布置具有探究式的歷史作業(yè),讓學生通過探究,才能得出結論和答案。
2、嘗試學生提問問題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深度和廣度
新教材在突出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感悟學習、自主學習的理念下,設計了大量的活動課,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對歷史現(xiàn)象進行初步的歸納、比較和概括,作出自己的解釋,形成自己的觀點,增強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對于比較難的問題,即學生無法解決的歷史問題,我專門開設了學生提問問題課堂教學,以學生提問問題為主,根據(jù)學生提問問題的難度給予鼓勵,提高了學生探究問題的深度和廣度。
3、開展合作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
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為了了解德宏地方史,我讓學生合作調查“滇西德宏的抗日戰(zhàn)爭史,合作撰寫歷史小論文“我所了解的德宏抗戰(zhàn)”。逐步培養(yǎng)了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共享資源的學習方法。
4、教會學生應用比較法、歸納法學習歷史。
認識事物有比較才有鑒別,認識歷史知識的規(guī)律性,只有進行比較和歸納,才能找出歷史知識的共性和個性。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指導學生進行中外歷史知識的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加工成具有普遍性的結論,最后升華成理性的認識;總之,改進中學歷史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必須適合素質教育要求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并積極起到推動中學歷史教學改革,提高中學歷史教育教學質量,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總之,改進中學歷史學習方式,必須適合素質教育要求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并積極起到推動中學歷史教學改革,提高中學歷史教育教學質量,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354937.html

相關閱讀:初中歷史知識點: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