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初中學生正確的物理學習方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物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一、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絕大多數初中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聽課處于被動狀態(tài),這樣不僅影響聽課效果,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為了扭轉這種不正常的狀況,我把指導學生課前預習作為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物理學習方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具體方法是:每章新課前編寫好預習提綱,發(fā)到每個學生手中,要求學生按提綱自學預習。發(fā)預習提綱有如下作用:(1)使自學有了方向,做到合上書本能回憶起基本內容。(2)使自學有頭緒,有條不紊,能抓住重點和難點,對預習中感到困難的問題,聽課時會更專心,效果更好。(3)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的提高。(4)能避免滿堂灌。預習提綱客觀上為教師精講提供了基礎,為學生多議多練爭取了時間,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預習提綱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預習課文的成敗。我認為預習提綱的內容應包括三點:(1)能使學生把握教材全局。

 。2)提明本章、節(jié)重點討論哪些問題。(3)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使學生既理順教材,又留有懸念,以便講時進一步啟發(fā)學生考慮問題。如講“力”前,我提出了如下預習題目:

 。1)人類最初是怎樣認識到力的存在?(2)聯系生產生活舉例說明力對物體有推、拉、提、壓等作用。(3)簡述你是怎樣認識力的。(4)兩個物體不相互接觸是否也有力的作用?(5)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為什么總是成對地出現?

  二、要教給學生閱讀課本的方法

  初中生總的看來,還缺乏主動閱讀、自學的愿望。而學生的閱讀能力對物理學習至關重要。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既要從整體上規(guī)劃閱讀的進程,又要根據教學需要靈活地安排閱讀內容和閱讀方法。也就是說,教師要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閱讀。我們認為,首先應由簡到難。閱讀初始可選擇學生所熟知的物理現象和概括水平較低的內容讓學生閱讀。并且由教師出示幾個簡單思考題以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看書——即“通讀”。有時也可以通過實驗,讓學生看現象,帶著疑問看書。其次由一般性教材到較重要的概念和規(guī)律。閱讀較重要的概念和規(guī)律的方法是“咬文嚼字”,找字詞,找規(guī)律,反復品味、思考,力求理解——“精讀”。如阿基米德定律“浸在液體里的物理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痹趯W習時,我們從文字上提醒學生注意:“浸”、“排開”及兩個“受”字,這些字詞的含義,以盡量使學生理解到“浸”包含“漂浮”、“懸浮”等幾種現象,即包括物體部分浸入液體及全部浸入液體這兩種情況!芭砰_”意指兩種情況,若物體部分浸入液體時,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小于物體的體積;物體全部浸入液體時,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物體的體積。兩個“受”字,前者指液體施力給物體,后者指地球施力給液體。最后,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以培養(yǎng)學生做閱讀筆記的習慣及自我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對學生的閱讀筆記,我們經常輪流抽查批閱,發(fā)現問題及時指導;有時讓學生互相傳閱,相互觀摩,取長補短,以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做閱讀筆記的方式、方法,都會做出符合自己自學狀況的具有個性的閱讀筆記。

  三、要重視理解,杜絕不求甚解的理象

  學習知識可以區(qū)分為機械的學習和理解的學習。在學習進程中,機械地識記所學的教材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理解的學習。理解是運用已有的經驗、知識去認識事物的種種聯系、關系,直至認識其本質、規(guī)律的一種逐步深入的思維活動。特別是物理規(guī)律(包括定律、公式、原理和法則等),它是物理現象和過程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的必然趨勢及其本質聯系的反映。教材中的有關物理規(guī)律的文字敘述,不僅深刻揭示了某種物理現象和過程的本質特性,同時也闡述了物理定理、定律的適用范圍。所以,學習物理若不重視理解,不提高理解能力,是很難學好的。況且,初中生初學物理普遍存在死記硬背公式和答案等現象。為此,教師務必提醒學生,對于物理知識,要力求理解它,既要記住結論,更不能忽視對概念和定律本身的理解,還要弄清每一定律、定理的條件、結論及適用范圍。如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仔細分析這一段敘述,可以理解到該定律的適用范圍是一切物體;條件是不受外力作用;結論是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在理解物理知識的同時,還要力求理解物理學家探索物理知識的方式方法。如研究“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時,我除了按教材完成實驗、分析現象、得出結論外,還要求學生思考下面問題“(1)教材安排實驗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得出正確結論嗎?(2)若教材沒有安排實驗,你如何自行設計實驗得出正確結論?這樣,迫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物理學家是用什么方法、如何思考來探索知識的,以逐步將科學家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滲透給學生。

  四、要教給學生自行整理知識的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給學生自行整理知識的方法,既能使學生理順教材,疏清知識線索,又能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具體方法是:每學完一節(jié),我就要求學生自行將本節(jié)的概念、公式、重要內容摘記在筆記本上。學完一章時,再要學生根據教材及自己所做的筆記,將本章內容歸納總結,而且要求找出本章知識和前面知識的聯系,以使學生將知識前后貫通,縱橫聯系,并從物理量間的因果關系和發(fā)展變化中加深對物理規(guī)律的認識。學生的自我總結大致可分為如下幾種類型:(1)章節(jié)重點摘錄型(適用于基礎一般及基礎較差的同學);(2)知識縱橫聯系分類型(適用于基礎較好的同學);(3)圖表法知識分類綜合型(適用于基礎較好,又有開拓型思維的同學)。

  五、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條基本原則,也是重要的教學原則之一。在教學中運用這一原則主要是指正確地處理書本知識與實際知識之間的聯系。在理論聯系實際時要注意兩條原則;(1)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物理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術,培養(yǎng)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聯系實際的內容應該根據教材的要求而定,既要注意聯系工農業(yè)生產,也要注意包括物理實驗和生活中常見的物理問題,還可適當聯系物理學近代發(fā)展的情況。工農業(yè)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往往比較復雜,要突出其中的物理原理,不要追求那些技術中的細節(ji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572136.html

相關閱讀:距離中考不到一個月 物理如何系統(tǒng)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