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8月1日生于匈牙利布達佩斯,1966年7月5日卒于聯(lián)邦德國弗賴堡。早期在布達佩斯接受教育。1908年在德國弗賴堡大學獲博士學位。 1920~1926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理論物理學研究所工作。 1926年起, 在德國弗賴堡大學任物理化學教授。 1935年離德去丹麥。 1943年任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
赫維西1911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工作時, E.盧瑟福建議他進行鐳D( 210 pb)的研究,當時同位素概念正在形成,他分離鉛和鐳D的企圖幾經(jīng)失敗之后,反過來利用同位素之間難以分開的特點創(chuàng)立了放射性示蹤方法。1912年和F.A.帕內(nèi)特合作,用鉛210作為鉛的 示蹤物,測定了鉻酸鉛的溶解度。1923年他和D.科斯特在哥本哈根發(fā)現(xiàn)了元素 鉿 ,對原子的電子層結(jié)構理論和元素周期性的闡明有重要意義。此外,他和V.M.戈爾德施米特一起提出了鑭系收縮原理。1934年他又用磷的放射性同 位素研究了植物的代謝過程。還用示蹤方法對人體生理過程進行研究,測定了骨骼中無機物組成的交換。由于在化學研究中用同位素作示蹤物,赫維西獲得1943年諾貝爾化學獎,并獲得1959年和平利用原子能獎。此外他曾獲得法拉第獎章、 科普利獎章、玻爾獎章和福特獎金。他的主要著作有《人工放射性》、《X射線 化學分析》、《放射性指示劑》、《放射性同位素事件研究》等。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 右腦培訓 | 站內(nèi)搜索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C) 2006-2016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